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今天的语文课堂可谓"百花齐放",花样纷繁,高潮迭起:有的课堂只听见学生的叽叽喳喳,有的课堂只听见教师批评学生的声音,有的课堂难以听见语文教师那充满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给学生创建怎样的语文课堂呢?一、营造美丽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把评价作为艺术来追求大家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束缚,致使小学语文课堂呈现极强的"高耗低效"现象,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努力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在本论文中,笔者对制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公开课上有些教师盲目追求设计的新奇、课堂的热闹,致使课堂往往呈现出"书声琅琅"、"小组讨论"的热闹景象,但缺乏实效。应认真反思语文课堂教学,通过静读、静思、静听的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扎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向课堂要效率"的语文有效教学理念下,教师致力于完善教师团队研修,提升教师语文素养,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从"团队研修""课题研究""课堂研习"三方面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有的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呆板的语调、无味的语言,致使学生昏昏欲睡;有的教师的课堂语言生动活泼、入情入境,学生精神抖擞、兴趣盎然,虽下课却意犹未尽。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应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探究。一、注重形象、得体、自然的语言形象、得体、自然的语言是指表达要具有直观感,通过叙述的生动和描绘的深刻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是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和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中职语文课堂中,对话教学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有的教师对"对话教学"存在着片面解读甚至误读,其结果是语文课堂热闹有余而深度不足。因此,必须让对话教学真正走进中职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元有效的对话教学方法,创设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语文教学的"活水"从哪里来呢?我认为生活便是活水的源头.走进生活,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而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方式、内容,语文教学因此失去了新鲜活力,丧失了人性的魅力.为此,语文课堂要变"课堂语文"、"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下面就个人经验谈谈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研究的几点肤浅尝试.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新的教育技术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繁复的课堂设计,本应该为语文课堂增添"魅力"色彩,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却偏离了课题,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导致课堂缺乏"语文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彰显语文味的教学内容,设计凸显语文味的教学过程,使"语文味"充满语文课堂。1.目标制定凸显"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市针对中小学教学提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理念要想真正得到落实,有什么具体方法呢?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有的为了开示范课而进行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显然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将小组合作学习当作课堂的一种模式,简单地罗列一些问题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而课堂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该如何建立与管理学习小组呢?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建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推进小学素质教育需要一支具有更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而这些教师的培养主要靠师范语文教学。然而,现行的中师语文课堂教学远不能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堂上,有的教师片面抓语言教学,而忽视语文教学的社会化、个性化和人格化。在“用冷漠的知性分析代替辩证的语言感受”的旧课堂机制下,笔者呼吁中师语文课堂教学实行人文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李旭 《考试周刊》2013,(34):35-35
<正>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许多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比如有的老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用多媒体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有的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重视教师的教,要将文章讲得透彻,分析得到位,所以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忽视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想: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兼得,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三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为什么我讲得面面俱到,可是学生却学得不尽如人意呢?我在思考,我的语文教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我在迷惑、彷徨、呐喊中  相似文献   

12.
真实有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课堂练习又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起着重要作用。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甚至在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题海战术;而有的则针对考试"疯练""狂练",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负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的,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力、成就感、快乐感。语文教师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一定要让课堂活跃起来。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师要"活"起来和要让学生"活"起来这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语文本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言语形式的秘密,实现语文课堂的"言意兼得",已经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一、"言意兼得"的种种误区1."言意"分离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把"言意"生硬地分离开——"意"的理解、感悟远离"言"的品味,"言"的学习、揣摩则脱离"意"的把握。有的课堂把"言"和"意"理解为并列的两条线,有的片面理解为第一课时应着力于内容的理解,即"意"的学习,第二课时则应着力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言语  相似文献   

15.
要刊要点     
《教育》2012,(19):8
语文课堂应加"幽默"作调料《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6期刊登刘朝成文章指出,同样是语文教学,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课堂,哪个最为沉闷?一般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活泼有趣,初中语文课堂略为沉稳,高中语文课堂气氛则有沉闷之状。同一个班的学生,数理课教师风趣幽默,能够引发学生激烈争辩,一到语文课却是鸦雀无声死气沉沉。有的教师教学时旁征博引生动活泼,学生兴味盎然积极参与,课堂上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是充满独特韵味的所在,语文教学也有其特有的"语文味"。然而放眼当下的语文课堂,哗众取宠,舍本逐末,流于形式的语文课堂仍占据一定的市场,这不仅背离了课堂改革的初衷,更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弱化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返璞归真,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程思堂先生主张语文课堂呈现"语文味",这样的课堂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本文试就小学语文课堂图和充满"语文味"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期,参加了几次全国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总体感觉,现在的课更趋扎实、朴实,但细加剖析,有些课还是出现了"拔高"要求的"越界"现象,比较突出的有下列几种:在语文知识方面"越界"所谓在语文知识方面"越界",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超越小学阶段的要求。比如,有的教师在小学课堂上讲"通感""移就"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再比如,有的教师把平仄关系这些古音韵知识,引入小学课堂,甚至引入到低年级,指  相似文献   

19.
黄秀金 《新教师》2019,(9):60-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但我们不能狭义理解“开放”即愉快教学。片面追求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致使有时候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之外,致使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少、慢、差境地。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先进媒体进行教学,课堂成了教师的“表演秀”,学生成了观众,学生学习状态如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多少,都被忽略了。这是不对的。教育必须回归本真,只有本真教育才能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真正实现真智慧、真教育、真课堂。  相似文献   

20.
眼下,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老师,纷纷通过自己的课堂,表达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这样的景象令人欣喜.但我们发现,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课堂:有的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课、情感课;有的十分在意文本中的文学因素,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赏析课、文学指导课;更有的过分展示教师自身的个性,热衷于上"另类语文课",仿佛越"新"越好,越"奇"越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