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和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7年则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在新年第1期重点推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题,特别约请了重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专家、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这是《今日教育》长期关注农村教育、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几位专家和老师,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编号:06XSH001)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编号:06jwsk107)的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在本专题中,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反映了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期望本专题能引发广大读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军 《教书育人》2014,(9):9-1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社会“痼疾”,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虽然各级部门非常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但一直没有科学全面的方法进行解决。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活动,对留守儿童来说意义深远。通过调研发现,低龄化是农村留守儿童严重情况之一,课外活动内容单一、活动场所简陋导致学生活动积极性不强。同时学生的活动随意、盲目。本文基于以上实际情况,以苏北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为例,详细论述留守儿童的教育重点和难点,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长时间地酝酿准备,提出“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协作活动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包括安全问题、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位、学校教育管理不善、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但根苓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进入城市打工。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儿女留在农村,产生了一些列的“留守儿童”问题。本文针对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该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查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对解决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产物。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最大问题是亲情缺失带来的对关怀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感状况的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存在问题,发挥学校老师优势,探索“言教.身教、心教”三结合模式,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移情于老师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自我认同”心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本研究采用“自我认同”理论剖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认为他们遭遇的困难是过早地面临了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应该把“留守”看作人生的一种磨砺,用正面激励的...  相似文献   

7.
马纲 《考试周刊》2012,(90):167-16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进城农民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农村的留守儿童却成为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盲区”。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解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本文从社会学视角,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亲子关系”及其类型和特点的分析,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等引起了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今年“两会”期间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农村留守儿童种种问题的解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从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个层面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农留守儿童问题,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曾撰文指出: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基本上缓解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就相对缓解了。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分析国内留守儿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标准检索的方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词从中国知网中检索到2000~2013年期间542篇相关文献,并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对文献进行分析,绘制了留守儿童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显示,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展开,分别是:农村人口精神卫生的研究分析、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心理健康水平、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背景、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着多方面的缺陷。如何解决这一关系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代偿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大局,相关部门和理论界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然而,政府目前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还没有较清晰的思路,一些地方也还处于摸索阶段.文章以四川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试点项目--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作为切入点,探讨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的概念应该定义为:因为母亲长期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和就学的未成年人。“留守状态”可以分为“励志型”、“平常型”、“困苦型”和“颓废型”,这四种类型对留守儿童具有极不相同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特征应作为制定教育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应该把“留守状态”当作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加强在学习方法和生活自理方法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同伴交流场景等应是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城市社会中原有的单位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单位的改革迫使国有企业职工背井离乡,开始了打工的生活,而他们的子女被迫留守家中,成为了城市里的“留守儿童”。转型社会对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现任监护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有着强烈地冲击,这使他们之间的诋际冲突”发生了加剧。本文以转型社会为背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转型社会对城市“留守儿童”代际冲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揭示出留守儿童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并日益突显。并带有普遍性。提出真正关心农民生活,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不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提出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面人手,并注重四者的结合,解决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积极使他们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11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在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变量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退避等因子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男留守儿童的精神质、解决问题、自责等因子远远高于女留守儿童,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父母外出时间上,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特质有显著变化。在教育中,教育者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并根据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因素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界定的基础上,了解铜仁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铜仁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引起的,并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中国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如何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问题,是乡村振兴阶段面临的新挑战.对当下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一心双环"的新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激活乡村教育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打工经济的出现大大改善了武陵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环境,但随之衍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却日益突出,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迅速,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遵循解释人类学和社会化理论范式,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利川市柏杨镇钟鼓村为田野调查点。通过调查,发现了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失调、文化的传承受阻,分析了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