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交往实践活动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点,追寻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本存在方式.交往活动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传递思想道德观念的源头活水,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就在于交往实践活动,交往实践活动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育德“成人”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和社会思想品德个体化为目标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精神性交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形式.交往式教育方法是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交往式教育方法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从认识上和实践上进行转变和提高,才能够有效的实施交往式教育方法,进而才能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虚拟实践实现了人的存在方式的重大变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虚拟实践活动是虚拟世界人的存在方式。本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虚拟空间运行的以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和虚拟社会的良性运行为使命,人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生成并实现其本质。语言、时间、文化、理解等人的存在方式统一于本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虚拟世界人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实践实现了人的存在方式的重大变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虚拟实践活动是虚拟世界人的存在方式。本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虚拟空间运行的以促进入的生存与发展和虚拟社会的良性运行为使命,人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生成并实现其本质。语言、时间、文化、理解等人的存在方式统一于本体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李斯霞 《教学与管理》2012,(18):144-145
交往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我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才能存在着,如果失去交往,那么人将失去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方式。主体间性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主体间性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主体性而言:主体间性强调  相似文献   

7.
基于交往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交往实践活动。基于单纯主客体结构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难科学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及其关系,易导致单一的主体观、单子式的主体人格、单维度的教育立场。经由“主-客-主”交往的新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新理解与阐释,构建以交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由单一主体性走向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融合,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价值追求的道德体验,不仅是一种关系,还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道德境界.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中,生态家园中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价值起点,旨在建立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交往关系;注重社会生活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共识,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关系的和谐;走进内心世界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根本,通过人内心世界的道德体验而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笔者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解构了传统基于单纯主客体结构关系的某些不合理之处,对"主—客—主"交往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和阐释,对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初探,指出了建构平等对话氛围、消除话语霸权、搭建双向互动、理解共识平台、与时俱进、走向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选择方式,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体现了“人本化”育人理念和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是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建构路径可概括为:内容取向:坚持本体价值复归;方法定位:从灌输到交往:目标达成:交往实践生活。  相似文献   

11.
人际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存在方式,是生活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际交往本质是一种思想实践。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瓶颈,出现了教育对象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方式虚拟化、人际冲突复杂多样等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人际交往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在平等、倾心交往中自我教育,提高主体素质;运用人际关系平衡原理解决人际冲突,实现观念与行动的一致;强化多学科交融,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大学生待人接物技能;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扩大大学生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12.
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交往理论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交往范畴是我们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视角.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交往实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交往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要求以实施“平等对话”为策略,以选择“生活世界”为载体,以优化“互相理解”为方式,以确立“共同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人的社会性本质是在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性实践活动,其实践特性内在地规定了它在人的生存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与功能,构成人的生存方式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完成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的生成;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助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从"社会需要论"向"现实的人"的转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闫艳博士撰写的论著《交往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旨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交往认知和交往解读,提出一种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交往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野中,从实践主体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社会中一种必要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野中,从实践主体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社会中一种必要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  相似文献   

17.
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范畴,是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得失的重要视角。结合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主体间性异化、生活性交往异化和精神性交往缺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师道》2008,(3):61-61
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规范和教育,抹杀了思政教育的人文精神。从新的角度寻求这个学科有效性的途径,就要澄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唯我独尊式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关系,一直被理解为"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在此种教育关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易造成"人的失落"问题。马克思交往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交往的性质与特征,是理解人类相关交往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交往理论入手,反思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丰富的精神性并充满教育性的内涵,它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中。在当代中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本内涵,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民,教育群众。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一种以改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存在方式,它旨在通过个体的素质内化而塑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的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