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耻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情感表征,是维系人的道德生活的一道防线,也是人之道德成长不可缺少的心理元素,南宋学者陆九渊认为:“人之患莫大乎无耻。”随着全球性价值问题、道德问题的日益加剧,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耻感淡化、荣辱不分的问题正逐渐凸显,社会对耻感教育寄予厚望。然而,耻感教育从学理到实践尚缺乏基本探索,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略论社会公德与耻感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和建设社会公德的主要途径是靠人们的自律,而自律习惯的培养,是以耻感培养为基础和关键的。知耻是一种道德意识,知耻,才能守公德。因此培养耻感,对建设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耻感就是羞耻感,是人对羞耻的主观感受,是因经历和体验到人性和基本价值被亵渎,而在人格深处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和自我贬低意识.作为一种道德情感,耻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道重要的道德堤防,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求荣免辱,在人类的道德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学术耻感是一种基本的学术道德情感,它既可能促进研究生学术行为的自我道德约束,提升道德自省能力,维护学术自尊,也有可能误导学术行为,甚至摧毁研究生学术自我意识,引发系列心理问题.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耻感教育,要合理激发与引导研究生学术耻感,创设条件确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防止产生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耻感与耻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情感表征,是维系人的道德生活的一道防线,也是人之道德成长不可缺少的心理元素,南宋学者陆九渊认为:"人之患莫大乎无耻."[1]随着全球性价值问题、道德问题的日益加剧,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耻感淡化、荣辱不分的问题正逐渐凸显,社会对耻感教育寄予厚望.然而,耻感教育从学理到实践尚缺乏基本探索,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将耻德作为美德基本规范之一,认为耻德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耻德思想也深深地融入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当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规范模式由身份关系发展到契约关系,大学生产生了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主体缺乏明确的价值目标和取向,加之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有些大学生荣辱不分、耻感淡化。因此,以古喻今,寻求先秦儒家耻德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中的应用成为时代的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耻感包括知耻感和羞耻感。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范畴。由于主体的道德意识薄弱、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失误,使得一些大学生荣辱不分、是非颠倒、耻感淡化。提高知耻能力、确立合理的德育目标和构建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是提升大学生耻感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将耻德作为美德基本规范之一,认为耻德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耻德思想也深深地融入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当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规范模式由身份关系发展到契约关系,大学生产生了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主体缺乏明确的价值目标和取向,加之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有些大学生荣辱不分、耻感淡化.因此,以古喻今,寻求先秦儒家耻德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中的应用成为时代的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焦旭伟  王磊 《文教资料》2008,(33):70-71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边媛 《文教资料》2007,39(11):17-18
耻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自觉,是荣辱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耻感与荣誉感相对应,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建设都有着根本性影响。本文力图对耻感和荣誉感进行简要分析,着重对耻感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及其功能进行论述,最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阐述耻感的养成对当前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耻感具有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道德品性。得出这一结论的文化依据是:当耻感与"礼"相联系时,它注重的是社会的道德评价,以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为条件,具体表现为道德他律;当耻感与"仁"相关照时,它注重的是主体的道德自觉,以自我行为与道德要求的关系为条件,具体表现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2.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加强知耻教育,培养知耻意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精华及合理成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耻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在当今社会,耻感依然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因此加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耻感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耻感现状的剖析,思考造成耻感淡化的原因,并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行为失德,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失德的行为主体方面考察,耻感的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当今社会人们耻感的普遍缺失与学校道德教育长期忽视学生的"耻感"培育不无关系.因此,为整治社会道德失范,防止人们失德行为的大量发生,中小学道德教育应重视学生的耻感培育,形成他们正确的"耻感".  相似文献   

15.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技工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耻感在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耻感教育在为人处世、立业兴业、理国治世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道德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和谐社会视阈下的耻感教育有其特定价值,而践行新型道德教育理念、加强自我修养、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宣传力度、完善社会机制是和谐社会视阈下耻感教育的4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下,加强耻感教育面临着许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技工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荣辱观在总体上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是一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大学生在荣辱观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耻感"缺失和道德自觉意识缺乏是导致大学生荣辱观负面现象的主要因素.因此,借助传统"耻感文化"的重"耻"特征,培育大学生的"耻感意识",接续传统"耻感文化"的道德自觉倾向,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应该成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认为,道德意志是一个辨证的完整的概念,只有在对善和恶的扬弃即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良心,从而确立真正的道德信仰。因此,作为对善的愉悦的体验的"荣感"以及对恶的痛苦体验的"耻感"就成为道德意志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往往强调注重正面教育环节("荣感"的教育)而忽视负面教育环节("耻感"教育),道德教育耻感环节的缺失,不利于个体道德信仰的确立。中国古代先贤特别重视"耻感"在道德信仰确立中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道德信仰确立的"耻感"文化。研究和借鉴"耻感"以及中国"耻感"文化,从个体自我肯定评价活动(荣感)与个体自我否定评价活动(耻感)的辨证统一中能完整地理解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信仰确立的评价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