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连词“尽管”具有反向条件标示功能,其关联的P与后续句Q之间存在着条件关系,而且P不利于Q的出现。 Q必须是确定性的,一般是陈述句,Q中有时可以不出现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在表达过程中,“尽管”与“虽然”的视角不同,P、Q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语用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说“嫖姚”     
“嫖姚”,叠的联绵字,其基本含义为轻扬,它本无正字,不但写法多样,而且含义亦多,使用广泛,可连语、可单用、亦可重言,该系列的多形多义联绵字,字音都不出叠韵宵部的范围,是联绵字之典型。  相似文献   

3.
说“Q”     
《阿Q正传》中,侯外庐先生认为“Q”是“Question”(问题)的第一个字母。“阿Q”即用来反映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而通讯工具QQ则与网上寻呼ICQ(英文“I seek you”的谐音)有关。这两种“Q”前人已讲过,我同大家谈另外几种“Q”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4.
浅析“而且.何况.况且”的区别新疆/田恒亮1996年语文高考试题一卷第3题为:(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的大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3)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疑了,...  相似文献   

5.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带”、“但”书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带”、“但”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通过书面材料证明:“带……带……”连用,相当于普通话“边……边……”、“一边……一边……”;有时也会带有场合含义。“带”有时单用,表伴随;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北疆汉语方言中“但”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大致相当于“如果”、“假使”。北疆方言表假设多说“但”,一般很少说“但是”。多数学者将“但”、“但是”并举并且合称“但(但是)”,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北疆方言里的“但是”,很可能就是“但使”在方言中的存古。  相似文献   

6.
“辰”(chén)是一个顽皮鬼,它受尽了人们的宠爱。它一出生就被排在地支的第五位,被委派统管日、月、星。十二生肖中,人们也给了“辰”一席之地,美其名曰“龙”。封建帝王以“龙”自居,想沾点“辰”的瑞气,把它请进“宀”里,构成“宸”(chén),称自己的寝宫为“宸居”,叫自己的文章为“宸章”。“辰”顽皮又可爱。有时,“辰”在脚下踩住一条“虫”,摇身变作“蜃”(shèn),忽而变个海中大蛤蜊(蜃)让。””人瞧,忽而幻化作海市蜃楼骗骗人。有时,“辰”头顶太阳(日)变成“晨”(chén),给人送来“晨曦”与光明。有时…  相似文献   

7.
“扶贫”到班里霸州市东段乡冯柳小学耿志山一个班集体里的“后进生”,就如同“贫困户”一样,需要特殊的扶助。况且实践也证明,偏待(甚至有时是偏袒)一下“后进生”,不但不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反而会更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做班主任几年来,我一...  相似文献   

8.
“不但…而且…”和“ntoonly…butalso…”都是用来加合具有递进关系分句的并列连词。但它们并不全部对应,在变体形式、语法意义及句法制约诸方面既有雷同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冯泰 《当代电大》2001,(11):79-84
1 命题逻辑1.1 命题与联结词。 具有确定真假意义的陈述句为命题。命题必须具备:第一,语句是陈述句;第二,语句有确定的真假意义。 掌握六个联结词及其真值表: (1)“(?)”否定联结词,P是命题,(?)P是P的否命题。 (2)“∧”合取联结词,P∧Q表示命题P且Q。 (3)“∨”析取联结词,P∨Q表示相容或,即P或Q。 (4)“∨”不可兼析取(异或)联结词,P∨Q表示排斥或,即P或Q只能取其一。 (5)“→”蕴含联结词,P→Q表示“如果P,则Q”或“只有Q,才有P”。 (6)“(?)”等价联结词,P(?)Q表示P和Q的真值同真或同假。  相似文献   

10.
<正>“而且”和“再说”是汉语中两个常用的连词,也是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常常弄混用错的两个连词。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仅仅是P,而是Q"这种句式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句式P项的关联词语,主要使用"不仅仅是"和"不只是"两种形式,前者更为常见,这与大多数的"而是"句中说话人对Q的特别强调直接相关;二、在语义关系上,句式有范围/数量、主次和程度三种类型,同时,Q的绝大多数都含有极/大/高量的语义特点;三、在使用意图上,句式主要有避免和纠正不足量的看法以及强调某种心理状态或主观感觉三种类型;四、"而是"句的使用有其自身的内在依据,必须承认其使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薄利多销是常用的营销策略,它的理论依据是需求弹性理论。无论在理论证明它的适用范围,还是在实际运用中,都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理论证明时,应注意抓住弹性概念,才能得出需求弹性大于1时,降价会使总收益增加的正确结论。实际运用中应注意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不能单纯考虑销售收益,同时区分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不同。只有综合考虑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才能以“薄利”为手段,实现“多销”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并列最……"的人或事物时,能用"最……之一";表达"独个最……"的人或事物时,不能用"最……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叔叔”和“叔”只是有语体上的差别,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在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上都有着不小的区别的。本文从“永成叔叔”的歧义说起,考察分析了“叔叔”和“叔”的不同,认为“叔叔”不仅是亲属称谓,还经常作社会称谓,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首先是称谓词,同时是个成词语素,也可以用作社会称谓,同时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叔”在社会化程度上相对于“叔”更彻底。  相似文献   

15.
闽语的“卜”和“挃”都是“要”的意思,是口语中的常用词,也是未见于外方言的闽语特征词。但是在各地闽语中,“卜”和“挃”不论是用字还是读音、意义或用法都有许多差异。通过对闽语的“卜”和“挃”的分析,研究认为,方言词汇的研究应着力于常用词,尤其是口语常用词。但是,常用词的比较研究,不能只取某一个词义作孤立比较,而必须从整个义位的系列并联系义素的组合,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才能认识单个常用词的完整含义和功能。而且,常用方言词的比较。应对内比较同区方言之间的异同,对外比较方言与古今通语的异同,如此才能准确提取归纳方言的特征词及其历史层次中的语言事实与演变规律。最后,对方言常用特征词的词源考证很重要,但必须经过音韵论证、字义分析和古籍用例引证等环节,这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阿Q正传》,从革命是《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基调;“革命”是完成阿Q精神典型的点晴之笔和阿Q“革命”的独特精神价值--“臆想革命”三个方面,初步论述阿Q“革命”在小说中的真实意蕴,在阿Q的典型形象完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新的命题:“臆想革命”,不仅可以为解读分析《阿Q正传》提供新论点,还为诠释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破阵乐》、《破阵子》、《十拍子》在《教访记》中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曲名,因曲谱失传,三者在音乐上的关联已难考述,通行的《破阵子》是从《破阵乐》中摘遍而来的说法似难成立,又考之词律,《破阵乐》是不能作《破阵子》的别名的,《十拍子》能否作《破阵子》的别名,目前也难定论。《破阵子》的词体、词情和气格,都“始”于并“正”于《云谣集》中的四阕敦煌词。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译论常将“信”和“等值”作为衡量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原文至上”原则,却忽视了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作用。文章试图运用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观点,从作者、原作、译者和读者四个方面来说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者和原文文本不可能产生一种超越时空、惟一正确的终极性理解,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与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忠实”和“等值”只能是相对的,若仅以它们作为标准则无疑会使翻译批评具有很大的局限而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19.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古代学者所关注。在当代美学界中,对这个命题也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本文以“书画同源”之“源”为切入点,认为“书画同源”不仅指中国书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用笔技巧、共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是书、画有着共同的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共同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阿Q正传》、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阿Q、陈奂生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都是农民,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就又使他们各有特点了。成为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缩影。阿Q是典型的旧式不觉悟农民形象,性格中带有极深的奴性,“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陈奂生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憨直、朴实,又带有点“阿Q气”的新时期典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性格中落后的东西都因袭了历史重负的缘故,但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与陈奂生性格中的“阿Q气”又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