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窗     
《上海教育》2011,(8):5-5
职校涅槃 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就不会有一流的技能劳动者,更不会有一流的产业。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社会要实现持续、协调地发展,保持"世界工厂"的制造业活力,大力倡导、扶持职业教育实是一条最有效、彻底、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必须尊重现实社会的时代环境与条件,遵循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要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不断创新机制和完善体系,实现着陆立"地",回归真我;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和机制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天"时保障。要建立顶"天"立"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机制和体系问题,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技能开发》2010,(10):157-157
近日,由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在沈阳举行。本次对话以"合作.对接.共赢"为主题,共同商讨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大计,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深度对接,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大力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有一支既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又有扎实的实践技能水平和较好职业素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保证。如何建设好这支队伍,本文从创新思路与实践做法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这为高职院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以SWOT分析为理论基石,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深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不久前,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为突破口,以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职教信息     
随着我国进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2002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做出了部署,强调职业教育要在新形势加强创新,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等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交通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交通行业高素质从业队伍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宁夏交通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创新办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强了办学活力,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发展继续教育,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速教育创新,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对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职业教育战线,承担着培养培训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全省职业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素质相对偏低,有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但建设新农村,为提升农民素质,再造中国农民,创造了历史机遇和条件。基于培养新型农民的战略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应大力实施"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综合改革,提升质量"、"强化保障,支撑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云发〔2005〕18号(2005年12月2日)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劳动者队伍素质,适应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现就大力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切实提高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一)职业教育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人才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教育正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转变.职业教育的大力兴起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和需求.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系着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的发达,为了适应社会劳动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职业教育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然而,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俨然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的关键在于优化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从内部环境上说,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走内涵建设的道路;从外部环境上说,要完善社会、经济、法律、政策等保障体系,致力于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经济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从做中学"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起了改革和创新的作用,对于学校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工作实践,对"做中学"理论有新的解读和反思,分别从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做"、"学"、"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是保障;构建和开发人才培养教材体系是支撑;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是促进的动力。构建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不足,办学条件有限,职教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渠道窄、就业难,导致生源匮乏,各类培训分散、水平低下。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机制不畅等因素,导致职业教育发展迟缓。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通过加大统筹力度,整合资源,壮大实力,走大职教之路,职业学校实行专业与市场"零距离"、教学与需求"零距离",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推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姻、工学结合的合作办学模式,并加强培训工作,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推动劳动力输转,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昂 《教育导刊》2010,(9):65-67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25号)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所谓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体现在"思品优良、技能过硬、文化合格、体魄健壮"几个方面。中职学校要落实这一培养目标,应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把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18.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是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客观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影响着职业教育目标和职能的实现。高职院校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和要求,建立一套"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政策措施以及多元化的培训途径,才能真正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实践证明,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普通教育培养一批知识层次高、理论功底厚的高新知识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农村建设中,职业教育应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劳动力转移、为农村青少年提供致富技术、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作用,采取的策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大力培养农村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与创新,提升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