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人教版新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学习园地都编排了一次口语交流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但是仅仅靠每个单元的一次训练就真的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全国小语理事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明确提出:“我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还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机会.多渠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让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训练有机整合.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在《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这一概念。在教材编写时每一册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口语交际训练题(语文版),编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教师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要有目标、有意识地、系统地进行训练。课前三分钟说话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必须做到有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口语交际课是过去低年级学生听话、说话训练的发展和深入,是一种新型课。它不仅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交际能力。就自己的实践体验,谈谈在口语交际课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多途径展开训练.才能适应学生的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口语交际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时机.抓住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林镇霞 《学周刊C版》2014,(7):150-151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一个独立领域.有专门的课时对指定的内容进行训练。但实际上.日常口语交际的课程资源是广泛而开放的.如能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与活动渗透口语教学训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能使训练与生活实际更为贴近.促进口语交际训练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课教学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要培养的是学生语言表达、倾听和交流等交际能力。但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堂大多忽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听说训练。课堂教学的40分钟,每分钟都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在每次的口语交际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交际的本领呢?教师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交际课应以生为本,想方设法创设交际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8.
庹先德 《湖南教育》2002,(18):48-49
《爱吃的水果》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口语交际训练材料,内容是让学生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本课配有一幅图画,设计了两个问题。“图画”体现了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题,“问题”明确提出本次训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本次口语交际课可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很好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依据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求,特作如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爱吃的水果》这一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本课主题组织语言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的使用;培养学生良…  相似文献   

9.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口语课是训练学生进行交际的基础课。它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口语教学,教师只是选取一些英文资料或针对某一句型进行训练,一味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思想性,还常常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大力倡导和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对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共识。如何有效地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必须明确口语交际训练应遵循的原则,这对于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训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口语交际的训练更应是多维的。口语交际的听说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综合思维过程,只有多维度.立体化地进行训练,才能引导学生从教室这个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积累、发展、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课是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为任务的一种听说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  相似文献   

13.
高庆雄 《甘肃教育》2005,(12):36-36
新课程语文教材.很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每一单元的综合学习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并把它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但在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中.教师往往对口语交际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有目的、有计划的口语交际的教学投入较少。较之对写作训练的全力以赴而言.口语交际训练只能算是一点“点缀”而已。我认为这种态度和做法不妥,因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就投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课是语文科的一种新课型。它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听话、说话有时是单方向的,但口语交际是双方互动的,它不但能训练学生听说技巧,更能训练学生灵活、机智的处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新,不断探索.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莫秋文 《海南教育》2009,(6):125-125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课是语文科的一种新课型。它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听话、说话有时是单方向的,但口语交际是双方互动的,它不但能训练学生听说技巧,更能训练学生灵活、机智的处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新,不断探索.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根据语文学科这一特性,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在编排体例上增设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不仅仅是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在口语交际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四环节”教好口语交际课。一、图画,口语交际教学的凭借。图画是客观事物的形象反映。图画可以引发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兴趣。口语交际课一般由图画、提示或问题两部分组成,图画是其中的一大部分,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凭借。因此,在进行口…  相似文献   

17.
黄丽芬 《学周刊C版》2010,(12):135-135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符合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它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实施:1.在口语交际课上.加强口语交际训练。2.凭借语文教材里的说客形象.加强口语交际训练。3.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4.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总之,只要教学得法.学生的“嘴功”是可以练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曾彩霞 《广西教育》2010,(19):35-35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可见,上好口语交际课关系到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力求优化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流程,努力探索口语交际训练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新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学习园地都编排了一次口语交流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但是仅仅靠每个单元的一次训练就真的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全国小语理事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明确提出:"我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还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机会,多渠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学科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一种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大纲也规定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如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