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来自不同高校的29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考察了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探讨了职业倦怠各纬度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高校类型的教师,在职业倦怠各因子和社会支持各因子上存在差异,职业倦怠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艾芜和梅里美虽然处于不同的文化传统背景,属于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阶级,却各自塑造了一个充满野性和原始强力的女性形象.两个形象都属于与整个文明社会作对的特殊群体,其惊世骇俗的举止,寓托着作者对所处社会的抗议和批判.两个形象不同类型的反叛的,折射出不同的社会矛盾和民族价值观,体现了作者追求艺术技巧和追摹人生步伐的不同特色.两篇作品在精神上的联系,是体现人性的尊严和对美好人生的颂扬.  相似文献   

3.
吴新建 《考试周刊》2008,(8):224-2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进行了激烈的分化和重组,形成了新的利益群体.而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社会资源的占有不同,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同,利益诉求的目标不同,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出现了差异,而这些差异就可能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对农村阶层的分化的研究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业,而对农村阶层分化后各阶层的分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严复与孙中山都以欧洲启蒙运动以来最重要的思想成就--进化论和人权学说为理论利器,来评判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由于他们社会角色定位的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重点不同,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同,造成了他们对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理论的不同演绎,最终导致社会发展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分歧.他们的思想各有独到的特色和价值,就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而言是殊途同归的,在实践中也达到了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法、德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的社会文化背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比较分析不同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存在的必然性是一种新的尝试.英国的自由市场模式、法国的政府主导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三种不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所折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各具特色.经济主导型培训主要由市场力量来规范,政治主导型培训主要由政府控制.社会主导型培训主要由"双元"控制.不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对应了不同的主流社会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性别视角中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摭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不过,教育为不同阶层的个体提供了不同的社会流动机会.现代性的推进及科技革命为女性社会流动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起点社会流动的角度来看,教育在推动女性和男性社会流动方面已经基本不存在实质性差异;从过程社会流动的角度来看,教育是推动女性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但和男性比较而言,女性要处于不利境遇.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诸多语境因素,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算机迅速普及的社会背景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我校一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另一方面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教学大纲,以适应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体制转轨阶段是社会矛盾多发期,集中了不同体制下的矛盾.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要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出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基本国情,坚持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和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都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非常丰富.儒、墨、道、法等主要学派对和谐社会思想都有深刻的理解和阐发,并提出了各自所向往的和谐社会模式.马克思站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高度,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和谐社会思想.他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社会蓝图,但由于他们的思想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和不同国家基础上的产物,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时代背景、阶级立场和发展前途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