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沉溺》是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特·迪亚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品反映了多米尼加裔移民艰难地寻求身份认同的历程,移民文化面临着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中沉溺的危机,而处于社会边缘的移民则可能会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中沉溺。以尤尼尔及其父亲拉蒙为例,从三方面探讨多米尼加裔移民的身份认同历程,介绍美国当今的移民现状及多米尼加人移民状况,在文本细读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尤尼尔的成长及其父亲打工的艰辛历程,反思他们的身份认同历程。  相似文献   

2.
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迪亚斯的小说《沉溺》,讲述了多米尼加一家的移民经历,展现了独特的拉美文化对移民者的重大影响,其中,拉美男性气概对两性的要求长期约束着移民者的生活.推崇“男权主义”思想的拉美文化提倡以征服女性为核心的男性气概,这一文化特征构建的坚强勇敢的“硬汉”形象令人动容,而在两性关系中的“花花公子”形象也使移民者成为受害者.《沉溺》中,迪亚斯不仅就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还揭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并描述了移民者因此受到的创伤,表明移民者要解决这一艰巨又漫长的困境过程.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美国少数民族主要包括黑人、拉美裔人、亚太裔入、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人。美国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拉美裔人和亚太裔人等移民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尽管黑人和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人等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无论是从入学率、学业完成率,还是从学位获得及教师队伍等方面来看,他们在高等教育领域并没有真正取得均等的竞争能力和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4.
论战后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美国族群结构发生了显性的变化。美国族群结构中欧裔白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占人口总的比例明显改变,它导致美国政府对少数族群的类别 随之改变。这种族结构的变化,与美国移民政策的松动、亚裔拉美裔的佥移民和非法移民的大量涌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族群生育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美国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百万俄裔犹太移民移居到以色列,成为以色列国内最大的移民群体。他们在文化上俄罗斯化倾向显著,构建内部的族群认同,在政治上建立移民政党、争取话语权。基于俄裔犹太移民的特质,以色列社会对他们的认知大相径庭:以色列犹太政治精英认识到俄裔犹太移民的重要性,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权益;宗教人士在对待俄裔犹太移民的问题上分化为正统派和改革派的较量,正统派认为俄裔犹太移民正在侵蚀以色列的"犹太"属性,而改革派则坚称俄裔犹太移民为犹太教注入了新的活力;普通公众对俄裔犹太移民的认知比较复杂,一些公众认可他们对以色列的积极作用,但因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等缘由逐渐表现出对他们的不满,而以色列阿拉伯人则认为俄裔犹太移民正在挤占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坚决反对他们。总体来看,由于以色列犹太政治精英的主导性,以色列社会认可俄裔犹太移民,但却存在着不同群体认知的差异,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色列宗教与世俗、新旧移民以及犹太人与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刘鹏娇 《历史教学问题》2023,(2):151-157+177
20世纪中后期的环境正义活动改变了拉美裔社会参与感弱、难以达成一致的刻板印象。历史上倍受歧视的拉美裔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化学有毒物质威胁,他们采取了分权领导、社区参与的组织策略凝聚渊源复杂的族群,开展反对滥用杀虫剂、阻止社区加盖焚化炉、联合各类环保力量等系列环保活动。拉美裔的环境正义活动不仅挑战了主流环保观念,展现了少数族裔的环境诉求,促进不同种族的环保力量的联合,而且影响了联邦政府环境决策者,促使环境正义问题纳入到政府规划中,提高了族群的政治影响力,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处于社会底层、边缘化的拉美裔已然成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美国非裔女作家格罗丽亚·内勒在小说《布鲁斯特街的男人们》中塑造了布鲁斯特社区的黑人男性形象。通过解读几位代表性的黑人男性形象,试定义黑人男性气质,进而探讨黑人男性在种族主义男权文化的压制下如何走出身份建构的迷津。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有许多少数族裔,如亚裔、拉美裔、阿拉伯裔等。尽管美国是个英语国家,但双语教育在美国非常盛行,也就是说,这些少数族裔的孩子,除了学习英语还要学习他们自己的本族语言。 所谓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就是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校里,学生要同时学习和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并能运用它们同时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  相似文献   

9.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全书通过芒果街上少女埃斯佩朗莎的童年记忆,用貌似"诗话"的语言控诉了拉美裔女性遭受的白人文化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本文从族裔文化和女权主义两方面尝试解读双重压迫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以及拉美裔女性的反抗.  相似文献   

10.
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迪亚斯的短篇集《沉溺》描绘了多米尼加裔群体流散的生存窘况。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替、人物的“缺失”与“再现”并存,不仅生动细腻地刻画了移民者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在美国贫困潦倒的生存困境,更揭示了他们难以跻身美国主流社会而成为“非此非彼”的他者。文章从多米尼加流散者的生存困境着手,着重分析移民者颠沛流离的流散经历以及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他者身份,探讨造成流散者生存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第三次拉美移民潮以墨西哥移民为主体,它具有移民分布集中,历史与语言文化风格独特,规模庞大的特点。拉美移民族群难融于美国主流社会,美利坚文明的聚合力受到了冲击,从而招致美国社会的不满以及政府政策的限制,这引起了美国与拉美有关国家之间的外交摩擦。本文试图对拉美移民潮给美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茉莉>是印度裔美籍作家的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具有双性气质的女性形象.当然,小说中并不是只有女主人公具有双性气质,三个男性人物也是双性气质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说,无论女性和男性自身有多完美,都不能排斥对方,只有彼此理解,彼此融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完整与完美.在男女两性冲突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两性已经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双性同体的理论 应该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洪子叶 《文教资料》2012,(22):31-33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到《拉拉的褐色披肩》,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延续了她叙事上他者的身份与立场,从儿童和女性的视角出发,以诗性的语言再现了拉美移民的生活和心境,而后者对历史深度和民族文化的挖掘则深化了叙事情感,推动了叙事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其拥有了更多与酸甜的芒果不同的苦涩或是明朗的滋味。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基本上是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移民们与土生土长的居民印第安人一道,共同开发了北美大陆。但是,由于资产阶级一贯推行种族歧视政策,不仅美国黑人备受欺凌与压迫,其他非白人移民,包括华人和拉美移民也都饱尝过类似的痛苦。限于篇幅,本文以介绍美国华人情况为主,同时也对拉美移民特别是墨西哥移民的遭遇作些披露。  相似文献   

15.
性别研究中关于"男性气质"的相关理论,为伊丽莎白·鲍恩的长篇小说《最后的九月》提供新的研究视角.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历史上的两大事件——土地运动和独立战争——对爱尔兰本土男性气质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最后的九月》中的不同的男性群体的气质类型不可避免地的缺失、蜕变和扭曲,由此揭示鲍恩的男性气质观:男性气质的主张离不开道德的约束和引导;男性气质并非天生,它受不同阶级、种族、宗教的影响,在历史和社会框架中形成.  相似文献   

16.
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是一个以欧洲裔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非洲裔人(黑人)、亚洲裔人、印第安人、西班牙裔(拉美裔人)等构成了美国社会的少数民族。几百年来,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历经变迁,使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一、种族隔离时期美国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 从种族关系的角度看,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时期,1954年以前的历史阶段为种族隔离时期,1954年以后则为种族融合时期,前后两个时期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有着很大的不同。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黑…  相似文献   

17.
陈博 《大学生》2013,(23):36-37
正面试官走进了房间。我至今犹然记忆深刻的是他那拉美裔的面孔,配着下巴上的一小撮胡子和偏矮但结实的身体,在笔挺的西装里显得特别干练和商业化。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秋末冬初之际,有十几位形形色色的面试官在我面前晃过,纯正的操着圆润纽约腔的美国白人,高大严肃的黑人,短小精悍的拉美裔人,还有运动员体格的壮实亚裔。我们的流程就是:握手、问候、自我介绍、倾听问题、反问问题、道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地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各有独特意象,且分别体现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二者的审美偏好分别对应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壮美与优美范畴。目的地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主要特征是由具体意象引发个体内心触动,进而折射出的社会性别角色期望与价值导向。与西方既有品牌性别气质研究成果相比,中国旅游者对目的地性别气质的感知既有相同之处,更有独特之处,尤其体现在对目的地男性气质之“毅”、“勇”偏好和对女性气质之“婉”、“雅”偏好。  相似文献   

19.
"靖康之难"后形成了中国移民史上的第三次南迁高潮.江浙作为南方地区的代表,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发展,至宋代已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高宗立南宋于江浙后,江浙也因此成为众多移民的归附之地,其中不乏河南裔的文学家.移居的文人群体在受江浙地域影响的同时也对江浙的文学文化走向以及繁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反映通过文学作品实现。德国土耳其裔作家在移民大背景下创作的跨文化文学作品不仅成为德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德国土耳其裔作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认同能够极有成效的推动外国人与德国人相互融合。本文首先对德国土耳其移民背景进行概述,然后以德国移民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土耳其移民文学作品为视角,通过分析两位作家的两部作品,探讨土耳其移民德国出现的种种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