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本世纪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引起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中西方传统的自然观具有截然不同的内涵和发展过程."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各有其可取和缺陷处,而"天人和谐"自然观取二者之长,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启示有重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观念;树立生态伦理学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杨福和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1):39-41,44
本文试从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三个方面对和谐社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态德育"是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德育策略.生态德育,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人与家庭的和谐统一.通过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自我接受教育;通过参与校园的文化建设,自我受到熏陶;通过家教活动,不自觉中接受爱的洗礼.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增长,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不断上升,这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以"和"为贵,强调处理天人关系应追求"天人合一"为目标。传统思想对现代是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天人合一"的朴素观念仍然对解决当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义,天人应最终走向"理性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附魅""祛魅"到"返魅"——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古代人类依附于自然界,将世界"附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界被"祛魅",人与自然关系处于冲突状态;人们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达到世界的"返魅",才能回归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处境中来。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包括外在的实践和谐关系与内在的人性和谐关系两个方面.目前人们更多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关系,而忽视了人与自然内在和谐关系的建构.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是人与自然外在和谐的根据,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是人与自然内在和谐的表现.人只有在自身内部生成与自然和谐的人性,完成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才能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外化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层面的角度讲,和谐意味着人际关系和谐;从个体的角度讲,和谐意味着身心关系的和谐;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说,和谐就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个和谐社会,虽然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协调、个人内心世界的调整,但最根本的在于人与人的和谐.创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境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构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性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性,它是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也是造成人与自然相异化的哲学本体论根源。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复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在“生态人”的理论图景中给予前提性关照。“还自然之魅”需要在观念形态上重建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在思维方式上创建人与自然“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在实践向度上用法制和生态道德来巩固人们的“生态人”理论信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的要点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人在自然界中要准确定位;牢固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之一。讨论人与自然关系演变与教育的进展,提出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下,科学课程的改革是一种必然。通过对新课程科学学习领域内各科目目标和内容的分析,得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课程改革后的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要正确理解科学的价值,通过生命化教学激发情感,多种活动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和谐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观念,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了要求。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权利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位,从而为可持续发展观增添了新的内容。在现实的人类社会中,承认生命和自然界有一定权利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战国秦汉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的假设是任何管理理论的前提之一。科学管理的前提应是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人性假设。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史。因而,研究中国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对创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天性,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性质,是人性的根本部分,包括人的界本质、人的类本质和人的个性本质三部分,三者统一于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的根本特征是生成性。素质的本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素质是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根源、种子。人性和人的本质生成的过程,就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亦即素质发展、生长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就是人性教育、形成人的良好本质的教育,是培养丰富的人性和充分张扬生命的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本质上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有人类以来,自然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凡是在人迹所至之处,自然均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人的印记,这样自然就成为“历史的自然”,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和生存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传统和谐状况遭到严峻的挑战,环境伦理问题、资源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必须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定的伦理理念与伦理规范的统摄下,以恰当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同时又能适应自然、欣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进而促进人-自然(环境)-社会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振地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5):51-53,50
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以对人性的理解为始基的。人性的内在张力构成了西方伦理学发展过程中道德基础之争的根本原因。以西方伦理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人性的构成因素、人性构成因素各部分作为道德基础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张力关系,或将解开西方伦理学视域下道德基础之争的谜团。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发展哲学的两大中心主题。人同自然的关系不过是自然同自身的关系,人理应与自然达成和谐一致,超越人对自然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两歧逻辑;同时,自然又是人本学的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是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的特定反映。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关系相互指称、密切相联,没有自然人无以立足,没有社会人无以显现其本质,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本质上是一个统一过程,没有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合理解决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20.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必须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对和摒弃将人与自然相对立和割裂开来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其次,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