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组在综合以往授课效果及原因的同时,结合国内其他高校环境专业的授课特点,提出了具有自己学校和专业的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互动和角色扮演环节,注重搜集国内外最新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领域的事件和案例,变开卷考试为闭卷考试,降低了期末考试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加入面试的考核方式。有效地拓展了课程教学的空间,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学好课程的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96):82-83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实践性和实用性均很强。通过几年该课程的授课,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改进。  相似文献   

3.
资源遥感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文章针对资源遥感传统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讲授方式进行了探索,重点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准备、授课内容设计和问题反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实施,将课前自主学习(预习)、课程配套资源学习、课堂面授学习和课后总结提升4个环节运用到教学中,使得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者,以期为同类研究者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符丁  杨霞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7):188-190
针对《数据库技术与理论》课程,从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授课内容、讲解法、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制订多层次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制订授课内容,根据该专业学生特点对授课内容采用"三段式"讲解法,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法和问题导入法,课程考核采用笔试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6,(6):116-119
传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课程在授课方式上采用纯理论教学模式,授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相互独立。无法使学生从专业角度上理解就业与创业。在经管类大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创业课程设置中嵌入ERP实践模拟课程,以构建符合经管类专业学生专业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双师同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身临其境的模拟市场环境,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作为农业基础科学,对于培养从事农林类高等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在"十二五规划"大背景下,以环境评价课程为例,剖析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探究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现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培养的竞争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环境评价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让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作为指导者,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突出专业特色,文章在充分调研和分析了机械装备制造设计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色,从授课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该课程更符合应用型的专业特色,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机械装备制造设计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类课程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对于非专业类学生讲授房地产类课程时应结合专业背景,侧重主要问题的讲授。本文主要针对土地资源管理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设的房地产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授课时应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同时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是一门引导性的课程,是食品专业新生入门的必修课程,通过改变这门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模式的改革,来增加课程专业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作为农业基础科学,对于培养从事农林类高等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在“十二五规划”大背景下,以环境评价课程为例,剖析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探究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现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培养的竞争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环境评价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让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作为指导者,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测量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能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测绘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地形图测绘及识图、用图能力,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结合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计划及该专业"测量学"教学大纲,分析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授课经验,提出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教学的教学改革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胡幸 《亚太教育》2021,(1):68-69
在学习环境设计与空间构造的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存在课程设置形式单一、授课场地限制以及设计资源时效性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标准。这样不仅不利于设计制图课程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制约了环境设计专业的长期建设。由计算机辅助的设计制图课程可通过课程设置、专业培养、实践与创新和评价机制几方面进行优化,以实现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针对食品专业的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需改变传统教学的简单灌输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权,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课程知识。微课是未来教学资源发展的新形式与新趋势,通过整合课程资源以网络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以自我为主体安排学习,从而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型模式。结合食品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借鉴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制作一套有针对性的分子生物学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化学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分子生物学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交通工程专业教育国际化,将《交通规划》、《客运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等三门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建设全英文课程包。针对全英文授课特点,对三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协调。通过制定精细化的授课质量控制表,保障全英文课程包的授课内容和质量。通过引进外籍教师和本校教师联合授课的方式,使全英文课程包既具有国际化背景,又能更多联系国内实际情况,适应本专业学生国际交流需求。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豫良 《考试周刊》2012,(51):16-17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门较新的课程,适用于海洋科学(生物学方向)和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目前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系统性不强、资源内容不全等问题。该课程还涉及较多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在授课时容易出现重点不够突出、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因此,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6.
力学课是机械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但在机械专业力学课程已有授课模式下,学生存在认识思考不足,课程工具化等问题。本文尝试通过课程的"传播力"分析,探讨克服上述问题的方法。此外,分析了力学课程与机械专业主要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以《理论力学》与《机械原理》之间的关系为例探讨如何在授课时融会贯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使课程更加生动和实用,使学生更易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环境化学》课程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关结合的特点。本文总结了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化学》课程在"小班授课"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理论教学—专题讨论—实验教学"模块结构的特色教学框架,突出了研讨式、专题化特点在《环境化学》小班教学中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环境化学课程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论》是高校环境本科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类课程的入门课,也是贵州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共同课。笔者分析了该门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多年教学实际和体会,从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就本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74):160-161
作者结合授课经验,阐释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的《园林规划》课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根据专业特点,分析了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学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相类似的课程提供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构建教学环境,教师根据授课章节内容,选用讲授、学生自学与讨论的教学方式,来完成相应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单元任务的实训。这种授课方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有技能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