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08,9(1):53-53
王天佑先生的新作《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于2007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集中讨论了汉语中取舍行为的表达问题,并最终在汉语中确立了一个全新的范畴——取舍范畴。该书不仅对公认的几类取舍句式(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和宁可A,也要B等)进行了探讨,而且讨论了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与取舍句的关系问题,并认为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也可引导取舍句。该书从语义功能、语用功能、语用情况、舍弃项的隐含、焦点、口气、预设和转折性词语的添加等角度对汉语中的取舍句式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认知原因。该书对汉语取舍句式作了新的分类,对“宁可A,也要B”句式作了新的分析,对取舍范畴与结果范畴、推断范畴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比较“与其A,不如B”句式和“宁可A,也(不)B”句式的预设情况,可归纳出这两个句式的语义特征:二者都有强烈的针对性,但“宁可”句重在对B的否定,“与其”句重在对AB的优劣比较。因此作为选择复句的小类,“宁可”句应归为否定选择句,“与其”句应归为比较选择句。  相似文献   

3.
“宁可A,也要B”并非取舍句式,而是表择取义的“宁可A”分句与表目的义的“也要B”分句结合、固化而成的一类新构式。“宁可A,也要B”构式的形成虽与语用频率密切相关,但真正的动因来自于构式底层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结构。“宁可A,也要B,”构式有其自身独立的构式义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雍茜 《语文知识》2011,(2):83-86
四类句式"L+VP着+NP"(A式)、"NP+VP+在+L"(B式)、"在+L+VP+NP"(C式)和"L+(正)在+VP+NP"(D式)通过多维度变换分析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句式义,这四类句式的变换皆有交叉。不同构式对动词的不同选择制约了相互间的自由变换,动词不同的词汇意义使得相同构式浮现出不同的句式义。  相似文献   

5.
在"非得"类取舍句中,舍弃项的隐含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句内直接隐含;二是句外直接隐含;三是句内间接隐含;四是句外间接隐含.舍弃项在取舍句中的隐含主要与句子的"组装"有关.当然,舍弃项的隐含是为避免语义重复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它属于语义而不是语用层面的问题,但舍弃项的隐含的确可以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曾莉 《现代语文》2010,(3):8-10
本文援用关联原则作为理论框架,认为间接言语含意的理解机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包括三个步骤:识别间接度(明说意义),建构语境假设(隐含前提)以及获得言语含意(隐含结论)。  相似文献   

7.
"管A叫B"是现代汉语里一个常用句式,它产生于清代。"管A叫B"式的产生是由于"管"掌控义的衍生和句法位置的变化所致。目前各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管"词条该项意义的阐释失误有二:一是"管"并不专与"叫"搭配,它也跟"叫做(作)"搭配;二是该式中"管"并不完全相当于介词"把","管A叫B"和"把A叫做(作)B"式在适用域上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汉语史、逻辑基础和语义内涵三个方面讨论"与其p,宁可q"句式存在的合理性。一、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与其p,宁q"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宁可、宁愿、宁肯"等词是在双音化的趋势下,愿词"宁"和意愿类词"可、愿、肯"等易同义并列成分结合而成的;二、从逻辑语义来看,p代表劣项/弃项,q代表优项/择项,它们各有分工,所以这种格式的存在是有其逻辑语义基础的;三、从其语义内涵来看,"与其p,宁可q"跟"宁可p,也不q"、"与其p,不如q"不同,格式呈现出"比较兼选择"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9.
取舍复句是复句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是由表示舍弃与表示采取的两个不同的表意分句组成的“宁可A,也(决)不 B”或“与其A,不如B”的句型。一般表舍弃的是偏句,表采  相似文献   

10.
谈“宁可……也……”的语用条件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宁可A也不 /要B”的语用条件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即在教学中应强调不是在任何表示比较的情况下都能使用该句式 ,其使用有严格的语用要求 :必须在强调不做更消极的B或欲做积极的B的决心之大 ,要求之强 ,甚至不惜选择消极的A时才能使用此句式  相似文献   

11.
引入时间和空间变元,揭示对象间由于时空接近关系形成的确定性或可能性的相互蕴涵、相互通达的逻辑关系及推理原理:设A与B是任两对象,若A与B间有时空接近或重合关系,则A与B间就构成取值[0,1]的相互蕴涵和通达关系◇(A—B),即人们可能从对象A推出对象B,或可能从对象B推出对象A.当通达关系取值为1时,可以确定性地从A与B间相互推出(A—B),当通达关系取值为0时,A与B间不存在推出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文言句式发展而来的"以A为B"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没有可以替代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有标识性词的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有其独特之处。在语用上主要表现为受到语体的限制,有焦点标记功能,其中A是对比焦点,"以"是焦点敏感算子。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的性状判断句包括无程度性状判断句和有程度性状判断句。这些句型句式的主观性是各不相同的。无程度性状判断句的主观性是最小的。有程度性状判断句的几个下位句式的主观性大小依次为S+A+C〉S+对N+A/S+比N+A〉S+Qp+A〉S+f+A("〉"表示"主观性大于")。研究性状判断句的主观性大小,可以为汉语习得者习得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提供一个合理的习得顺序。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参与者 ,国际组织的权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国际组织作用的发挥。国际组织的权能包括明示权能和隐含权能。文章对国际组织的隐含权能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界定了隐含权能的地位 :隐含权能是对明示权能的有益补充 ;隐含权能来自明示权能 ,是为行使明示权能所必须的权能 ;隐含权能在知识和行使过程中形成国际习惯进而上升为条约演变为明示权能。由于隐含权能是隐含于明示权能当中 ,它具有不具体性、易被滥用性、争议性的特征。因此 ,有必要对隐含权能进行规范——隐含权能的清晰确认。作者从隐含权能的确认机关和确认形式两个方面阐述了隐含权能规范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与其A,不如B"句式的认知层面包括:主观推测层面,"与其A,不如B"因果复句所反映的认识是:P{B/A}=0.5;客观反映层面,"与其A,不如B"因果复句所反映的认识是:P{A}〈P{B}。通过对"与其A,不如B"这一复句在人脑思维中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复句"与其A,不如B"在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层面中具有"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6.
Anonymous  佚名 《高中生》2014,(7):40-41
一、巧用高级句型改造简单句 1.用倒装句改造简单句①(A)The library is to the east of the office building.(B)East of the office building is the library.②(A)Although we are tired,we are happy.(B)Tired as we are,we are happy.(A)句为简单句,表述平淡;(B)句使用了倒装句式,突出了句子的中心词,使表达更地道。  相似文献   

17.
递进句式"P不说,Q"是标明递进关系的复句格式。主要有四种常见的搭配形式。该句式的句式前项P与后项Q共处同一语义范畴中,表现为程度、数量和范围范畴等。除递进关系,"P不说、Q"格式隐含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和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乘积格蕴涵代数中研究乘积格蕴涵代数的理想,乘积格蕴涵代数的各种理想之间的关系,证明了A×B是L1×L2的理想(素理想)当且仅当A,B分别是L1和L2的理想(素理想),两条Lukasiew icz链Lm和Ln的直积Lm×Ln只有{a1}×Ln和Lm×{b1}两个素理想.  相似文献   

19.
复句"A(x),B(y)"焦点的分布,在理论上应该存在着三种情况,即:F(A(x),B(y))、F(A(x))和F(B(y))。F(A(x),B(y))是指"A(x),B(y)。"共同表达复句的焦点,我们记作:F1;F(A(x)),是指复句焦点落在前分句A(x)上,可以由A(x)整个句子来表达,也可以由分句内某个句子成分来表达,记作F2;同理,F(B(y))表示复句焦点落在了后分句B(y)上,记作F3。许多学者倾向认为,"……,但是……"二重转折复句有焦点置后的规律,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分别从语义,否定、疑问,语用预设等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验证这一规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A也不是,B也不是”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常用句式,该句式的前后两项形式上对称,A、B的语义通常相反或相对。对举反义聚合的两个极端项,概括该范畴所有可能的行为或状态,通过“不是”否定了极端项,从而达到全量否定的效应。经历时考察发现,“A也不是,B也不是”最早出现于宋代,元明时期产生了“A又不是,B又不是”和“A不是,B不是”两种变体,进入明清句式逐渐稳定,句式义也日益凝固,体现话语主体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