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言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不同点。所以语际翻译是可能的。语言之间存在的可译性。成为翻译理论的基础。但是,这并不排除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语言的差异性造成翻译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体现在化的差异、词的差异:“信”与“顺”难以兼顾以及特殊辞格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于翻译的可行性问题已经有过许多研究了。有的人对于翻译是否可行,抱有疑问。其实,两千年前翻译就已经存在,直到今天,翻译仍在继续。根据这个事实,我们应该能得出这一结论:翻译是可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翻译都是可行的。也就是说,翻译是有局限性的。对于翻译的局限性这个问题,从中英对译的角度,或者从日英对译的角度进行论述的有很多,但是,从中日对译的角度进行论述的却非常少。因此,本文打算从翻译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来考察翻译的局限性。翻译局限性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国与国之间的现实世界的差异。第二,思维方式引起的表达现实世界的语言手段的差异。第三,国家间的交流不足。本文证明了在翻译时,语言的局限性和文化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希望这对翻译局限性研究、以及对中日对译的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语言形式不同、语言文化差异、译者主体的客观局限性使得语际翻译过程中叛逆成为必然的并且是必要的手段.译者必须认识到这种叛逆现象的双重性质,富有创造性地适应并利用叛逆手段才能成功地实现翻译的目的,为人类语言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当然,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并不是要否定“忠实”的翻译标准,而是要在忠实与叛逆两极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即译者正确地把握“创造性叛逆”的度.  相似文献   

4.
从语义知觉看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探讨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在教法、内容、目标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语义知觉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指出这两种教学之间存在某种应接关系。教学翻译是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借助翻译传授第二语言知识。文章提出传授翻译技能应该关注学生语义意识的培养,否则,学生译者难免因缺乏“语觉”而无法消除翻译盲点。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故语言的使用总是参照特定的文化。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了翻译局限性这一问题。本文以大量的例证,从语言空缺、传统习惯、地方民俗以及修辞手面等方面,论述了翻译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语言系统差异所产生的跨文化冲突 ,以及由此造成对翻译的影响。文章中的“语言”和“翻译”是从广义的角度来探讨的 ,即讨论的是世界上各种语言和这些语言之间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行为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行为,与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不但要做到“信”、“达”,即语体和语义的一致,还要做到“雅”,即体现源语言的文化气息,这就要求译员不但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还要了解并掌握两种文化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来进行调整,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符合源语言的表达习惯,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入手,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采用翻译方法,合理转换文化差异,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语言与文化都存在差异.而文化差异则造成了翻译的局限性.运用了大量典型事例,说明了中西文化差异在英汉词语翻译中的影响,以及在英汉互译中处理这种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详细翻译过程,阐释了翻译中往往不能同时顾全内容和形式的原因——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着重分析了“形合与意合”的句法差异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词汇空缺现象与翻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中十分普遍地存在着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客观环境及生产实践的差异造成了语言间词汇的空缺。词汇的空缺主要是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空缺,研究词汇的空缺及翻译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语言间的共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因此,语际翻译是可能的。语言之间存在的可译性成为了翻译的理论基础,"译"是翻译的前提,"趋近"是翻译的必然。论述了翻译可译的理论基础,并指出翻译是不可能对等的,只能是原文和译文的无限趋近却不能实现完全的等同和等效。  相似文献   

12.
汉英文化差异造就了汉英两个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通过对"不同的汉英思维角度""不同的事物联想"和"不同的习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汉英思维差异对汉英互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译者应重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理解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熟悉汉英思维差异的表现形式,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把翻译看作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交流,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准确,更加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国生  马大森 《文教资料》2005,(36):102-104
导致硬译、死译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译者对翻译忠实的片面的理解,忠实的翻译不应是语言形式的等值转换,而应是用译入语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合格的译者在掌握两种语言的同时必须对其所负载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合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才算是做到了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英语的静态优势与汉语的动态特征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作者从两种语言的语义特征、语法结构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语中“名词优势于动词”现象及其对应的各种英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隐喻在语言中广泛存在。笔者根据On Waiting一书的翻译实践,指出隐喻翻译在哲学作品翻译中的突出地位,引入隐喻及相关翻译理论,结合英汉语言的特点与差异,从句子这一意义单位入手,利用钱钟书隐喻的两柄多边理论,从原著有关等待的隐喻中选取三种类比隐喻,探讨句子隐喻的翻译方法。进而指出不同民族大量隐喻的文化重合现象,翻译时应保留原形象以直观重现本、喻体间的关联,并尊重译入语特点实现译作的流畅性、趣味性、可读性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语用翻译理论指出译者要基于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基础上,译出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要根据译语读者对世界的认知,译出原文的语用功能,使目的语读者易于理解与接受。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差异。指示语在语用翻译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指示语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示语转换。从语用翻译角度简单对比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指示语,并重点以社会指示语为例探讨语用翻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Englinese, a kind of intermittent language i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practice of E-C transl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languages, translators tend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original English and have the"imprint"of that language in their translation work, thus creating a kind of third language, which is termed with the coined word"Englinese". The manifestations are summarized as redundancy, mechanical application of English syntax and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at face value. By pointing out the existenc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it, we are trying to alert the translators of this inappropriate practice and help guarantee the purity of both languages.  相似文献   

18.
英汉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而语言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因此,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两种语言的表达特点,从而达到掌握翻译技能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且具有本地特色。如果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中英文两种语言间蕴含的差异,就可能达不到准确传达语义的效果。因此,文化因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广告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进行广告翻译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语言的审美情趣、文化差异,顺应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习惯,采取受众群体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