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个复合系统,其核心就是在保证城市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使自然资源的消费和环境污染最小化,使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与信息得到高效利用,保持生态良性循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成经济、社会、环境和支撑四个子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镇江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当前镇江正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向强可持续发展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各子系统的快速协调发展.从而使城市发展取得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2.
选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密切相关的35个指标,分别建立区域社会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系统综合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距离协调度,构建了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及其协调发展水平作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1997-2006年陕西省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趋好,由1997年的濒临失调衰退类经济滞后型演进到2006年的中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研究期后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施加的压力持续增加,环境改善速度趋缓,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度水平下降,协调发展度水平增长缓慢并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闽东南地区水资源状况已成为制约该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为此,本在闽东南地区水资源情况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事关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熵权法,分析了各省辖市的卫生环境状况,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的人口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部的发展。只有对西部地区人口的数量进行较好的控制,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真正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值法的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指标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构建了城市群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借助信息工程学中的"熵"概念,利用熵值法赋予了指标的权重,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城市,株洲与湘潭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城市。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件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这是与国际经济发展观接轨的观点,是对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与精辟概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髓何在?就在于强调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与潜力的培植与营造,主张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良性循环,经济结构合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二者协调发展,正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它包括经济建设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经…  相似文献   

8.
关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描述与反映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现状的需要,是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进展的需要,也是为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提供量化和科学依据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成内容及原则,建立了一个包括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大系统的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便为矿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提出的重要课题。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由此出发 ,可以对福州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一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0.
采取距离函数法参照国家省生态市及安徽生态建设目标并结合滁州市发展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滁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现状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滁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Ⅲ级,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从而导致科技、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对此,本文建议滁州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城市化发展,增加经济发展的实力,同时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系统内各要素(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协调与统一.而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系统内各要素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协调.只有依据区域资源特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先进的文化为先导,逐步建立社会统筹制度,建立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山地农业资源的时空性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图在国际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框架下,对福建省山地进行案例研究,运用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土地生态类型格局分析,分析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揭示山地生态环境类型结构与功能的异质性和有序性,从而提出山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的模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同时实现资源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根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完整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程度四个维度。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可以发现,江苏省的总体利用水平较低,并且由南往北逐步降低,存在着资源制约型、生态制约型、经济制约型和社会制约型四种类型,而且产生了经济可持续性与生态可持续性相背离的现象。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江苏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总体水平,各地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对薄弱予系统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用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换来的。因此,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借鉴我国古人的环保意识和他国环保经验,将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中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彻底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并运用法律的、技术的措施综合治理,才能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现状出发,论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通过分析环境恶化、资源低效开发和社会问题形成的经济、技术等原因,进一步确定了经济发展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手段。并在尝试建立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情况下,探讨了政府行为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两更好的协调起来,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两型”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我国“两型”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借鉴国内外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等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并以太原市为例,分析“两型”城市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福建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数据源条件分析基础上,根据区域可持续评价目标及综合评价指标设置原则与选择方法,从人口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5个方面设置33项二级指标,同时从区域及其空间、时间关系考虑而设置193项三级指标,构建具递阶层次的福建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发展位、协调度定义基础上,提出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指标综合的模型及进行协调性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2011-2020年安徽省建筑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中的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二元系统和三元系统的评价值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11-2020年,从各子系统的评价值来看,安徽省经济评价值呈平稳上升趋势,资源环境呈波动增长趋势,而建筑业在早期上升趋势较缓慢,2017年以后则呈大幅度波动上升趋势;从耦合协调度来看,三元系统经历了由勉强协调到中级协调的发展过程,协调水平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目前其协调程度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将建筑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持续推进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