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实施研究兴起于课程研究范式与社会脉络的后现代转换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这一变化趋势的影响。我们应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角度入手,检视与建构后现代课程实施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本体论上,将课程实施视为对话,恢复其开放性和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赋权,使其作为主体参与课程实施;尊重课程知识的建构性和境域性;倡导以多元与宽容的方法论评价和研究课程实施,面向教育情境,面向师生本身是后现代课程实施理论的精髓所在。课程学者应从其缺陷入手,改善这一理论的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2.
课程范式与课程建构性试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的课程范式在课程建构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课程建构性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杜威可说是课程建构性思想的先驱。在其后的“课程开发范式”中,课程建构性几乎被遮蔽和扼杀。随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的产生及后现代思想的影响,课程建构性思想在“课程理解范式”中才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资源是"4R"课程模体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课程资源是课程模体建构的关键,因而"4R"课程模体对课程资源中流失的隐性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呼吁也越来越强烈。隐形课程资源的流失主要表现在:对教学中出现的"干扰"的处理不当;对教学情境的忽视以及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缺乏。为促使"4R"课程模体的建构,本文主要从干扰、对话、情境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并提出"4R"课程模体下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情境因素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靳玉乐 《教育科学》2005,21(5):27-29
在课程改革中,对情境因素的分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在课程生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对情境因素的忽视都会给课程改革带来负面的影响。具体说来情境因素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生成的情境性;课程实施的情境性;课程评价的情境性。  相似文献   

5.
方案课程是由教师引导、儿童围绕某个主题或任务展开探索性学习的课程形式,是过程模式课程的实践形态.过程模式课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批判泰勒目标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体现了非线性、建构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课程应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师生不断建构意义的生成过程;课程既依据一定的内容、计划而展开,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又关注在课堂情境中师生共同解说并开发新的教育内容,及时建构经验,使课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疑问性、启发性和不确定性.方案课程以过程为中心,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倡导教育应当引导人去探索知识,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应当培养个性与群性、知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提倡主体取向的评价.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实践性、社会性、情境性、多元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论诞生尚不足百年的历史中,目标模式、结构模式、实践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批判模式的不断提出与系统建构,不仅预示着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的话题转变,而且表征了课程研究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到"实践兴趣"乃至"解放兴趣"的价值转向。现代课程模式演化中所蕴含的课程精神对于全面理解与实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制度与方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课程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知识的社会性、课程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是课程的社会育人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课程的社会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社会化、有效创生课程履历和实现社会自适应发展三个方面,要真正实现课程中的社会育人功能,在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中,需要建构社会性知识,培育科学的社会认知;需要创设交互式情境,体验真实的社会情感;需要开展实践性学习,增强社会行动参与.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借鉴后现代课程观的意蕴,课程建设以“面向职业生涯前景的复杂性”、“面向社会文化发展的丰富性”、“面向生活情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为基本向度;在教学设计申采取“非线性思维的多向度沟通”、“目标引导下的情境创设”、“探究问题过程中的知识建构”、“开放式课堂与网络的联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网络学习就是学习者在网络化环境中通过与学习资源、学习伙伴、教育者以及课程情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来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交互和控制是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交互设计和控制策略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课程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交互和控制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试论建构主义课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观的演变是与其价值基础的改变相一致的 ,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同样是建立在其知识观、学习观的基础上。通过探讨课程观及其价值基础的历史演变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习观的基础上 ,构建一种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与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课程观相比 ,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 ,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以及强调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情境性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习情境是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突出英语学习情境创设目标的价值追求;通过课程实施的变革,着力英语学习情境创设过程的模式创新;通过课程评价的重构,构筑英语学习情境创设结果的素养高度。  相似文献   

13.
认知灵活性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达到对知识多维度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探讨了在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导下通过设计自主、协作、辅助三种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来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创建非线性的网状学习情境来支撑学习者多维度的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与建构,应该依据并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符合特定课程内容需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良好的课程效果预期,这样的课程模式有如下几种:情境化课程模式、综合性课程模式、经验性课程模式、实践性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与旨归是为儿童的智慧生长提供机会,让儿童学会用智慧统领知识.要提升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智慧,就要对儿童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儿童是幼儿园课程的永恒主语.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园中的儿童、教师心里的"儿童"和课程内容中隐藏的"儿童",让这三个"儿童"在幼儿园课程中相遇、交谈,共同建构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情境,并在情境中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践的课程范式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复杂科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非线性的、整体的、混沌的、非机械决定论的世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调整课程开发模式,注重课程设计的情境性;更新课程内容,建构新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化;转变评价目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传统模式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陷入了难以克服的困境:预设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缺乏情境性、课程展开顺序不合理、课程结构衔接不当。建构主义具有建构性、情境性及主体性的内涵,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在要求相契合,为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展开的顺序、课程结构的衔接确立了应然指向。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造,作者分析后认为,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始终都在现代课程观的语境中进行,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而后现代课程观给当前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意义,因而应该借鉴后现代课程观,在"面向职业生涯前景的复杂性"、"面向社会文化发展的丰富性"和"面向生活情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三个向度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过程。国内学者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关注比较多,却很少针对中国大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设置课程进行能力培养。本文阐述了研究性教学内容和目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研究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分析中国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旅游消费行为学课程为例,提出课程设计方案,并以心理学内在性需求和外在性需求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以学生内在性激励为主、外在性激励为辅的教学过程激励与约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与技能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还要考虑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资源环境。为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势 ,创设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 ,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下 ,探讨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学习情境创设 ,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