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中学三角中,根据二倍角公式,可以推出角α与1/2α的关系式。令tg1/2α=t,可得sinα=(2t)/(1 t~2),cosα=(1-t~2)/(1 t~2),tgα=(2t)/(1-t~2) 利用这三个恒等式可以把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转化成关于t的代数关系式,这样,在解决三角的许多问题时都很有用处,因此我们通常把它们叫做“万能代换公式”也叫做“万能公式”。一.在求值中的应用例1 求(tgx secx-1) (ctgx cscx-1)。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三角公式中,万能公式(设t=tga/2,a≠(2k十l)π,k∈Z)sina=2t/(1 t~2),cosa=(1-t~2)/(1 t~2),tga=2t/(1-t~2)有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之所以称其为万能公式,是由于不论a角的哪一种三角函数,都可以用这套公式使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三角函数中,如果令tgα/2=t,则有:sinα=2t/1 t^2,cosα 1-t^2/1 t^2,tgα=2t/1-t^2,以上公式通常叫做万能公式。  相似文献   

4.
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证明三角不等式对学生来说则是难上加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三角不等式中涉及许多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证明过程往往要综合应用代数、几何知识.利用三角函数万能公式(sinx=2t/(1 t~2),cosx=(1-t~2)/(1 t~2),tgx=2t/(1-t~2),其中t=tgx/2),可将某些三角不等式化为有理函数的不等式问题,从而可移用代数中处理这类不等式的方法加以解决.由于摆脱了繁杂的三角关系的纠缠,故使问题难度大大降低.兹举数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把公式(T_(α+β)): tg(α+β)=(tgα+tgβ)/(1-tgαtgβ) (α,β,α+β≠nπ+π/2(n∈Z))中的β换成-β得公式(T_(α-β)): tg(α-β)=(tgα-tgβ)/(1+tgαtgβ);又当α=β时得公式(T_(2α)): tg2α=(2tgα)/(1-tg~2α).  相似文献   

6.
一、三角函数取值范围的方程求法我们知道在sin~2a+cos~2α=·1中,运用换元,令cosα=x,sinα=y,就是x~2+y2=1.这样就可把求t=F(cosα,sinα)的范围化为在方程组{x~2+y~2}=1F(x,y)=t},中求t的取值范围.例1已知sinαcosβ=1/2,求t=cosαsi的取值范围.解令cosα=x,sinα=y,cosβ=m,sinβ=n,得方程组(?)消去m,n,y(过程略)得4x~4-(4t~2+3)x~2+4t~2=0(0≤x~2≤1)⑤在⑤中解出t~2求值域或解出x~2求定义域或用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方法可得0≤t2≤1/4,所以一1/2≤t≤1/2.例2已知sinα+sinβ=1,求t=cosαt+cosβ的取值  相似文献   

7.
对于两个任意的实数a与b,总有a=a+b/2+a-b/2,b=a+b/2-a-b/2成立,令a+b/2=s,a-b/2=t,则a=s+t,b=s-t,这种把两个毫无关联的量,分别表示成另两个量的和与差形式的方法,不妨称之为二元代换法。因为有a+b=2s,a-b=2t,ab=s~2-t~2,a~n+b~n=2(C_N~0s~n+C_n~2s~(n-2)t~2+C_n~4s~(n-4)t~4+…),故二元代换法既能改变式子结构,又能使加法、减法、乘法、乘方等运算得到简化,借助于此,解题可另辟新径。  相似文献   

8.
笔者探究发现,下面几道数学竞赛题都可以通过构造函数 f(t)=(t-x)(t-y)(t-z) =t~3-t~2(x y z) t(xy yz zx)-xyz得以解决。 例1.若x,y,z满足x y z=1且为非负实数,证明:0≤xy yz zx-2xyz≤7/(27)。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sinα=(2tgα/2)/(1+tg~2α/2),cosα=(1-tg~2α/2)/(1+tg~2α/2) tgα=(2tgα/2)/(1-tg~2α/2)这组公式称为万能公式.称之为“万能”,当然有些夸张,但这组公式有它本身的特点,在三角等一些方面有着特殊作用却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1.用公式求值例1.求tg67°30′的值解一:tg135°/2=(1-135°/1+135°)~(1/2)=(1+cos45°/1-45°)~(1/2) =((1+cos45°)~2/sin~245°)~(1/2)=(1+cos45°)/sin45°解二:tg67°30′=sin135°/1+cos135° =(2~(1/2)/2)/1-2~(1/2)/2=2~(1/2)+1 解三:tg67°30′=1-135°/sin135°=(1+45°)/sin45° =(1+2~(1/2)/2)/2~(1/2)/2=2~(1/2)+1 上面三种解法,以解三为最简便。一般说来,如果α的正弦和余弦都知道,或者α为特殊角,那么,用公式T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求值比较方便,特别用tgα/2=(1-cosα)/sinα最为方便,因为它的分母为单项式。但如果只知道cosα的值,α又不是特殊角,一般说用Tα/2=±(1-cosα/1+cosα)~(1/2)求值好些。  相似文献   

11.
三角公式:sina=(2tg(a/2))/(l tg~2(a/2)),cosa=(1-tg~2(a/2))/(1 tg~2(a/2)),tga=(2tg(a/2))/(1-tg~2(a/2)),叫万能置换公式,简称万能公式。之所  相似文献   

12.
习题:OA、OB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导体棒CD在导轨上从O点开始向右匀速移动,速度为υ,运动中CD始终垂直于OB,如图1所示,求t时刻的感应电动势。 一部分学生根据ε=BLυ=Bυt(tgθ)υ,即ε=Bυ~2(tgθ)t. ① 也有人根据ε=ΔΦ/Δt得出 ε=Bυt·υt(tgθ)/2t=Bυ~2(tgθ)t/2.② 同一个问题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究竟谁对谁错,涉及到对两个公式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本刊八一年第三期《怎样证明三角恒等式》一文中,有这样一道例题(P24例18):若sinβ=k·sin(2α+β); 求证:tg(α+β)=(1+k)/(1-k)tgα。原文证明如下:[解1].由已知条件得: k=sinβ/(βsin(2α+β));由待证之式得 k=(tg(α+β)-tgα)/(tg(α+β)+tgα)然后设法证明了两者相等。[解2].由已知得:(sin(2α+β))/sinβ=1/k;利用合分比定理与正余弦的和差化积公式,从此式推出待证之式。  相似文献   

14.
三角学中有下面几个公式: sinαsin(π/3+α)sin(π/3-α)=1/4sin3α;(1) cosαcos(π/3+α)cos(π/3-α)=1/4cos3α;(2) tgαtg(π/3+α)tg(π/3-α)=tg3α;(3) ctgαctg(π/3+α)ctg(π/3-α)=ctg3α。(4) 这几个公式的证明是比较简单的。现对公式(1)证明如下: ∵ sinαsin(π/3+α)sin(π/3-α)=sinα[-1/2(cos(2π/3)-cos2α)]=sinα(1/4+1/2cos2α)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重选系数ε的一般公式为ε=1/2π[z_1(tgα_(α1)-tgα′)+z_2(tgα_(α2)-tgα′)] (1) 式中z_1,z_2为齿数,α_(α1),α_(α2)系齿顶圆上压力角,α′为啮合角。  相似文献   

16.
高中《代数》第一册P181例3: 例3 设tgα、tgβ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b≠0)的两个根,求ctg(α+β)的值。解:在ax~2+bx+c=0中,a≠0,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关系,得tgα+tgβ=-b/a,tgα·tgβ=c/a。而ctg(α+β)=1/tg(α+β)=(1-tgα·tgβ)/(tgα+tgβ)(*)由题设b≠0。故tgα+tgβ≠0,代入  相似文献   

17.
1981年12期数学通报《几种类型的不等式证明》一文中(二): 已知条件为线性方程形式的不等式证明(即条件x+y+z+…A,A为常数)。 4:若x+y+z=1,试证x~2+y~2+z~2≥1/3证明:令x=1/3-t,y=1/3-2t,z=1/3+3t(t为实数)。 x~2+y~2+z~2=[(1/3)-t]~2+[(1/3)-2t]~2+[(1/3)-3t]~2 =1/9-(2/3)t+t~2+1/9-(4/3)t+4t~2+1/9+2t+9t~2 =1/3+14t~2≥1/3 (∵t为实数)。 当t=0时,即x=y=z=1/3时,上式等号成立。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中,有下面的一个三角恒等式: 在非直角三角形ABC中: tgA+tgB+tgC=tA·tgB·tgC (1)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恒等式,因为它是涉及到三实数之和等于这三实数之积的问题,因此它不论在几何或在代数中,公式(1)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公式(1)的推广是: 如果α,β,γ满足α+β+γ=Kπ(K∈J),则 tgα+tgβ+tgγ=tgα·tgβ·tgγ (2) (2)的逆定理是: 如果tgα+tgβ+tgγ=tgα·tgβ·tgγ,则α+β+γ=Kπ (K∈J) (3) 这三个恒等式的证明是大家所熟悉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们介绍这些等式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4)第146页以问题的形式给出了万能代换公式,即利用万能代换公式,即设tanα/2=t,则sinα=2t/1 t2,cosα=/-t2/1 ts,tanα=2t/1-t3,利用万能代换公式,可以用的有理式统一表示α角的任何三角函数值;  相似文献   

20.
同学对许多公式是熟悉的,记得住,用得来,如a~2-b~2=(a+b)(a-b),tg(α±β)=(tgα±tgβ)/(1±tgαtgβ)……等等。可是,把它们反转来去活用,却很不习惯,如a-b=(a~2-b~2)/(a+b),tgα±tgβ=tg(α±β)·(1±tgαtgβ)……等等。殊不知在解决若干问题讨,若能逆用公式,常可简捷地得到结论。公式的逆用是解题的一种技巧,也是活学活用的一种表现。这种训练。有助于发展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认识的深刻性。下面举几个实例,作一些启发,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