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沙市中考作文题1] 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 温馨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  相似文献   

2.
《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原注为“(男女衣着)完全和桃花源外边的人一样。”但从《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中都可以看出,文中有许多线索可以间接证明桃花源内外人们衣着不同;再从陶公对桃花源的幢憬来分析,桃花源内外人们在着也不同。因此可理解为:桃花源内男女的穿着,完全像外地人(外族人)一样稀奇古怪。  相似文献   

3.
[试题] 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作文试题】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试题解析】初看题目,内容似乎遥不可及,其实只要细细思索,写出文采飞扬的佳作并非难事。有三个法宝可以让文章变得新颖脱俗。法宝一:抓住“桃花源”,在立意上求新意。熟悉课文的同学,可以从陶渊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中考作文题1] 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 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 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相似文献   

6.
走进桃花源     
题目:一、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桃花源可以是美丽的景色,也可以是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二、话题作文:青春是无价宝,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时候。正值青春的我们,当然需要大量的精神养料,理解是养料,鼓励是养料,善意的批评也是养料……请以“心灵鸡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5年度长沙市中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7.
和谐之旅     
第一篇:梦想篇(背景:多媒体播放配乐配画朗诵——《桃花源记》精彩段落)主持人: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千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外桃源也成为理想世界的代名词。可以说,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但什么样的社会才是美好的呢?桃花源是不是呢?学生1:桃花源只能是理想中的世界,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学生2:桃花源虽然没有战争与饥饿,有着宁静与自由,但并不是人类的美好社会,它只是代表封建时代下层人民的渴望,它忽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空间。学生3:世外桃源的美丽,依赖于它的与世隔绝。而闭关自守,只能是落后与淘汰…  相似文献   

8.
初游桃花源     
人们都是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桃花源呢?依我看,可以说“桃花源林甲湖南”,妇女节那天,我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著名旅游景点——桃花源。进入桃花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醒目的大字——“仙境”,这两个字写得苍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上,桃花源已演变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积淀。对于这种"桃花源情结",或斥之为消极心态,或嗤之为怀旧,也即对落后的农业时代的一种眷恋。然而考察近现代以来人们借助桃花源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可知,桃花源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当代文明的对立面,因而可以反映桃花源乃是植根于人类过去及未来之需求的一种永恒的"情结"。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记》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意思是桃花源的人们,不管男女,穿戴服饰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们一样。人教社版的《教学参考资料》翻译说:“他们的穿戴都和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样。”桃花源人的服饰与外面世人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在一些语文刊物上有好多文章作  相似文献   

11.
1.想象桃花源之“美”。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如: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小结:桃花源之美,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2.理解桃花源之“乐”。提问: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请选一类人,用乐,乐在”的句式理解桃花源…  相似文献   

12.
×××同学问:《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为什么能写得如此引人入胜?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不少以游仙为题材的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郭璞的《游仙窟》等,都是假托游仙抒发作者的不平和对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记》虽然不是写作者本人“游仙”,但渔人的桃花源之行颇与“游仙”相类。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层层设疑,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中考作文题1〕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试题解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05年湖南长沙市的中考作文题,实在出乎广大考生的意料。可喜的是,这个想像丰富、诗意盎然、极富人文色彩的标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满堂喝彩。透过人们的赞许,我们可以感受到师生对陶渊明这位著名山水诗人的喜爱,可以触摸到师生对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14.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句子,笔者认为其中“问今是何世”有这样两种理解。其一,可以理解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许多教参和资料资料都是这样理解的。)笔者认为也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秦朝时的频频发生的战乱才进入桃花源,  相似文献   

15.
寻找桃花源     
渔人向桃花源中人告辞,桃花源里的人对他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连连点头:"当然了."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址的争议历来很大,至今没有定论。陈寅恪考证桃花源的原址后认为:桃花源就在北方的弘农,或在上洛。从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历史继承性来看,“弘农”之“桃林”不仅是实际存在的一个地方,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学。桃花源的文化学意义,不仅显示在远古那神秘的夸父神话和桃花源之间的文化传承上,更在于它对后世文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理想信仰、心理定势所产生的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题回放】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试题解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05年长沙市中考作文题,实在出乎广大师生的意料。可喜的是,这道想象丰富、诗意盎然、极富人文色彩的考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满堂喝彩。透过人们的赞许,我们可以感受到师生对陶渊明这位著名山水诗人的喜爱,可以触摸到师生对理想家园的渴望以及对生存…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中考作文题1]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试题解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05年长沙市中考作文题,实在出乎广大师生的意料。可喜的是,这道想像丰富、诗意盎然、极富人文色彩的试题,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喝彩。透过人们的赞许,我们可以感受到师生对陶渊明这位著名山水诗人的喜爱,可以触摸到师生对理想家园的渴望以及对生…  相似文献   

19.
"桃花源"和"桃花园"意思大不一样,但却常常有人把"桃花源"误写成"桃花园",例如:……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一篇序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晚年作品。该作品用记叙方法讲述了晋太元年武陵一位捕鱼人因捕鱼而迷路 ,偶然间进入“桃花源”的情节。通过叙述“捕鱼人”在“桃花源”的见闻 ,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动人的图画 :“土地平旷 ,房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画图清新 ,自然和谐 ,能使人感受到这是一幅和平宁静 ,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其中“往来种作”突出了人人的辛勤劳作 ;“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丰衣足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