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如今,在高速交通的快速发展下,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短、交流更多,形成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与此同时,作为国际主流语言——英语,也逐步成为重要的沟通媒介。在文化渗透逐步深入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不再是以往的语言型教学,英语越来越成为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工具、本文结合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缺乏对文化素养贯彻现状,分析原因,探求对策,期望能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描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探讨澳大利亚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性变体,是如何在一定历史发展(早期移民和囚犯制度阶段、民族主义运动兴起阶段和二战后的当代阶段)和社会文化变迁(土著文化、殖民文化、羊毛工业文化、淘金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其区别于其它英语变体的独具一格的区域色彩和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3.
就中学生英语文化知识视野的拓宽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英语语言的生成发展离不开一定文化的积累和运用,文化是语言国家在风俗民情、生活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和体现。在教学中注重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促进学生加深多本国文化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了解英语国家基本文化理念,积累文化素材;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层次;关注世界文化发展,培养世界意识是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拓宽中学生英语文化视野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李雄伟 《考试周刊》2009,(41):29-30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是中国和西方世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可以反映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汇和融合。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及其对汉语的影响进行梳理,以达到认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处理方式的目的。并指出现今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隐藏的矛盾,从而更好地吸收其他文化,更好地利用其他文化的精髓来充实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内涵需要文化的衬托,在文化的映衬下才可被充分理解。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是人们传递思想的重要方面,语言文化是该类语言使用国家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背后的文化形式有益于增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力和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在学习英语的萌芽阶段,让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事先有一个初步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往不断加强,这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内的所有人而言,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所处时代的知识语境和文化语境。简而言之,不了解共有知识语境及文化语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将不能进行顺畅的沟通。语言是沟通的最重要手段,英语的世界语地位更是不能忽视,在这个大前提下,英语文化素养的缺失,将使以英语为基础的语言交流受到阻碍。因此,提高学生特别是中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是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发展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文化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及宗旨为培养新时代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英语文化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意见,旨在促进我国英语文化教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投影。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讨论澳洲英语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特点,来进一步说明澳大利亚英语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澳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教学日益受重视的背景下,应该重视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对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影响,以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主流教科书的建设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文化教学,有利于学习者正确使用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文化教学需要结合知识传授法和过程教学法,才能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更大的作用。应该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化的动态发展,注重学生对本族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对比与反思,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多种文化学习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自 2 0世纪 90年代勃然兴起 ,并在世纪之交形成热潮 ,至今未见衰减 ,且大有遮蔽“一切”之势 ,似乎形成了一种文化的“狂欢”。这种现象的出现 ,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话题与成果 ,也带来不少的困惑与争辩。在当前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持续升温的情形下 ,既需要更加冷静的思索与研究 ,也需要更多的参与和杂声 ,以从深广两面来开掘题旨 ,拓展视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批博士生最近就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概念的界定及基本精神和共同原则 ,在中国形成热点的原因及西方背景 ,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 ,对大众文化的关注与对精典文学性的坚守 ,文学与文化的相互观照 ,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视野 ,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方法与态度及对其在中国的合法性、斗争性、深入程度 ,乃至成为新的话语“霸权”可能的担忧等问题 ,与他们的导师展开了一次热烈的对话和讨论 ,其议题集中而范围广泛 ,视角不一 ,观点互有交叉和分歧 ,有些问题也谈得比较深入。本刊特予发表 ,以期为当前的“文化热”提供一些必要的启发、反省、思考和新的话题 ,引起关注并展开新一轮讨论  相似文献   

12.
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战略决策。文化生态学对于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运用文化生态理论及其视角,全面审视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文化生态要素,深刻理解文化生态学的实践理念,科学构建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建设思路,为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科学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产品开拓海外市场遇到的第一步就是商标翻译,其翻译质量的优劣尤为重要,甚至影响到该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命运。商标是企业区分产品的专用标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广告语言,它通常极具原语民族的文化特色,这就使得音译商标会导致其原语文化的丧失,关键是要在译语里寻求某种程度的文化补偿。  相似文献   

14.
发展文化旅游,打造“文化大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作为 2 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产品 ,在弘扬民族文化 ,展现地方风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大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建议把确立“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构筑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加强对外宣传促销作为大连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繁荣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铁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4,14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大时空的发展、繁荣,不是高速度的发展,也非大跃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能力、实现民富国强;科普与科学文化是文化发展、繁荣的着力点与重心,科学文化是"文化中国"、中国永续发展的基础与要件;科学文化是优秀文化、先进文化的必备内容,是构筑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要素;文化建设、发展重在智民、惠民、利民与造福于民,要在增加、提升文化内涵和提高文化质量、品位上做文章、做实事。  相似文献   

16.
文化商品化是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逻辑起点,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则在于能否恰当体现文化真实性内涵。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二者并不对立,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辨证关系。《云南映象》的市场成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综合搏击文化传播和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全球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有助于现代体育传播的发展壮大等。当前综合搏击文化在传播和认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正确引导,模式单一;遭遇本土传统文化壁垒;难以突破发展壮大的瓶颈等。因此有必要整合资源、正确引导综合搏击文化传播;构建多元体育文化认同体系;促进综合搏击文化创新,使综合搏击文化获得普及推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ere ar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so people have different customs. In the West,it is rude not to open a present when someone gives you one.They like to see how the person reacts.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指明了文化建设的目标、方针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建设,其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的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业中的化商品化对东道地区的民族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化真实性的涵义也在化商品化背景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化商品化对民族化真实性的是非功过,本将从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角度对旅游业中的化商品化与化真实性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