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令贵平 《教师》2024,(4):63-65
为通过小学体育教学推动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工作的开展,文章基于教学研究经验,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大单元教学和新兴体育类运动,认识到基于“学、练、赛”一体化的小学体育花样跳绳组合大单元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运动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与练习效果,并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时、做到以赛促练、落实以练促学等策略在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中突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高质量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徐军玲 《考试周刊》2013,(69):123-124
体育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活动.它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线,具有一定的情节和比赛因素,能使学生在趣味游戏中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及协调性、灵敏性、观察力和表现力等;还能起到丰富体育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所专业必修课之一——足球,其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如足球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练习与教学比赛能力,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在以往的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足球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定以及考核方式的应用均不利于现代大学生的培养,存在观念落后,方法不得当等一系列问题。为更好的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应对当前的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排球运动作为高校排球专修教学中的必修课程,要求排球专修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科学合理地将体育游戏运用到高校排球专修教学中,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排球技术技能、提升高校排球专修教学效果的作用。阐述体育游戏的内涵和体育游戏对高校排球专修教学的作用,并对体育游戏在高校排球专修教学准备活动、基本技术教学、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教学比赛、放松活动等方面的合理运用进行分析,为提高高校排球专修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比赛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练习方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比赛法主要有游戏比赛、达标比赛、技评比赛、测验比赛、接力比赛等多种形式。运用时应把握好时机 ,结合好教材 ,控制好运动量 ,执行好规则 ,并注意安全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是多学科交叉发展的集成型学科,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信息科技的教学活动中,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基于人工智能进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来源,对学生编程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展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了组织项目化编程实践活动,阐述了分阶段编程教学、构建多样化应用场景等策略,以期为人工智能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仿真的学习场景,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能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在课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在课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熠熠  房雯 《四川教育》2023,(20):45-46
体育大单元教学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大单元教学推动学习目标具体化,促进学习内容结构化,实现学、练、赛、评系统化,呈现课程改革新样态。为此,教师要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强调问题导向、注重灵活应用等具体方式赋能体育课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也被赋予了更高的任务要求。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阶段体育教学发展要求,教师应引入“学、练、赛、评”教学模式,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而阐述了“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学体育“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及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体能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论文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教学法、循序渐进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法以及以评促学法等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小学体能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能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身体健康发育和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学习评价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普通高校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合理的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体育教师改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袁官勇 《考试周刊》2009,(4):151-151
教学田径教学内容是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围绕具体的体育课程目标,以田径运动作为身体练习、技能学习、教学比赛的形式,经过组织加工以后,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近年来,通过对田径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围绕技术学习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幼儿体育教学中比赛式游戏练习的运用与研究,探讨幼儿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尽快提高幼儿的练习成绩,增强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竞争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明虎 《海南教育》2014,(22):68-69
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方法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进行练习,组织教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但是大多数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因此体育学科的讲解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体育课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合理地把握“讲”与“练”的平衡性,需要做到“精讲多练”。  相似文献   

15.
论新课标下体育学习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意志、习惯等素质进行评价,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个人努力程度的评定.通过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改进学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游戏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促进教学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和活动。用体育游戏的娱乐性、趣味性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在娱乐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7.
<正>“学练三个一”是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提出的课堂教学新结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设置主要侧重于单独练习、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这三种练习方式的练习工作量和整体难度也是不同的。单独练习相对基础,主要目标为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体育知识;而组合练习是对单独练习的提升,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教师所传授的体育知识,还要逐步培养与其他学生的默契程度,不断提升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游戏或比赛是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展现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对完成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和促进体育“达标”工作的开展及培养和发现体育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教学论的观点,学生学习某项知识或更好地掌握某种技术、技能是受一定的学习兴趣所支配的.特别是体育教学,为了掌握某种体育项目的一些运动规律、基本技能,达到一定运动水平的目的,往往是带有机械性地重复练习,这就要有一种支配自身行动的直接动机.所以,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更好有效地激发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才能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究竟要评什么?要怎样评?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了能解决评价的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刘程林  庞磊 《知识文库》2024,(1):124-127
<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相关技术正在对高校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人工智能实现融合发展也成了当前高校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现实仿真能够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动态重建,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讨论了“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基于体育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动技能虚拟教学系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场景及其潜在效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