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教育   9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方训育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教育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视训育的传统 ,西方训育观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古希腊时代是西方训育观的萌芽时期 ,从文艺复兴至 19世纪末是西方训育观的形成时期 ,2 0世纪初至今是西方训育观的发展时期 ,研究西方训育观的历史发展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心理教育——基于教育学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 ,也是一种教育制度。从教育学视角来看 ,心理教育是张扬人性的教育 ,体现在人的心力、人的潜能、人的德性三方面 ;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 ,包括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健全人格三方面 ;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 ,主要表现为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关于心理教育课程文本编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教育课程正逐步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心理教育课程文本的编制直接制约着心理教育发展的进程。现行心理教育课程文本的编制具有百花齐放、以人为本、凸显活动等方面的优势,也存在理念偏差、形式与内容脱节、内容选择不规范等方面的不足。合理的心理教育课程文本编制应体现心理化、生活化、问题化和螺旋化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课程设计是课程论的中心议题之一,它是针对各学科专家、课程论的研究工作者在一定课程论的基础上建立相应课程模式而言的。在课程设计的理论上历来没有统一的定论,正象丹尼斯·劳顿所说的:“在课程方面,受到教师支持的一般理论或假设至少有三种,即常提到的教育上的儿童中心论观点、学科或知识中心论观点以及社会中心论观点”。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社会中心论是支配课程设计的三种基本理论,它们各执一端,相互对峙。在实践中,由于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背景及教育价值观的差异,课程设计始终在学科中心、儿童中心、社会中心之间摇摆,各家各派的课程设计忽而倒向学科中心,忽儿倒向儿童中心,忽而倒向社会中心,呈现出动荡不定的趋势,这就是课程设计的“钟摆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前,数学文化正逐步走进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必然带来较大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和案例分析透视出数学文化对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要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学习数学的意志,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早在20多年前,我国当代优秀的语文教育实践家魏书生先生就踏上了探索心理教育之路。魏书生先生凭着对心理教育的理解,用独特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笔者通过梳理魏书生的心理教育内容及其特点,更加清晰地认识魏书生的心理教育思想,并对当前的心理教育提出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8.
9.
旨在加强公民社会道德教育的“小小善意”运动,在日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实施亦不容乐观,面临较多的困境。日本的“小小善意”运动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主要有:道德教育应注重培养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注重“小小善意”行为的强化和内化;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