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我国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要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做”、“议”、“探”,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才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认识体验.  相似文献   

3.
田奇述 《云南教育》2005,(32):16-17
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在我国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何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包含哪些内容,又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呢?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数学课堂理应成为活动的课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问,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验证解决问题方案的合理性,体现优化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决断和群体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课堂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要给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单独列出并作了具体阐述。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去思考”。那么,在课改实践中,“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如何呢?由于“数学思考”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面对“数学思考”,教师们大多是兴趣不浓、思考不深、落实不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其中关于“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让“思维体操”贯穿于数学课堂始末。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的目标之一.课程标准在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课程标准从问题解决中划分出一个“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领域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境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过几年的课改,广大教师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小学数学学生课外合作学习进行初步探索。在新课程中,已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但应该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教育与指导,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一”转向“全方位”,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程紫金 《湖北教育》2005,(10):49-51
《数学课群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使用者。”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以“经历”、“体验”、“探索”为标志的过程性目标.这些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的使用,规定了数学活动的内容、指向、目的和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对过程性目标的阐述蕴含在知识技能目标等四个总目标中,例如知识技能目标包括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值得提出的是: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课《探索“黄金分割线”》是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相配套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八年级的活动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完黄金分割后,为学生提供的“做”数学的材料,以体现“生活·数学”、“活动·思考”的新课程理念而设计的.其内容既有动手操作的数学实验,又有动脑思维的探索研究;既有经历实验、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又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这一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大多数的教学段落中均设计了“数学活动”。同时还注意了不同年级“数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的层次性特点,力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在“做”中感受'、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有关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令我们欣喜的是,2005年一些地区的中考题中涌现出不少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实践操作”型试题,现分类评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实践活动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做数学”“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生活数学”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体现.它直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最近,我看了新浪UC数学工作室组织播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但是,对于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具体的解题策略,《标准》没有进一步说明。本文打算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动口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获得最大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人教版)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试验本)在江西、山西、天津三省市实验教学基础上,再经过试验修订本而形成和完善的.三个版本在体例上的共同特点就是:每章附有一至两篇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借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意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教科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职责.“阅读材料”正是为贯彻这一精神而登堂入室的,那么,在当前,“阅读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受到师生的重视,是否具有《数学课程标准》所期望的教育功能,是否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寄望的教育效果?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江西省的某些高级中学的师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