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法治观的理论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法制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折射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将环境保护设为优先因素是新生态文明时代有效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依托,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环境法治建设应当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系、构建新时代生态司法制度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守法普遍化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开展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存在教学实践缺失、教学内容滞后、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实践要加强生态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增强生态文明法治教育价值认同;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体系;以生态法律规范教育为核心,更新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加强生态法学专业师资力量,提升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办学水平;健全教学实践评价监督机制,保障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得失的结果,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各项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法律素质培育应以生态发展为中心目标,以生态意识为核心内容,以生态课堂为重要载体的法治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生态法治意识并实现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成长为时代发展所需的“生态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王树义  周迪 《高校理论战线》2014,(2):114-124,1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执政党为何反复提生态文明建设?何谓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本文从上述问题入手,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环境保护领域,应当通过加强环境法治,转变环境法治运行思路,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支撑存在很多缺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完善生态法律制度,加强生态建设执法力度,健全司法机制,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经济价值巨大,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的缺位。当前迫切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生态法律制度建设之中,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寒地黑土法律的生态化。法治以其公平正义等功能价值成为生态建设的不二选择。目前,应从立法精神上,以宏观立法层面和中观或微观层面来为建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提供建议,重点研究包含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公益诉讼制度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建设西部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当前,在建设西部生态文明进程中,法治环境存在着生态立法滞后、环境执法不力以及民众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的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执法机制和生态文明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实现生态文明,避免生态危机,关键在于唤起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海南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直接关系到全省生态环境的保持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本文在对海南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原因,试述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希望对海南生态省建设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把"生态文明"写入大会报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但是,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关注生态文明法治观的内容却寥寥无几。分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法治观教育现状,从生态文明法治观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出发,立足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将生态文明法治观内容融入中学政治教育,推动生态文明法治观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意蕴,能使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更好地动态把握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充分的政治关注、良好的政治制度、完善的法律体系及广泛的公众参与,既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必需的,也是政治文明建设中应该关注和包含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守法有积极守法与消极守法之分,而法治的实现有赖于一种民众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守法、护法精神,即对法的虔诚的信仰。这正是法治化的“软件”支持。从公众的普遍守法上升为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的过程是法治化得以实现的精神动力,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法治建设所缺乏的恰恰是这一动力支撑。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论述了培育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现存的法律信仰缺乏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法治化的实现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提升公众生态道德素养是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公众生态道德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在深化公众生态道德认知、激发生态道德情感、落实绿色行为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本文基于当前公众生态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充分挖掘主题教育的承载与传播、交流与育人、激励与协调、保障与辅助等现实功能,从健全深化认知的教育载体、营造浓厚的熏陶感染氛围、拓展知行统一的行动载体等角度,系统探索深化公众生态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矫正公众的生态文明观念与意识,激发人们的生态自觉与自律,落实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不断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演化逻辑的必然要求。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需要深刻把握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策部署,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完善环境法治、推进制度创新、扩大公众生态参与。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但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素养,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公众生态权益,促进行政决策民主化。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公众参与的制约因素,我们应从制度层面、意识层面、组织层面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古往今来“法治”的含义,阐述了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树立公众对法律信仰、实现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等法治国家构成要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态教育是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教育尚存在缺乏制度设计,教育内容不规范、不系统,以及缺乏法治保障等问题,构建农村生态教育的制度体系,开展法定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及强化公众参与和环境执法是提高农村生态教育效能的法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河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举足轻重。从环境法角度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和阐释,汲取国外流域生态保护法治实践经验,应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确立完备的全流域综合性法律体系,强化协作的环境法治管理机制,打造健全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探索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保护法治化,从而推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在阐述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必要性,论述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提出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和公众参与三条路径来加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最后又从思想确立、风气形成及实践推动三个层面来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在阐述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必要性,论述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提出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和公众参与三条路径来加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最后又从思想确立、风气形成及实践推动三个层面来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20.
守法有积极守法与消极守法之分,而法治的实现有赖于一种民众自内心的主动的守法,护法精神,即对法的虔诚的信仰,这正是法治化的“软件”支持。从公众的普遍守法上升为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的过程是法治化得以实现的精神动力,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法治建设所缺乏的恰恰是这一动力支撑,本从这一角度入手,论述了培育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现存的法律信仰缺乏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法治化的实现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