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根源在于劳动力供求结构的不一致,在我国表现为多重社会经济变革引发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动,而由于劳动者总体素质的低下,教育体制的落后,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等导致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动的滞后。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因此,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改革教育体制及完善劳动力市场将促进结构性失业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结构性失业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失业率却不断上升。在我国众多失业类型中,结构性失业成为主要矛盾。结构性失业是诸多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经济改革以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政府调节,抓好就业培训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劳动者素质低下、生产技能单一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原因,结构性失业日益成为我国最为普遍的失业形式。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行和完善劳动预备制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途径,在增强劳动力供求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完善劳动力市场,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改变落后的就业观念以促进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供给结构与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由于信息的不完全、结构的不对称等原因,造成了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矛盾局面,形成突出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为了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透过现象认清深层次的原因,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贝弗里奇曲线对结构性失业和对劳动力市场运作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对我国就业增长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就业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劳动力需求增长缓慢以及劳动力供需不匹配,其中后者包括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和部分失业人员等待性失业。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在近年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角度对于此现象的原因分析之后,认为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根源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转型对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的需求,但是高校教育结构以及大学生自身对此反应滞后,因此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结构性失业。所以,要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应当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之间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和人才供给。  相似文献   

7.
引起失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理论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总量性失业,即社会劳动力的总供给大于在现有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社会对劳动力的总需求,引起劳动力的全面过剩;二是结构性失业,即在现有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劳动力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但由于技术或信息的原因,造成供给的结构与需求的结构错位,因之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一部分岗位找不到合格的劳动者,出现失业与劳动力短缺同时并存的格局;三是自愿性失业,即市场的工资水平低于劳动者的期望值,劳动者宁可待业也不愿意工作,直至找到收入满意的工作为止;四是摩擦性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象。大学毕业生失业主要有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三种类型。造成这种现象既有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原因。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失业问题,一方面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使其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失业、再就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产物。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所有者在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双向选择,其中一部分劳动力所有者选择成功,从而就业,另一部分选择失败,从而失业。此外.由于一次选择成功并不能保证终身选择成功,因此,就业后也还存在着失业的可能。在产品市场中,当企业所利用的资源枯竭或因经营不善.竞争失败而破产时.也总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有失业.也就存在着一个再就业的问题。从宏观上看,由于经济运行存在着周期性的波动,产业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刘康 《中国培训》2007,(1):13-13
经济增长是促进就业的根本之策。就业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就业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就业问题。由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任务相当严峻。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存在。今后几年,中国仍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预计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难以满足需求。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需求层次的提高,现有劳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扩招中的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构性失业是指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它突出地表现为大量工作机会与大量失业人员的同时并存。通过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实证分析,文章认为其症结是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教结构(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毕业生资源的供给结构,因此,高教结构的调整是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结构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结构性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原因入手。本文研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情况,从结构性角度深入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偏好结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引起失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理论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总量性失业,即社会劳动力的总供给大于在现有的国民收入水平上社会对劳动力的总需求,引起劳动力的全面过剩;二是结构性失业,即在现有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劳动力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未来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态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总量变动趋势和劳动力供求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了未来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态势,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从而使我们对此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为分析认识国民经济运行等许多重大问题及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一个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结构性失业已成为我国一种主要的失业形式。职业教育由于其特点和功能成为解决结构性失业最为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不利于结构性失业的解决,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结构性失业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供给结构与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结构的不对称,造成了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矛盾局面,形成突出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贝弗里奇曲线对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市场运作效率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只有有效地进行就业信息传递,充分发挥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作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结构;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扩大就业容量;并鼓励大学生树立择业新观念,多选择灵活就业。才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失业是中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当前的失业具有结构性失业特征,其原因可以从人口学、市场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等几个方面分析。根据这些分析,提出以下对策: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另外要扶持非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降低国内劳动参与率、增加国外劳动参与率、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成本、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及失业保障网络  相似文献   

18.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愿性失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下大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解决大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的对策是降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但实现途径主要不在于宣传教育,而在于打破由于不合理的制度等原因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才需求和供给匹配矛盾突出,劳动力市场中大量存在着“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又招不到大学生”的现象,其本质是结构性失业.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体制对技术要求、学历要求、性别要求等各不相同,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结构性差异,形成局部就业市场,其劳动力供给或需求一般都是难以替代的.而在现实社会中,一方面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在教育领域,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内生的根深蒂固的惰性,使得劳动力供给掉正速度及其缓慢,结构性失业甚至变得更为突出.那么,如何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应如何调整?政府职能又该如何调整?下面将从国内外相关研究试图寻找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不完全信息是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通过提高市场信号传递速度、降低信号传递成本,实现劳动力市场信息化,有利于降低摩擦性失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力市场信号甄别能力的改善,也有利于克服信息偏在提高劳动力供求匹配质量。我国在利用信息化改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过程中存在着忽视传统信息技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