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离身范式扬心抑身,认为身体在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没有任何价值,造成了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中的诸多风险阻滞。但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范式的勃兴为职业技能形成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基于具身认识论对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具身性分析,结果发现:职业技能的形成不是基于大脑信息处理的简单结果,而是一个身体—大脑—情境交互作用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其学习与形成都是具身的。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理论的关照下,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身体”取向已愈发清晰,其有效开展需以职业技能形成的模仿、顿悟、创新、流畅等典型状态为现实遵循,并在实践应用中以具身性、生成性与情境性为根本抓手,助推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走向具身化。  相似文献   

2.
劳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具备沉浸性、具身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其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须依托于具体的实际场域或学习场域。学校运用场域学习理论构建“农业园—学校园—家庭园—社会园”“四位一体”的中学劳动育人体系,通过农业场馆的具身体验、学校场域的文化浸润、家庭场景的言传身教、社会场所的劳动实践,贯彻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融入生态文明观念,确立劳动情感,树立劳动精神,为中学劳动教育提供参考,帮助学生打通个体生长路径,涵育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3.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基于时代特征、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及内在规律,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研训一体的"学研训用"研训模式,旨在通过"学研训用"四要素间的多主体螺旋迭代,探索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新型研训体系。分院在此模式下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合作引入学习科学项目,旨在全面提升教师学习科学素养,从教育教学根本上变革教与学理念和方式,提升区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场域完善"学研训用"研训模式。  相似文献   

4.
"具身认知"观视角下的手语教学以第二代认知科学为理论背景,强调语言学习过程的涉身性、体验性及环境的嵌入性。运用网络多媒体、手语虚拟演播室、手语虚拟现实技术,在"通用手语""手语翻译"两大教学模块中构建"实感具身""实境具身""离线具身"教学情境,推进手语翻译具身教学理念与实训技术的深度融合,改变以往教学忽视学生语言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弊端,增进学习体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手语运用水平与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具身性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重要特征,早已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具身认知抓住了传统认知对身体性忽视的重要局限,为理解和设计学习提供了新基础,成为继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之后教学设计范式的新转向。而兴起于学习科学领域,整合具身认知与新型交互技术的具身学习,已经打开了一扇设计新型学习环境的窗口。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者来说,理解技术、学习、设计与具身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实验复习课注重在情境中探究实践,在具身体验中生成认知。实施策略包括:史料情境,激疑启思;探究实践,具身体验;耦合建构,生成认知。学生在情境中质疑、猜测,在具身体验中求证、发现,逐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在认知深化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沉浸式教学顺应了智能时代“境身合一”的主体性学习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沉浸式教学的特征是情境性、具身性和交互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沉浸式教学,有助于创设主体“在场”的教学情境,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情理交融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悟理解,综合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挖掘情境资源,有效运用现代智能技术,帮助学生沉浸于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芬兰将现象式学习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现象式学习受芬兰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是以真实世界现象为学习起点,从学习者前理解出发,在具身探究和社会参与中修正对现象的认识,进而创造多重表征意义的新型学习方式.现象式学习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构建开放性学习空间、采用设计导向型教学法、创设真实与虚拟学习场域、组建多元教学团队等方式组织实施.该学习方式对我国跨学科教学具有以下启示意义:应关注知识的涉身性与多元性、重视身体作用并赋予学生鲜活体验、通过构建跨学科共同体等方式推进跨学科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理论倡导以"身体感知""身体感受""身体体验"来认识世界。基于具身认知视野,小学数学教学要构建学生具身认知情境场、发生场和评价场。通过具身认知,自然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力、探究力,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赋予学生数学生命自然生长的力量,从而真正彰显、拓展、延伸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要求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动手实践。具身认知理论提倡身心融合的认知方式,通过构建具身学习情境、设计具身学习活动来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文章以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必修第一册“土壤”一节为例,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依托土壤采样、课堂实验、角色扮演、模型制作等具身活动,加强知识内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智能时代,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善假于物”层面,去剖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发展。转“识”成“智”光靠技术不行,只有具身性的体悟才能使人由“技”入“道”。具身性多模态互动有利于打破教育实践中身体的沉默,充分调动视、听、触等感官辅助教育发展;具身性默会能力有益于促成理解性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内化的知识素养;对具身主体性的关注将切实助力因材施教,使教学摆脱抽象、标准化的视域,更加人性化;具身化学习“场”将推动人们复归生活世界,赋能身体感知和意义构建的整合性学习。具身视角由此避免人们“只见技术不见人”的智能技术应用取向,回归教学育人的本真。  相似文献   

12.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以实践性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对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具身教学提倡“身心一体”感觉统合的深度教学方式,强化教学主体间“身心互动”的“具身交往”过程,突出“真实”环境下实践性知识的具身表征与传递。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基于身心感官功能,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加深专业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具身反思能力提升;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职业教育具身教学实践共同体;关注具身实践学习表现,强化过程性体验评价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具身认知理论为美术教学文化理解素养指明了实践方向,在具身认知理论下,美术教学围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知识迁移进行创新。本文以民居花窗为例,从“具身体验,融身于境,联结文化认知”“具身探究,寄身于情,积淀文化理解”“具身实践,离身于心,传承文化精神”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美术探究教学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4.
"做思共生"科学教学是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一种教学实践形态,其以现代知识论为导向,以思维发展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体现的价值为身体在场的发现与转向,教学过程的完整与重塑,学科特质的嬗变与彰显。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科的核心在于培育学生的心智技能和理性精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三会”理念,体现了“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两种学习范式的融合,以此达到身心合一的目标。教师从“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相互融合,实现两种认知方式统一的角度出发,探索儿童心智学习模式的改进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场域、课堂场域、想象场域等丰富多元的具身学习场域,改进心智学习模式,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组织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促进学生掌握国家认同知识、形成国家认同感和践行国家认同行为的重要场域.当前,我国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应超越传统知识思维的实践窠臼,转向实践思维的"生活世界",更加注重国家认同教育与个体"生活世界"的互动性、情境性与体验性.国家认同教育应在受教育者"具身体验"的基础上探寻精准的实施路径:注重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互动融合,挖掘日常仪式教育与重大社会活动的教育意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多频共振的教育情境,发挥教育资源合力搭建全社会教育平台.据此,促进受教育者生成与践行国家认同行为,切实提升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7.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呢?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以矛盾冲突引导科学探究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矛盾"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必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溪  丁家骏 《英语教师》2023,(17):179-182
介绍具身认知理论。从小学生、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三个方面分析具身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表现。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具身认知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教师要创设实感具身教学情境、实境具身教学情境和离线具身教学情境。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具身认知理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视角下所建构的学前科学实验具身学习环境有效缓减了学前科学实验教学的困境。通过物理具身建构科学实验的内在情境、外在情境、物理情境与社会情境,从而有效调动了幼儿的感知觉经验;通过意向具身,在实验教学的延伸中去练习、巩固新经验,从而有效保持了先关经验;通过在实验活动中边探究、观察边记录实验探究的结果与现象,从而更好的促进新经验的加工与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王飞云 《成才之路》2023,(9):121-124
微项目化教学以趣味情境为学习载体,以驱动性问题为思维导向,以实践活动为认知抓手,以提炼知识为探究基础,发展学生的科学思想,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针对初中科学微项目化教学实施,文章分别从明确项目教学目标、创设项目教学情境、依托驱动性问题、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加强知识要点总结等五个维度进行探究,认为通过全方位、全过程指导,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启发,进而达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