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教育家型校长"是在教育出现转型时期发展的时代要求,其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相符,是提升学校内涵的根本保障。文章在探讨"教育家型校长"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对"教育家型校长"的办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需要一个交流的机制和研讨的氛围。"教科研沙龙"活动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良好平台。在沙龙活动中,教师们可以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流,使广大教师在交流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3.
高中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育事业繁荣的重点。近年来,我县积极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规律,探索多种办学模式,促进高中教育资源的优化,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38%,高中教育质量连年攀上新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全面打造高中教育的品牌优势近年来,我县在大力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积极把高中教育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龙头来抓,全面打造高中教育的品牌优势、师资优势与基础设施的优势。策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剥离于都中学初中部分,集中精力办好高中部分,力争把于都中学办成全省教育的名牌…  相似文献   

4.
讲述一个高中学校的"老"校长,到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新"校长后,在与学生的心灵撞击中经历的心态的转换和教育状态的改变。孩子们推着校长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使学校提出了"用教育家文化滋养每一个孩子"的核心理念,构筑了以"责任、阳光、服务"为核心要素的学生人格养成模式,推动了以"思维课堂"为基本概念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无法回避的一道艰深命题。破解这道难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而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融通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是学生专业发展方向确立的关键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高中与大学如何能更好融通,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清华论坛上,北京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抛出议题。"清华论坛"是北京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研究分会"走进大学"的首场活动。论坛上,清华大学校长、教授和北京市知名高中校的校长们,围绕高中与大学如何联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融通之道。  相似文献   

6.
高中阶段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过程,就是如何实施合理的"分流教育"的过程。分流定向教育与学生多元发展可能性之间以及升学与就业之间的矛盾解决,不仅要与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教育制度设计相关,而且要与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这可以说是推动世界各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综合高中"似乎能够较理想地解决高中教育阶段的既有矛盾,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表面看来,我国综合高中教育作为一种强化"普职融通"的教育模式而存在,实质上,综合高中教育是对教育公平以及"全人"培养理想的追求。基于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功能定位分析,可以透视出综合高中模式选择与课程取向的合理化追求。  相似文献   

7.
王喜娟 《文教资料》2012,(28):98-101
从国际视野来看,高中阶段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焦点或症结所在。目前,我国也正在对高中教育进行着多方面的改革和尝试。美国是近现代教育发展的旗舰,本文通过探讨美国高中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期望可以为我国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扩大我国的教育开放,阐述了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纲要指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  相似文献   

9.
分论坛一 曾天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下一阶段是一个大家思想碰撞、互相交流的时间。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先生,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委员会主任郭志族先生,还有一位新到嘉宾,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原校长、书记,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本中先生。大家对他们的参与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拉巴书记、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校长、老师们: 早上好! 感谢自治区教育厅的热情邀请,而且是到北京去当面邀请,我们非常的感动。受自治区的邀请,我们今天有机会,与全自治区的高中学校的校长老师们,还有我们西藏自治区的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在这个大礼堂里见面,为共同推进西藏的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一些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讲了这样一段话。"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3.
实现教育均衡化,区域间教师流动势在必行。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已明确提出,要"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虽然这项措施还未在全国普及,但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和实施。这也就意味着,会有很多的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即使是"老"校长,也会遇到新问题。可以说,校长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伴随着新挑战而不断成长、成熟直至成功的过程。对于新校长而言,要成长,就不能怕"新",而是要迎"新"而"变"。  相似文献   

15.
舒惠 《江苏教育》2016,(7):71-72
在当前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即使是"老"校长,也会遇到新问题。可以说,校长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伴随着新挑战而不断成长、成熟直至成功的过程。对于新校长而言,要成长,就不能怕"新",而是要迎"新"而"变"。  相似文献   

16.
10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暨校长论坛在太原晋祠宾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校长就"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高中发展与改革"的主题进行了研讨。论坛分设"学校特色与课程改革"和"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两个课题。以下摘要编发部分校长的发言。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角度讲,智慧是对存在意义的不懈追问和对真理的永恒追求。30多年的校长经历告诉我,教育管理需要智慧,学校的发展需要智慧型校长的引领。曹爱东,一位40岁刚出头就有了9年县直小学校长经历的年轻人,就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校长。他用"智慧教育"思想引领学校从辉煌走向辉煌,用激情和智慧创造了"马小现象",被誉为"科研型"、"智慧型"校长,让我由衷感到后生可畏,更可敬。纵观爱东校长的成长历程,我  相似文献   

18.
“走向‘教育家办学’的校长培训”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特质趋向。“教育家办学”既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的“标志性”表现,也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现实的“实质性”工作。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背景:21世纪走向“素质教育”的中国新教育必须由“教育家办学”引领;校长角色修养的新需要:校长在今天教育发展中的使命与角色必需基于“教育家办学”;校长培训进步的新选择:校长专业化的高水平实现——“教育家办学”必是校长培训工作提升发展的趋势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陈伟安 《辅导员》2013,(18):12-13
有人说:"中国的中小学校长大多数没有教育思想",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柳斌同志在1995年给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时的题词中指出:"我们应当认识、理解并牢记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校长与学校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校长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一所学  相似文献   

20.
应丹麦王国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的邀请, 我们于去年10月赴丹麦进行了访问。其间,我们访问了丹麦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中心、ALINED出版社、乐高教育部、乐高科技乐园和三所中小学,出席了课程改革研讨会。在访问过程中与相关机构负责人、教育专家、校长、教师及学生进行了座谈,并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教材管理机制、科学教育改革、学生成绩评估、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