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大学生就业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明显的部门偏好和地区偏好。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认为地区间收入差距相对悬殊、转换工作的成本较高、社会保障差异巨大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偏好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偏好,就必须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主观上要求在规避职业风险的同时,实现教育投资的收益最大化。就业市场的分割性收益差异、人力资本的流动不顺畅及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是大学生偏好于沿海较发达地区、偏好于城市和垄断行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据此,国家应对赴西部基层及农村地区就业的大学进行制度化、多元化、明确化的人力资本投资补偿,以激励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结构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结构性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原因入手。本文研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情况,从结构性角度深入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偏好结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教育事业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基于偏好视角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变迁与构建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初次就业是否成功,不仅由经济社会环境条件决定,还会受到自身职业观的深刻影响。通过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详细地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偏好构成的“六大要素”,提出对大学生职业偏好进行干预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就业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结构性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原因入手,如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偏好结构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科学构建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是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劳动力规模增长快,毕业生能力与市场需求仍有差距,毕业生与对口岗位发生错位,市场期望与供给能力存在冲突。就业结构失衡具体表现在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认知四个层面。大学生职业形态偏好、职业志趣偏好、职业氛围偏好、职业价值偏好与个体能力、市场要求的内外一致性水平较低是就业结构失衡的成因。在厘清大学生职业偏好一致性水平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基础上,可以从精准有序实施生涯教育、推行“职业自我”数字档案、健全实践学习机制、打造一体化就业服务系统等方面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既有体制原因又有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原因,还有产业结构调整和用人偏好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就业难,分别提出了对高职院校实行模拟产业化经营改革,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就业观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树立服务的观念,理论联系实际,采取产学结合的不同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我国的教育体制、学校的办学条件、用人单位的偏好、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状况等都在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应发展特色教育、加强就业指导,用人单位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学生本人更应珍惜大学美好的学习时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既有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个性特点、择业偏好、就业准备等个体的内在因素,也涉及家庭、地区、生活环境、流行观念、就业政策、择业机会等社会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职业竞争视角审视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传钟 《时代教育》2009,(11):103-103
在激烈职业竞争中体现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是新形势赋予党员先进性的新内涵。岗位供需矛盾,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欠缺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基于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分析,从职业竞争的视角重新审视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要求大学生党员做到心态平稳、亮点突出、品行端正、思维全面和灵活变通,才能在社会职业竞争中取胜。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包括:优良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进取的精神和身先垂范的品质,现代职业竞争又赋予了内涵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既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个人状况,择业偏好、就业准备等个体的内在因素,也涉及家庭、地区、生活环境、就业政策、择业机会等外部因素.本文运用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理论,通过分析家庭因素对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影响状况,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途径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云南教育》2013,(19):29-29
日前,国内最大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发布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综合性最佳雇主TOP50榜单中,一改往届外资占比较高的趋势,国有企业以近三成的份额成为上榜主力。国有企业成为在校大学生未来就业的首选雇主,且对其偏好不断上升,对外商独资企业的求职偏好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毕业生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渠道狭窄、获取信息不畅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文章提出建立一个集国家政策及就业资讯发布、就业信息采集、就业趋向分析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服务平台,解决当前大学生、用人单位信息交互问题,满足人才供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大学生风险偏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总体上偏好风险追求,且男性大学生更为显著;思维模式在性别对风险偏好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研究认为,应该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思维觉知与控制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更好地解决风险偏好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分布失衡是指不同主体在进行同一社会行动时,拥有与使用的社会资本存在较大的数量与质量差异。本研究构建了大学生社会资本分布失衡的测量指标,并基于6省15所高校2 96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所获数据,对就业过程中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拥有与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数量更少,质量更低,使用社会资本的次数也更少,且更偏好使用弱关系和低质量社会资本来获取就业资源,两者之间存在社会资本拥有与使用的双重失衡。这种双重失衡,给贫困大学生就业带来求职成本增加、就业机会获取困难和就业质量低端锁定等负向影响。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应通过增加贫困生社会资本数量、提升社会资本质量、优化社会资本结构和提高社会资本运作能力等路径,防范社会资本分布失衡对贫困生就业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二元经济背景下毕业生就业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二元经济造成的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过大会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使毕业生的择业偏好重叠:即在地区选择方面偏好东部地区;在城乡选择方面偏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行业选择上,都会偏好体制内优势部门.笔者所在课题组组织的问卷调查证实了学生的这种就业意愿,而二分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则揭示了持某一偏好大学生群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桂颖 《考试周刊》2014,(48):165-165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编制适合本地使用的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问卷。采取的方法有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当地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的理论构架,并编制了预试问卷。通过对400名大学生的问卷测试,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网络使用偏好的内在结构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显示当地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包含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游戏偏好、交易偏好四个维度。经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19.
毕业之后该去哪儿?我相信不少大学生都听说过、看到过有关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之比较的种种。《中国青年报》(2012年第21期)报道中"最新的大学生择业观中偏好城市前三位的是:北京、广州、上海",而"毕业3年后你在哪"的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在"北上广"就业的大学生,有22.2%的人在3年后离开了"北上广",去往其它地区就业,46%的大学毕业生3年内转换了行业。  相似文献   

20.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大学生就业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正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出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