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视角下高校文化建设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全新的学校文化,它强调校园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创建学校生态文化必须积极推进教育观念生态化、教学理论生态化、学术研究生态化、校园活动生态化和校园环境生态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5,(3):109-114
高校文化生态系统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子系统,强调高校主体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和平衡,是文化的一种生态化模式的动态再现。以系统的观点对高校文化生态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功能进行分析,构建了高校文化生态系统基本模型。文章在对高校文化生态系统所处环境进行分析时,着重将视野集中在新媒体环境下,从高校的CIO顶层设计到学生主体的全面参与,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和功能,最终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是针对困扰当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危机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文化,体现了以人类长远利益为崇高目标的价值观,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社会文明形态,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化教育是树立全民生态意识,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高校是直接或间接地推进全社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应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着力建设生态校园;高校应把传统生态文化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课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性修养,以增强学生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及其育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祖吉 《教育探索》2007,(12):106-107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它包括学校传统和现代文化观的生态化、教学生态化、管理生态化和行为生态化,它具有科学化与前瞻性、系统性与规范性、和谐性与持续性的特点.校园生态文化重在建设,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生态视域下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其核心是寻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高度整合,促进班级成员的"生态人"发展。但目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对学生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存在着种群缺少生存与发展空间、主体关系失衡、群体活力与凝聚力不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构建生态化虚拟网络交流空间、加强种群主体关系的生态化管理、多维度提升种群活力等方面入手,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的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高校文化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突出了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强调基于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关联,尝试以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途径,这对我国新时代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需服务于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发挥高校独具特色的文化批判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实现科技价值的生态重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以生态文化为价值视角,探讨了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相互关系;并在生态文化的价值基础上,建立了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生态效益,以实现经济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祖吉 《教育探索》2008,3(4):112-113
高等教育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借鉴生态文化理念,实现生态文化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交融。要改变教育观念,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要把创建校园生态文化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把校园生态文化列入大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的文化建设与地方本土文化密切相关,在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里,始终融汇着地方文化的精髓。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考量的是高校软实力建设水平和文化意识,与学校的文化导向、文化包容、文化创新有密切关系。地方高校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考量的是高校社会服务的绩效和能力,更是检验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文化自觉与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高校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需要形神合一。  相似文献   

10.
环境文化是人类不断反思自身生存方式产物。环境文化建设是改变人类自身生存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基础。高校进行环境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发展的高度自觉,必须用生态化思维方式,转变价值取向,重视文化传承性。  相似文献   

11.
台州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在开发中却存在人为破环严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品开发层次低,生态文化品位不高,海洋文化产业及其设施的生态化建设薄弱等问题。生态文化视野中的台州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应实行生态性规划与开发,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管理,深挖文化内涵,提高生态文化品位,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及其设施的生态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高校企业不仅要加强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且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因而高校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其技术创新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教育的日益强化,高校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尤显重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的生存和发展效益的“四效合一”,是高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必然追求。高校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主要途径包括:选择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生态位;实现对生态化创新环境的适应与协同;构建基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实现内部及高校企业间的耦合;进行内部组织结构与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显著增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高校为广大师生提供一日三餐服务的校园餐饮业如何有新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把办好高校的餐饮业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用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科学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一、突破"传统食堂"单一认知思维模式是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大学有四大功能:一是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的教育功能,二是基于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知识创新功能;三是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化战略与大学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战略是文化发展繁荣的立足点,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与和谐文化生态的建设。大学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机体,其引领文化的功能日渐突出,对实现国家文化战略目标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现今我国德育存在着低效性,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文化生态的认同不够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化生态与德育的关系,构建德育生态化之路。其基本路向应包括构建德育生态场、建立生态型师生关系、开展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为内容的“三生”德育活动、遵循理解型德育原则等,回归生活世界检验,形成德育生态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强 《江苏高教》2007,(2):124-126
本文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中"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存在的缺陷,论述了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阐述了高校是培育和传播生态文化的主阵地,从大学教育生态化是大学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态文化教育必须要有一个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模式和生态化的运行机制作保障以及着力建设生态化校园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实施生态文化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构建生态化课堂文化就是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观照课堂,用整体、联系、动态的思想来研究课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成具有生态思维和价值取向的课堂文化模式以指导和规范课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由于西方法治文化使当今世界面临着生态危机、区际危机、社会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威胁。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法治文化并进行法治文化的重建。唯如此,才能保证法治建设的正确轨道。而法治文化的重建,需要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价值指引,秉持法治文化的多元立场,更新法治观念,形成超越民族界限的、生态化的法治认识。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是一种融合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新的文化形态,在生态文化视域下如何建设高校档案文化,是当下档案学界一个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生态视野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生态文化的产生及内涵,着重论述了生态文化视域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化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构建优质的区域教学文化生态系统,促进区域教学生态化发展。梅州自古崇文重教,教育发达,具有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态。进入改革开放后,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恶化,急需生态化建构。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振兴发展客家区域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策略是:正确认识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意义,树立文化生态化观念,建立具有客家特色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形成新教学文化的教师信念,创建区域教学文化建设共同体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