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由聚焦】新课程的阅读课堂里,有一个问题恐怕大家不会陌生,即是“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是的,感动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召唤,于是,学生在这个美好的感召下,去字里行间寻觅感动,体味感动,表达感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课文都可能是感动的透射。按理说,这样地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其间感受、品味语言,会是一种比较理想状态的课,但在实践中我们觉察到,一味追求感动的语文课终究是少了点语文味。诚然“,披文以入情”对阅读教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锦上添花的,但这绝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语文课并不是文学鉴赏,以为披文…  相似文献   

2.
【缘由聚焦】新课程的阅读课堂里,有一个问题恐怕大家不会陌生,即是“请问学们仔仔细细地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是的,感动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召唤,于是,学生在这个美好的感召下,去字里行间寻觅感动,体昧感动,表达感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课文都可能是感动的透射:按理说,这样地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其间感受、品味语言,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课,但在实践中我们觉察到,一昧追求感动的语文课终究是少了点语文味。诚然,“披文以人情”对阅读教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锦上添花的,但这绝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  相似文献   

3.
[缘由聚焦] 新课程的阅读课堂里,有一个问题恐怕大家不会陌生,即是“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是的,感动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召唤,于是,学生在这个美好的感召下,去字里行间寻觅感动,体味感动,表达感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课文都可能是感动的透射。按理说,这样地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其间感受、品味语言,会是一种比较理想状态的课,但在实践中我们觉察到,一味追求感动的语文课终究是少了点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缘由聚焦】在新课程的阅读课堂里,有一个问题恐怕大家不会陌生,即是“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是的,感动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召唤。于是,学生在这个美好的感召下,到字里行间寻觅感动.体味感动,表达感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课文都可能是感动的透射。按理说,这样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其间感受、品味语言,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课。但在实践中我们觉察到,  相似文献   

5.
笔者最近听了一堂高年级阅读课《船长》。课文十分感人,教师上得也很感人,相信这位英雄船长的高大形象会深深地镌刻在学生心中。然而感动之余,我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这堂课学生收获的似乎主要是“人文”熏陶,而作为一堂语文课,其价值更应该体现在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增量上。如果说学课文之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总量是“1”,那么学完整篇课文,其知能总量应该是“1+X”。“X”就是指这堂课的增量。“X”值与这堂课的价值成正比。如果一堂课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人文”,而语文价值增量值为“0”或微弱到无可测量及描述,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堂语文课对学生语文能力增量无效或低效。从这个角度来看,《船长》这节课对提升学生知能总量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或这一个教学单元,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或者不突出的。在数学课、物理课、政治课里,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教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0年,我参加湖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当时我自己对获奖是很有信心的,但余蕾老师对我的期望是要引出争议,体现课改精神。为了上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思考了好几种方案都不满意,结果宜都教研室李祖贵老师的点拨让我茅塞顿开。我想,语文课不是为获奖而是为学生上的,这堂课的关键在“打破思维定式,营造个性空间”,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而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对课文进行自我理解、自由表达,点亮学生的智慧。课上得非常成功,记得在课上,我从课文写作背景入手提示学生,要求学生立足课文去发现问题,结果学生真的就发现…  相似文献   

8.
每每听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语文课,或看到她的课堂实录,总有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动,学生们也会被她蓬勃张扬的激情所感染。究其原因,是窦老师始终把培养美好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一、导入课文,以情激情  相似文献   

9.
王水丽 《考试周刊》2011,(64):37+33-37,33
浙江省特级教师唐懋龙曾这样描述时下一些语文课:“一个傻乎乎的老师带着一群傻乎乎的学生,在上着一堂傻乎乎的语文课……为分析而分析的语文课就是把课文中的一个个句号变成问号,再让学生把一个个问号变回句号。”犀利的观点道出了语文课的困境——教课文,不教语言;教知识,不教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人文、审美、语言等各个方面知识的课程。语文课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好的语文课给学生创造的是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激荡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法国著名作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同样,审美教育应该永远存在于每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构思、意境,要通过朗读、分析,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丰富的美学内容中感觉自然的美,鉴赏社会的美。  相似文献   

11.
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既应有情趣,又应有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有感悟,语文教学才能到达知情达理的美好境界。在讲授《夹竹桃》这篇课文时,我从语  相似文献   

12.
课改以来的语文课,人们多关注于情趣,至于理趣,即理性思维似乎遭受了“冷落”,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才是完整的语文课。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学欣赏,只需体验情感,愉悦情感。学生阅读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即学生在课文里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以后,跳出来能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和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得越深刻,越能表现理性思维的水平。如果学生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理性的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学生也就感到愉悦,感…  相似文献   

13.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有好几处写了扬科的眼睛,“眼睛”描写所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窥视出扬科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第一小节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闪闪发光的眼睛”上可以看出扬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4.
<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语文课要上得有情趣,就得让学生进得了课文,在课文的情景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为此,语文课贵在教师能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走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这样,情趣才会缘情缘境而生。可喜的是,这些年语文课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诗意语文不再是一种奢望,形象性、情感性已成为教学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要靠“自悟”。但是,学生“自悟”并不是说就不需要老师的引导了。相反,老师的引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大有可为的。一、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怎样带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呢? 联系课文,增大信息量。联系课文的内容、课文的主题、课文中提到的文句,增强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如  相似文献   

16.
张燕 《河南教育》2004,(12):28-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里,新课标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一,语文课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从文章的内容出发,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第二,学习课文,就得披文入情,不能脱离语言分析内容。第三,语文课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应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这是一组具有鲜明特色的别开生面的课文。本组教材虽然是主要介绍毛泽东一个人的。但课文在展示伟人风范的同时,也为学生摆出了语文盛宴——从丰富的主题内容到不同的文章体裁,从律诗散文的精品到写人记事的妙笔,从宏大场景的“现场直播”到人物内心的“深度透视”,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听了一些新课程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耳边总能听到年轻老师们说出的一些同样内容的教学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课堂“时髦语”有一些中看,却不中用。 “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课文”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谈谈你“喜欢用怎样的读书读课文呢”。几个学生站起来声音洪亮地说:“我喜欢和×××一起读书”“我喜欢和小组一起读”“可我喜欢自己读”……坐在下面听着,我心里却在问:这是读书方式吗?这不是合作方式吗?老师面带微笑地告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同学们齐声读了起来。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在演戏。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感动。优秀的作品都是活的生命体,让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中学习,才能真正触摸到这一“言语生命”的体温,唤醒、诱导和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个性、情感和心灵,上出语文课的“精气神儿”,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