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即是:“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当好美学指导,做好美的使者呢?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一种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艺术教材中所选编的内容和形式是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蕴涵着大量美的内容。我在艺术课程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3.
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好“得意”。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学生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发现美、认识美和运用美,赋予数学课生命。  相似文献   

4.
龚德升 《辅导员》2014,(8):42-4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栋梁 《学语文》2005,(5):9-49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也就是说,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依循着美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但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美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关的课程教育中得到美的培养和提升,塑造美好的人格。让美的意识、素养和能力伴随学生一生,去创造美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美育 ,如何进行美育 ?有人认为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概言之 ,美育是实施“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主要包括审美形态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 :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 ,来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的识辨能力 ;美感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欣赏 ,来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包括感觉、情感、想象、理解…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源泉。美育的最主要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美的品质。”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目前,普通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自然美具有充分感受和正确理解的能力,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点,受到美的陶冶,使之具有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行为和高尚的情操。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全成长的重要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9.
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好”“得意”。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学生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欣赏数学美。  相似文献   

10.
点评:“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石老师用她那美的心灵,美的声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弹奏了一曲曲美的乐章,让我们认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蕴涵的美。我们真切地希望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能像石老师一样,用心、用美去弹拨美丽的心弦,永远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美!  相似文献   

11.
周丽婷 《辅导员》2014,(8):34-36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但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有关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如此说。是的,美需要“心灵的创造”.教育也是如此。坐落于著名的“沙县小吃”发祥地——沙县夏茂镇的福建省沙县夏茂第二中心小学,以“为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构建了学校“美的教育”思想体系,确立了“做美的人,做美的事”的校训,并逐步形成了“美的教育”育人体系,创设美的文化,建设美的校园,优化美的管理,实施美的教育,打造美的课堂,培养美的师生……“美的教育”播种在这美丽的乡村,正浸润滋养着在这个学校生活、学习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8分)美育,为民族向上奠基叶小文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孔子《八佾》中说:“起予者商也!  相似文献   

13.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各种体裁的课文都  相似文献   

14.
美是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劳动实践中所获得的自由。让受教育者获得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那么,数学教育之中的美在哪里?如何在美的怀抱中进行数学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叶志强 《现代语文》2011,(10):42-42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语文教材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在内容方面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在形式上包括语言美、节奏美、结构美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语文课堂把蕴藏在课本中的种种美挖掘出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这里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人进行美的教育,属于世界观的教育。别林斯基说过:“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象里。”然则,要发现美、找到美都需要花一番“审美”的工夫。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真知、开阔视野、开发智慧、发展思维。何谓美育?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真知、开阔视野、开发智慧、发展思维。何谓美育?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美育不单纯是一种艺术教育,而是关系到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的大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英语教师应立足于讲台,向学生传播美的语言,灌输美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抓好美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恰当地融美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展示其美的魅力,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的教育,要教育学生领会美的事物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会美,不断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