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古今人士对王熙凤的“辣”褒贬不一。王熙凤,一个以泼辣形象而在贾府站住脚跟的女人,一个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女人。可是她的泼辣却给我一种悲哀的感觉。她是一只举世无双的蜜蜂,她艳丽却又总是蛰人,可偏偏又伤了自己。她的“辣”是被逼出来的,这是我对她不寻常的性格的感觉。一个大家闺秀,一个自小在封建家庭长大的她,本也该如黛玉般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才是,可却因自幼假充男儿教养,所以懂得了许多,她明白如果自己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角色,那么终有一天,她会成为这个家庭的牺牲品,于是她选择了泼辣。泼辣让她掌握了贾府的经济大权,泼辣让她学…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里关于王熙凤放债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是通过几段短小的情节深刻地揭露了王熙凤所代表的那个反动没落阶级的寄生性、腐朽性,成功地塑造了王熙凤这个贪婪、凶狠的大贵族地主的形象。这个“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贵妇,正是一个“没个足厌”的吸血鬼。鉴古观今,今日的苏修新沙皇不正是王熙凤这样的吸血鬼么?王熙凤不过是封建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母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母题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为一个“生”字而挣扎;为遵循陈规陋习而忍辱负重;为一个抽象的“爱”字而奋斗;为一个“性”字而浪荡;为人生理想心比男儿烈;女性的“特质”集中体现于一个“美”字。  相似文献   

4.
太虚幻境薄命司的册子上给王熙凤的判词有“一从二令三人木”之句,脂本此处还有“拆字法”三字批语.怎样破译?说者各异,真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笔者不想旁征博引,太掉书袋,因为那不一定是实事求是作学问的方法.最好还是从雪芹那里找一些方法吧.先看一下,判词第一句“凡鸟偏从末世来”,不用引经据典,稍有文字知识者一看就能知道,“凡鸟”两字就是王熙凤的那个“凤”字(繁体)拆开而成的.这已是大家公认的.那么,我们对第三句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也用同样简明的方法来解一下.“从”字的繁体写法是光写二个双立人(彳),不管是立房卧,反正双就是两个;这就先有两个人了.再在右边的上半边,横着并排字上两个“人”字,这又是两个人了.然后在这两个“人”字的下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六回是全书至关重要的开篇章节之一。在本回中,作者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技巧,成功地叙写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与王熙凤等人“会面”的场面,从而突现了王熙凤、刘姥姥等人物的个性特征,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典型形象,深化了作品的题旨内蕴。这些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技巧的成功运用,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也是其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在“红学”研究的领域,对王熙凤的看法一直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度给王熙凤冠上“封建代表”的帽子。所以,至今对王熙凤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对宝、黛、钗等人研究的深度。本文即围绕着“王熙凤的封建性与前瞻性”展开论述,分析王熙凤这个千面千手的文学艺术形象。文章首先从王熙凤的性格形成原因入手,定义出她的性格核心——以权、财为中心。其次研究从这一价值观指导之下的凤姐的所行,挖掘其前瞻性。然后是从揭示凤姐的封建外衣切入,分析出凤姐身上固有的封建属性。最后,综合评述王熙凤的总体形象。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充炭直”,中学课本注解说:“假充炭价.直,通‘值’,价钱、代价.”“充”是一个多义词,除了作“充实”解以外,还可以作“充当”解,可以作“假充”解.但假充是以假冒真的意思,在这句诗里就不大说得通.当时交易用的一般是铜钱、银子,它使拿红绡、绫来“假冒”铜钱、银子显然是假冒不了的.再从“系向牛头”来看,显见得卖炭翁也不是受骗,他根本就没接受这样的炭价,而是白衫儿硬把“半匹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妇女解放的角度切入,试图以违背“男主女从”的性别角色意识,挑战“女子幽静淑娴”的角色定位。抗争“一夫多妻”制的男女不平三个方面,再论王熙凤——这位封建末世中不自觉地流露着妇女解放思想光辉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蒋莉君 《考试周刊》2009,(18):199-201
在很多人眼里,王熙凤是一个无情无意、心狠手辣、笑里藏刀的反面人物。这一评价不但把王熙凤排除在悲剧人物之外,而且几乎使她与“哭”字绝缘。但是,令人惊异的是。在整部《红楼梦》中,王熙凤哭的次数是仅次于前世欠着泪债的林黛玉的。一个已被很多人视为“十恶不赦”的人,为何竞会流下这么多的泪珠儿?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主要从王熙凤的真情、悔恨以及她对命运的哭诉这三个方面探讨她的“哭”“泪”与其命运悲剧性的必然联系,得出同大观园中的其他女子一样,王熙凤的毁灭,也同样属于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论秦可卿的存在方式及其哲学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作为一个隐喻性的人物形象,其含混的存在方式正显示出“梦中人”的特色。通过她进入贾宝玉、王熙凤这两个红楼关键人物的梦境,将小说中以贾宝玉为核心的“情”的线索和王熙凤为核心的“政”的线索呈现到读面前,并以其自身夭亡以及其形象的替身香菱受尽磨难的事实,辐射了“情”与“政”情节线索中的宗教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1.
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13.
1.智趣圆盘如图,把两个同心圆六等分,外环的六个空格里顺时针方向依次写上“好智趣俱乐部”,在小圆的六个扇形中相应地写上1、3、2、6、4、5. 好、智、趣、俱、乐、部六个字,每个字都用一个数字表示,就得到六位数好智趣俱  相似文献   

14.
郭晓红 《时代教育》2009,(10):232-232
本文总结了王熙凤的人物特点,认为在红楼梦里,王熙凤是一个精明强干、能说会道、心狠手辣却出于无奈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5.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画廊乃至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因为作者赋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把个凤姐写“活”了,所以使我们一接触《红楼梦》就觉得王熙凤既可爱又可憎,既可叹又可怜。  相似文献   

16.
《江西教育》2014,(3):22-22
【教材重难点分析】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在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见风使舵的人物——“凤辣子”的形象。由于本文语言是古白话,学生对于王熙凤的服饰、外貌部分理解有一定难度。另外,理解王熙凤的美丽、热情外表下真实的性格特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发表改革报告,着力提升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日本也不例外。“日本高中基本问题检讨特别委员会”发表改革报告(1998年),具体描述了21世纪所要求的日本“高中生形象”,突出了“自主自立”、“共生精神”与“领袖素质”三要素的基本教养。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新时代教养教育的应有模式》(2000年),归纳了“新时代教养”的五个内涵:(1)“智、德、体”与“知、情、意”的总体;(2)社会交往中必要的素质;(3)在国际化与信息化进展的世界中作为日本人生存的能力;(4)确凿地应…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冷淡型五类。我们现在对每种教养态度分别提出六个问题,你对每个问题选择的答案如果是“是”,得2分,选择的答案是“有时”,得1分,选择的答案是“不”,没有分。而每种教养态度的第一题,得分加倍。最后,哪一种教养态度,你得到的总分最高,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进贾府》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基于此,本课教学设计引入评点式读书法,师生同评王熙凤出场时的笑,之后自由点评.生评,师评,名家评,步步高升.评点中形成板书,连缀成对联,概括王熙凤形象.让学生学会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培养质疑精神和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修究竟因何死?有的认为“曹操为消除隐忧而杀死杨修”(见《辞海》“杨修”条目),“即“杨修身死因曹忧”。中学语文教参认为杨修“身死因才误”,二说均不妥。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这才较为确凿。”罗贯中是小说家,他从“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诡谲多变,心狠手毒的奸雄形象。这体现于疑杀吕伯奢,借王垕头,杀董承,杀孔融等一系列事件的描写中,“杀杨修”当然也不例外。作者写“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这个“忌”字便点明了杨修的死因。杨修“恃才放旷”固然不好,但还不至于像冯(马雚)“弹铗”、魏征“犯颜”那样严重。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