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莉莉 《教师》2010,(10):69-70
本文初步探究了语文美感教育的五大特性,即语文美感教育的感性、语文美感教育的愉悦性、语文美感教育的不可抗性、语文美感教育的创造性和语文美感教育的陶泄性.并依据这些特性,提出了在平时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引发了中国教育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的各个层面.语文学科教学要求文道统一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美感因素的挖掘深化和促进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决定的,体现了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学,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4.
于立 《华章》2012,(11)
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它不仅有着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还有着鲜明的人文性.为此,我们应该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用美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以求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语文课的特性,又要达到对学生实施美感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有一定的原则,把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有机地融合在语文教学之中,从而达到科学的、有效的实施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文一词的正确阐释是语言和文化.语文教学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审美教育,则是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人施加影响,以唤起美感的方式来对人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经过新时期二十年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反复争鸣、讨论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一致的性质观,即“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诸特性和谐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多媒体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容量大等优势,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体验性、实践性、整体性的特点,认清多媒体的特性,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与人文性得到完美结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顾明远先生在《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教育一定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叙述,可以这样表述:语文作为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语文教学一定出了问题,而且问题一定在于教师本身。追求语文课堂的诗意和美感,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魅力课堂,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曹霞 《语文天地》2013,(8):63-64
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美感教育"等诸种因素。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是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就可以达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对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培养人文素质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来追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的特殊属性不仅表现在对其语言、文学、文化三位一体特性的强调,也表现在对语文由传统的工具性特性扩展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嬗变过程。文章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2.
语文可以理解为"一体二维三性",语文的本体即语言,它有两个意义指向,有民族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三个属性。从语文课程的角度讲,语文具有民族性和工具性的特性,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本体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工具性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在,但是对应于语文教育,人文性却不能不提,这是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语文要树立以本色语文为基础,以诗意语文为追求和以素养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观,反对绝对化的人文性或工具性偏颇。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文一词的正确阐释是语言和文化。语文教学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审美教育,则是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人施加影响,以唤起美感的方式来对人进行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以达到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它的基本特性可以概括为愉悦性、情感性、形象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是充满美感的,是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教育,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的美感作用,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陶醉在语文乐园之中,从而增进知识,培养能力,滋润心灵,升华情感,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语文本应该强调其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追求语文赋予人们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和把握语文本身对人们精神理念、价值追求、情操培养的引导作用.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人文性精神的培养,而是专注于技能培训,造成高职教育失调的严峻状况.本文在人文性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时提出了改进语文教育缺乏人文性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美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美感.实施美感教育,让美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形成美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美的语言,并且洋溢激情,让学生充分感悟美的情感,使美感目标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从学生的一次作文练习中发现,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缺失,都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借这次作文练习,笔者谈一些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把审美能力培养融入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真正把语文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尽可能多的把诸多教学因素转化为学生的美感体验。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种审美因素,体现语文审美教育的形象生动性、情感愉悦性、自由创造性以及和谐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进行的规模较大的批评与关于语文学科性质展开的争论,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语文教育功不可没,坚持认为工具性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以适应语文课程与语文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美感是教师以自身专业性为内源,将审美融入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专业美的情感体验,并以此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美感具有直接性、愉悦性和陶冶性等特征,其生成策略是:由感知美进入专业美感的大门,综合运用审美感官;通过欣赏美发现专业美感的奥妙,体悟专业美感中的深刻意蕴;进而创造美促进专业美感的发展,实现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