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蔡丽 《辽宁教育》2006,(2):54-55
强迫性注意力转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强迫性行为,特别是在青春期的学生中发生较多.它是处于强迫症与强迫状态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主要表现在不能有意识地或不可控地将自己的主动注意集中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去,并常常被一些不想注意到的事情所干扰,总想方设法欲摆脱这一痛苦,却又怎么也摆脱不掉.……  相似文献   

2.
蔡丽 《辽宁教育》2006,(1):54-55
强迫性注意力转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强迫性行为,特别是在青春期的学生中发生较多。它是处于强迫症与强迫状态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主要表现在不能有意识地或不可控地将自己的主动注意集中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去,并常常被一些不想注意到的事情所干扰,总想方设法欲摆脱这一痛苦,却又怎么也摆脱不掉。  相似文献   

3.
成功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 (R .J .Sternberg)在批判“呆滞智力”① 种种弊端的同时 ,站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教育高度 ,用一种全新的研究视野于 1996年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该理论用更接近真实和全部的智力理论解释了人类的智力活动 ,是心理学界关于智力研究和定义的一次较新尝试。在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探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学习和借鉴该理论 ,对我们用智力多元化的理念来开发学前儿童潜能 ,全面提高学前儿童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基本思想   (一 )成功智力的概念斯腾伯格用“…  相似文献   

4.
不少同学给阿星姐写信诉苦,说自己老是怀疑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反复频繁地去做。例如,手脏了,洗干净是件好事,但是有的人时时都觉得自己的手很脏,频繁地洗手,而且不洗手就觉得好像少了什么似的,无法摆脱,焦虑、抑郁随之而来。其实这是一种心里障碍,叫强迫症。其表现形式多样,如怀疑门未锁灯未关,要反复检查数次(强迫疑虑);走在路上数树木,数电线杆(强迫计数);对过去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回忆(强迫回忆);反复洗手、洗碗筷、洗衣等(强迫行为)。这些人对人对事要求过分严格,常担心发生意外。严格要求不是坏事,也不影响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但严格到…  相似文献   

5.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他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认为,就智力的本质来说,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就智力的结构来说,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7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1995年又将自然观察智力增加为第八种智力)。加德纳教授关于智力本质和智力结…  相似文献   

6.
尽管讲授法具有许多已为数学家和教育家所认识的缺点,但在教授数学时它仍然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P·R·哈勒马斯里写道:“好的讲授法通常是有条不紊地、纯熟的和正确的一一也是呆板的;它是一种不好的教学手段,”E·E·麦伊思在里叙述道:“完全可以预测,人们牢记那些他们自己说过和理解了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是人们给他们清楚地解释过了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合格 特长”已成为一种公认的素质教育模式。它的理论依据就是MI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Multi-Intelligence,简称MI)。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瓦德·葛德在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  相似文献   

8.
一、信念及其构成  关于信念的概念 ,由于多年来未能引起临床研究者重视 ,所以至今在心理学界还没有一个趋于一致的定义。在哲学领域信念被定义为个人色彩的知识重组。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知识是构造信念主要的、核心的成份 ,是信念的基石。知识概念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又有了全新的定义 ,华东师大皮连生教授用知识解释智力 ,提出智力的知识观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普遍认可。而我们又正在试图用知识表征的策略来表征学习能力下降学生的整体心理结构 ,以期更精确诊断学习能力下降者的心理障碍的机制。如今的知识已经不是当年哲学上所说的知…  相似文献   

9.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在 1 996年提出了关于智力理论的一个新概念———成功智力 ,即“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 ,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行动 ,是对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 .成功智力是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只有这三者达到协调、平衡时 ,才能最为有效地取得成功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的严重缺陷是注重训练学生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知识的能力 ,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造成“高分低能” ,缺乏创新精神 ,不会运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  相似文献   

10.
光谱方案述评——看实践中的多元智力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出为社会所珍视的产品的能力,犤1犦每个个体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光谱方案作为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课程和评估方案之一而产生和发展,是日益坚信多元智力理论的价值的人们寻求在实践中落实多元智力理论的必然结果。“光谱”的原意是“系列、范围”,这里是针对于人的多种智力表现和多种学习方式而言的。这个词很好地反映了本方…  相似文献   

11.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即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非透过“将一个人放在一种非自然的学习环境中,让他做从未做过,而且将来可能不会再做的事情”的方式来判断。就智力的结构来说,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8种智力即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一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提出了一种学习方法——发现法,他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更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用“发现法”读书,可以使思维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通过头脑的思考,去“发现”新的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获得智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发现法”即“问题”教学法,或叫“设卡法”.提问,对于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问题,是引导学生思维向前跨进的起点,它推动着思维活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法”。所谓注入教学法,就是填鸭式教学法。它是指教师不顾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并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智力和...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归纳法”教学.是指“讲一种现象.然后再给出其理论解释”的教学方法.比如讲“闪电”,先是给出“闪电”这一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解释.与“归纳法”相反的教学方法是“演绎法”.即先学习某些电学理论.然后再用这些理论来解释闪电等诸多有关电现象.在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归纳法”在实施新课标理念方面的优势:因为是先给现象,后给解释.学生在教学中互动性强.兴趣高涨,思维活跃.所以“归纳法”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地开展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自我解释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向自己解释学习内容的知识获得过程。该文解释了“自我解释”的含义、总结了自我解释的类型、比较了几种自我解释产生的认知机制、归纳了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了关于自我解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未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HowardGardner),根据他及其同事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研究,在198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这个理论革命性的一点,就是突破了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智力评价依据的束缚,将其他能力也作为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果单纯地以分数来看待,他们的学业成绩和重点高中的差距是明显的。实践中,我们深感光…  相似文献   

17.
一、多元智力理论:一种评判学生的视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dner)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MI”)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力论”对传统智力的定义以及测量方法提出挑战,拓宽了我们对智能的诠释。加德纳将智力区分为七种:  相似文献   

18.
杨海燕 《物理教师》2010,31(2):12-13
人造地球卫星“变轨”问题,是一个很“时尚”的问题,由于很“时尚”,所以这一问题常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各类考题里.事实上,要清楚地解释这一问题,仅用高中教材的知识是不够的.鉴于很多人对这一问题感到兴趣,笔者在此对这一问题作一详细解释.为了清楚地解释这一问题,先对关于人造卫星的知识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19.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应过程”。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刻意培养思维能力并称之为“知识思维工程”,是程思春、曾清华俩教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创新知识引进课堂教学的探索中提出来的。其主要观点有:“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思维是认识知识的过程”、“思维是知识转化为知识”、“知识思维……能产生新知识”②等。运用这些观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确有收效,这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有深刻意义。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基础,是构成现代人高素质…  相似文献   

20.
199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著名的“三重智力理论”,10年后,又再次提出“成功智力”的概念。对于成功,斯腾伯格并未下一明确的定义,但其基本观点是:成功就意味着个体在现时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三种智力,即: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