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高校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现代主义所设定的课程观念,开发课程资源是当下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包括:转化教师的科研成果以拓展课程资源的深度;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合作者以开发他们经验结构中已存在的资源;寻找课程资源的原初形式以建设案例库;整合课程资源建构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利用现代技术媒体存取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2.
电影具有综合性、逼真性、生动性等特点。其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优势和意义所在。教学中我们探索了以优秀电影作为载体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具体方式,具体表现为观看著名影片,阅读经典名著;观看同名电影,激活语文课堂;整合电影片段,作为创景激情资源;汇集同一主题电影,扩展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课程内容不具有整合性等问题,提出重视师资力量,开发教师课程资源;立足学校,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家校沟通,挖掘家庭课程资源等措施,为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目前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来改革我们的教学,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新观念,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的许多方面,英国一直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的传统。在课程开发内容方面,英国的校本课程包括综合性、地区性和适应社会的变化课程,中国和英国相比较,作为文本的校本课程资源以及其开发理念都有不同。由于从课程与知识观、课程与权力的视角以及权力机构对课程知识层次的体认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就直接导致了中国和英国有着不同的校本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只有切实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而课例研究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一个范例,是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以课例为载体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澄清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使开发行为具象化;能够生成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性知识,形成有示范性和操作性的实例;将课程资源开发置于循环研究系统中,提供了反思课程资源开发过程的空间;构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者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学校及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等。本土化是乡土课程资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乡土课程资源在课程建设中所处的地位非常突出。海南拥有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教师也在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但以“学校”为主体的开发还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开发方式单一、制约条件较多;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还停留在低水平阶段。因此,大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挖掘海南乡土课程资源的教育和教学价值,不仅是创建本土化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所必需的,而且还能加快海南基础课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实现课改的必要条件,其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高中思想政治课社会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型的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广泛地开发、获取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筛选、整合课程资源,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坚持"多快好省"原则进行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选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彰显课堂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肖伊娜 《文教资料》2010,(23):135-136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是课程目标实现、课程理念贯彻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为新课程实施服务,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显性的课程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隐形的课程资源。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科学课程教学中隐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分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即开发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开发本土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开发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需要重视非物质课程资源的开发;明确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开发教育教学基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体化。在利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时,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普查和筛选,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树立现代高校课程体系的理念;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创新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色。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应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医学常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目标及策略,凸显出目前高师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综合性、师范性及创新性的严重缺失。因此,高师课程建设应从加强综合培养、突出师范特色、注重创新教育等几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革新。  相似文献   

13.
郭玉华 《科教导刊》2021,(2):98-100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书育人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高校全员立体化育人的有效途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地方本科高校在价值引领上应体现地方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地方思政特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阶段式、课程群式、联动式"的立体化、全方位模式.通过把课程思政内容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设立示范项目、建立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育人水平等途径,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内容.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解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难题的突破口之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师生间在课堂内外的信息交流畅通,能够在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创造出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和融洽、开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肩负着大学生身体健康,并培养其掌握健身知识、方法,使其终身受益的重任。随着新世纪社会需求人才标准的变革,高校体育培养人才的途径和目标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是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为此,用辨证的、理性的、发展的观点对我国高校体育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再认识,科学构建体育健康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诸多不适。分析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思路,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构架,优化数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优化,以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高职院校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培养目标出发,阐述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的一些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的要素来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包括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和课程实施一体化等方面。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等。建立模块化课程网络体系、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过程等是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科教育教学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基石。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性和代表性专业,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改革思路。提出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打破单一封闭的专业定位,探讨和建构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结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形成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趋势和多样性的社会背景下,美国高校相继进行了多样性课程的探索。本文着重探讨美国高校多样性课程的主要内容、实现方式和实践情况等,同时分析美国高校多样性课程实施的成功因素所在,期望对我国当前的高校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