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一次科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四上《溶解》单元《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感触颇深。教师在一开课就让学生进行猜想:"这里是100毫升的水,你们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此时学生在认知一片空白的前提下进行盲目地猜测:有的说能溶解6克,有的说能溶解30克,有的说能溶解100克,还有的甚至说能无限制地进行溶解……此时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合理的评  相似文献   

2.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是教科版(四上)《溶解》单元的第一课。经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继而在后续教学中,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食盐与水量的确定、分离食盐的方法、更多的溶解现象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课题组活动中,我听了一位老师上《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印象很深刻。特别是她用自制的4克杯作为计量盐的工具,觉得想法很妙。所以,我在上这堂课之前,特地向她借来了4克杯,也想像她那样来上这节课。  相似文献   

4.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是教科版(四上)《溶解》单元的第一课。经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继而在后续教学中,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食盐与水量的确定、分离食盐的方法、更多的溶解现象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对溶解现象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一个好的问题能很快使学生卷入到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研究,或没有研究的价值;或者发现不了问题,最后还是由教师生硬地提出自己预设好的问题。下面通过两个课例来分析原因。课例1:《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引出问题的过程。师:今天老师带来食盐和水,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实验,现在老师往装有水的杯子里加入一小勺食盐会怎样?(教师用筷子进行搅拌。)生:食盐会溶解掉。师:老师再往杯子中加入第二勺食盐会怎样?(教师再用筷子进行搅拌。)生:食盐还是会溶…  相似文献   

6.
杨志 《科学课》2009,(6):14-14
在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科学课的孩子时,我主要是利用“温馨提示”的方法帮助他们制定、完善探究计划,效果很好。例如《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盐》一课,在学生制定计划时,我利用投影出示了“温馨提示”: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有《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教学内容,这课的教学要求是要让学生明白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同时要求学生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方案,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研究过程。教学重点是如何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研究方案。难点是在实验中如何加盐。笔者近些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觉到如果不好好处理教材,将课本中繁琐的实验简化,一节课是很难完成这教学任务的。现将我在该课的教学中是如何将繁琐的实验简洁化,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从而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的做法简要告诉同行,以便求得大家的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科学课的孩子时,我主要是利用“温馨提示”的方法帮助他们制定、完善探究计划,效果很好。例如《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盐》一课,在学生制定计划时,我利用投影出示了“温馨提示”:  相似文献   

9.
朱秋艳 《贵州教育》2013,(12):26-29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让学生知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过程与方法: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计划,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制定研究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10.
正"溶解"单元内容可简单分成三大块:第一块是第1~4课,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溶解"这一描述性概念。第二块是第5~6课,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是有限度的两方面开展自主研究。第三块是第7课,重点是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一、设计背景意图结合课标,"溶解"单元内容属于物质世界范畴,应该充分体现知识与技术的关系。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全部科学内容中涉及实验操作最多的,那么在复习课中,有没有必要将这些实验再次呈现呢?这需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的一座桥梁。小学科学07改版教材不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加强新旧版教材的对比学习是理解现行版教材新理念、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笔者将以《溶解》单元中的第一课时《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中新旧版本之间的差异作为跳板,抽离出新的科学思想内涵。本课是这个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新旧版教材在建立溶解概念的活动设计、思维发展线、科学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现笔者就将之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李彤 《科学课》2013,(6):64-66
教学分析 《水里能溶解多少盐》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水和盐的故事》中的一课。三下重点训练的探究过程技能目标为“猜想与假设”,在本课教学活动中要体现的是“通过对结果的预测,完善研究题目表述的准确性”。在以前的活动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溶解的含义,会做溶解实验,具备小组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热水变凉》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一杯水由热变凉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水能溶解别的物体》这一课,要求指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认识水有能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有两组实验: 第一组:典型的不溶解——“沙子会逐渐沉到杯底”;典型的溶解——“把食盐放进水里,食盐却看不见了”;在前两项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灰锰氧的溶解过程,想象“溶解”是怎么一回事,把握溶解现象的共同特征,形成溶解概念。  相似文献   

15.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第三册“溶解”单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教学资源分析:《热水变凉》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一杯水由热变凉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杯热水放在桌上由热变凉,  相似文献   

17.
《怎样加快溶解》是小学自然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各版本中均有此内容,苏教版安排在第五册《食盐哪里去了》一课后进行。此课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搅拌、用热水和把要溶解物质碾细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溶解快慢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以及仔细观察、善于思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现象描述这是一节小学的科学课,内容为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前,教师已经在学生的课桌上摆放了实验材料:两杯水,一堆食盐,一堆沙子。课始,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在有水的两个杯子里,观察杯中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相似文献   

19.
一、制订计划缘于研究活动的需要1.创设问题情境,从实验观察中提出研究问题。教师在一杯水里连续加几勺食盐,提问:这样一直加下去,食盐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食盐能无限地溶解在这杯水里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溶解的初步认识,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提问:如果你认为不会,那么这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学生进行猜测,回答各不相同。教师再提问:那怎么办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催生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学生强烈地探究冲动,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制订计划就是“事先想”,“想好了再做”。有了问题,我们就得思考一下应具体做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探究中,"尝"这种观察方法,因为既不安全卫生,又不利于科学习惯的养成,所以很少被老师所采用.但是在教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时,我发现使用"尝"的方法,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例呈现] 《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课,先通过猜测和讨论得出,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搅拌和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