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66年8月24日,梁漱溟旧居小铜井一号家门被怒气冲冲呼着“造反有理”口号的红卫兵一 脚踹开,红卫兵冲了进来,勒令梁漱溟站到一边,开始野蛮的抄家。梁漱溟的妻子上前去劝 阻,大声说:“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立即被红卫兵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劈打,可怜 的老妇哪有招架之功,只得抱着头转过身来任小将劈打,打得脊背出血血红洇透内衣,打过 之后就是一番砸、烧、撕。接着,梁漱溟被拉出去参加一个斗争大会,罚跪于主席台上。等 批斗完押回家来,满目凄凉,家中已是一番扫荡后的杂乱破碎,凡是值钱一点的木器多被砸 碎,床也被捣个稀巴烂,梁漱溟只得打地铺,生活基本用品被扫劫一空,更揪心的是,他的 先曾祖父、先祖、先父三代历尽战火动荡都没有损坏的画轴册两大皮箱全被焚毁,梁漱溟细 细拣点,自己的书籍、文稿、信件、笔砚、名章等,也全无了踪影。 1968年“文革”第一波打砸抢风暴过后,全国政协已经名存实亡,被军事接管了,政协机关 干部全被赶到湖北的中央机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了。梁漱 溟此时已是古稀老人,没有去干校,被勒令呆在家中“斗私批修”。 到了1970年,派驻在全国政协的军代表决定恢复政协学习委员会的活动,分5个小组学习, 梁漱溟被分在直属组,让政协委员“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通知梁漱溟到会学习,不得 请假。名单上有20多人,由于还有一部分政协委员关进了监狱,真正参加学习的人并不多, 只 有10多人,梁漱溟年龄最大,直属组主要是国民党特赦战犯,其中有:杜聿明、宋希濂、范 汉杰、溥杰、于树德、王克俊等十来人。 四届人大召开前夕,政协直属学习组学习中共中央和文革小组起草的“宪法修改草案”,并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梁漱溟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宪法修改草案”的不伦不类。这个宪法,最 突出的是跟着“九大”的修改党章走,规定了林彪是毛泽东的接班人,只不过是把“九大” 党章中的内容换一种形式,变成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内容而已。 梁漱溟见大家不提一点意见,内心是难过的,觉得这些政协委员吃饭不管事,是些政治植物 人 ,政协委员嘛,就是提意见建议的,是要做诤友的,提意见建议是职责,既然这个“草案” 很滑稽,我就得站出来提意见。于是。梁漱溟自1953年的那次与毛泽东主席的大拍桌子后不 再 有机会发言的近20年沉默之后,站出来大放“厥词”了。他说:军代表欢迎我们提意见,看 来军代表还懂一点政协的常识,这也是看得起我们,重视我们,这也是“文革”以来没有过 的,是我梁漱溟自1953年以来没有过的,是宝贵的机会,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有什么顾虑,应 该大胆地把心中想到的坦率地说出来。当然,我说的是一孔之见,对则参考,不对则作罢。 制定宪法,目的是为了限制个人权力的滥用无度,一部宪法,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公民 ,人人必须遵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事,如果把哪个个人放在 宪法之上,则违背了制定宪法的宗旨,宪法执行起来就不可能完善,不可能彻底。这次的“ 宪法修改草案”中,不仅列有个人的名字,而且还规定好这个人就是接班人,这种做法是不 妥 当的,给人的感觉是个人高于宪法,失去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同样,这次“宪 法修改草案”决定不设国家主席,并不好,道理上也讲不通,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 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来当国家主席又是另一回事儿。总之,要依法办事,不能凭个人的意 愿、好恶随心所欲。一个国家的政治是稳定的框架,是制度,不能由哪个人出尔反尔说怎 么样就怎么样的。 梁漱溟这一番话,说得会场里鸦雀无声,面面相觑。有人吓出了一身冷汗,怕沉默就算是同 意、就是支持梁漱溟的“反动言论”,要赶紧出来表态,指责梁漱溟是别有用心,借提意见 为名,搞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老一套。看来,梁漱溟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从 来就没有肃清过。学习小组的负责人也怕担当罪名,当即表示要将梁漱溟的讲话整理成简报 ,向上面反映。 军代表慌了神,想想是自己反复动员鼓励他们提意见的,这下倒好了,梁某人的赞歌没有听 到,闷了快20年的反调还是给引导了出来,还是别传出去的好,便故作姿态地说:既然是内 部提意见,说了也就说了,千万不可外传,这是学习纪律。军代表自找台阶,梁漱溟这通话 讲也讲了,没有人再来找他“算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五四"时期梁漱溟先生的文化思想研究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研究深刻认识到,对"五四"时期梁漱溟儒学观的研究非常薄弱,需进一步强化。研究梁漱溟"五四"时期文化思想,有助于深化对梁漱溟儒家思想的认识,对于进一步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叶雷 《生活教育》2012,(23):88-89
时间如白驹过隙,梁漱溟已是一个历史人物。官方对梁漱溟的定义是: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记忆中的梁漱溟,曾经被贴上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只能起"反面教员"作用的有着"花岗岩脑袋"的"反动分子"的标签;今天人们怀念他,还因为他是新儒家的开山鼻祖,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他的毕生围绕着两大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4.
有一些中国教育史教科书及相关书籍在提及梁漱溟为蔡元培所聘进北京大学作教师时,都曾谈到梁漱溟"投考北大落选"一事。事实上,梁漱溟当年并未投考过北京大学,这是一个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另外,梁漱溟被聘进北京大学时的身份是讲师,而非教授。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哲学和原始儒家的宇宙观,共同促进了梁漱溟生命本体论的形成。他把"生命"看作世界本原,"生命"—"意欲"—"我"的内在关联构成其生命本体论的基本进路。梁漱溟对宇宙本体的探索与研究,体现了二十世纪之初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辨。从一定程度上讲,生命本体论成为解构梁漱溟哲学体系的一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6.
《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这篇光辉著作,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痛斥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梁漱溟的战斗檄文。在这篇不朽的著作中,毛主席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剥开了梁漱溟这个自称“有骨气的人”的画皮,彻底揭露了他一贯反党反人民的真面目,指出梁漱溟是一个“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的杀人犯、野心家、伪君子,是孔老二式的恶霸,是“代表地主阶级的,是帮地主阶级忙的”。他的所谓“骨气”,就在于“他是从来不考虑改变  相似文献   

7.
曾与熊十力、梁漱溟齐名的国学大师马一浮,向来不务仕宦,隐居山野。惟在1939年他有过一次出仕之举——以在重庆举办复性书院的努力,做一次传统的返航,来实践他在现代传承儒家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讲自己治学之路时说过: 我不知为何特别好用心思,爱留心问题,多年来总有问题占据我的心里,常常在研究解决问题,而解决不完;心思之用亦欲罢不能。问我为什么好用心思?为什么会有  相似文献   

9.
自西方民主理论传入中国以来,政界和知识界中相当部分的人把它当作救亡图存的良药,而民主实践却屡屡受挫。作为现代新儒学思想代表,梁漱溟将民主视为一种"精神倾向"。透过梁漱溟民主思想,足可洞见近代中国民主建设面临的知识困境、精神困境及现实困境。梁漱溟对民主的审慎态度也代表了当时一部分具有保守情结的知识分子对现代性与现代社会的冷静思考,儒家文明与现代民主之结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沟通过程。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希望通过乡村建设运动改变旧中国的落后状况。他认为,乡村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根本,才能得到有效推广。乡村建设的最佳模式是政治与教化、教育的结合,通过激发"人类的理性"进而为中国农村赢得发展机遇。可以说,梁漱溟所谓"人类的理性"是以乡村建设与"政教合一"作为相互融合的展开路径,二者共同推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的自我转换。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对人生问题的考察阐发一种"力本论",把力本论与人生观勾连起来,可以看到其持有一种崇尚力量的人生观,简称力性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认为,力性的人生将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生""自觉用力的人生""向上用力的人生"和"向里用力的人生",是一个有力度的人生。由中国问题而引发人生问题的思考,由中国无力认识到人生无力,继而构建力性人生观,这便是梁漱溟人生观的内在理路。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是中国现代性视域下的人生观,既批判了西方近代勃兴的机械主义、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又扬弃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人生观,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性经验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第1期《文史参考》刊载了梁漱溟写于1976年12月31日的《梁漱溟遗稿:我所知道的周恩来总理》一文,其中有句话:"今年一月八日总理逝世,从国内到全世界哀悼赞颂盛况空前未有,但未必真知其人"。笔者认为,此话存在着成分赘余之病。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对新文化运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评价,对民主与科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中西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述。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梁漱溟的"五四"新文化观的产生、发展、变化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同盟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民主党派。梁漱溟作为发起人之一,主张民盟走"中间路线"用和平协商的方式实现和平与民主。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他们逐渐放弃了"中间立场",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全面合作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完成了由"中间党派"到"民主党派"的历史转折。在其曲折的历史进程中,梁漱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一曾见梁漱溟行书“静观”立轴,结体、章法皆不拘一格,写得随意、开展,总体属于新文人的字。其中所带颜体笔意,是否受其举人父亲梁济的影响,不得而知。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笔名寿民或称瘦民。《民国报》总编辑孙浚明,曾为梁写一扇面,上款题漱滨,梁见后甚合心意,从此便以为名,梁漱溟为人写字看来颇受孙浚明的影响。二梁漱溟在日常著书或坐而论道时,喜谈“静”字。曾说人心特征,要在“其能静耳”。又说生命原不是静的,但“感觉和理智却是生命中最静的了”,强调“心静”,强调“人于深静”,认为如此“则人类生命中许多隐…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月24日,蒋介石以丧师失地等罪名将韩复榘处死,为时7年多的蒋韩矛盾画上句号,同时落幕的,还有梁漱溟苦心经营7年的乡村建设。此时的梁漱溟可能更能体会到,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从事种种社会改良实验的艰难与艰辛。  相似文献   

17.
绝无仅有:“文革”中被补戴“右派”帽子 1966年8月24日,梁漱溟旧居小铜井一号家门被怒气冲冲呼着“造反有理”口号的红卫兵一脚踹开,红卫兵冲了进来,勒令梁漱溟站到一边.开始了野蛮的抄家。梁漱溟的妻子上前去劝阻,大声说:“你们这样做是犯法的!”立即被红卫兵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劈打,可怜的老妇哪有招架之功,只得抱着头转过身来任小将劈打,打得脊背出血浸透内衣,打过之后就是一番砸、烧、撕。接着,梁漱溟被拉出去参加一个斗争大会,罚跪于主席台上。等批斗完押回家来,满目凄凉,家中已是一番扫荡后的杂乱破碎,凡是值钱一点的木器多被砸碎,床也被捣了个稀巴烂,梁漱溟只得打地铺,基本生活用品被扫劫一空,更揪心的是,他的先曾祖父、先祖、先父三代历尽战火动荡都没有损坏的画轴册两大皮箱全被焚毁.自己的书籍、文稿、信件、笔砚、名章等,也全无了踪影。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各种救济中国的理论、实践中,梁漱溟独树一帜,他认为中国问题是一严重的文化失调,要走一条“民间道路”,社会中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打并一起,使革命知识分子转移变化乡间人,乡间人磨砺变化革命知识分子,直到二者没有分别,中国问题就算解决。本文对梁漱溟的“中国问题之解决”理论作一简单概述,包括中国问题是什么?中国问题靠谁来解决?怎样解决等问题,使读者加深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无我为大,有本无穷”:这是梁漱溟送友人的一幅联语。对于生死,梁漱溟“任其自然”。梁漱溟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之说,因此他“乐天知命”。抗战期间,袁鸿寿先生在桂林七星岩请他吃素席,饭后在一株小树下聊天,恰敌机在头上盘旋下“蛋”,袁鸿寿大惊失色,要避。  相似文献   

20.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洗雪百年民族耻辱,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大陆人民和香港同胞共同的夙愿。使这一夙愿即将变为现实的决定性因素是邓小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没有九七香港的顺利回归,也没有九七后的香港稳定繁荣,更不可能有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 一、“一国两制”为香港和平回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上一世纪英国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