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民 《现代语文》2010,(7):103-104
语文课标前言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总目标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成为“完整”“丰满”的人,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产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显然,语文教学不仅要强调工具性,而且要注重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去观察美,欣赏美,品味美...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新颁语文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要“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笔者认为,教师有意识地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优化语文教学的输入功能,构建充实而崇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广泛阅读,具备深厚的知识积累;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和带动学生的个性,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进行教法革新,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做到求真、善悟。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把语文教育提升到审美教育的高度特别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放到了首位,要求高中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6.
陈太平 《甘肃教育》2014,(13):59-59
正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懂得何为美,何为高尚,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审美体验,要自觉地将美传播和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发现真善美,鄙弃假恶丑,在治学上要一丝不苟,认真进取,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要有特长与爱好。在课堂教学时要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机智,在上课时能展现自己的幽默诙谐和满腹才情。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体现自己特有的个人风格,应带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咀嚼的痕迹。通过语文教师的素质修养、情趣爱好,为学生打开一条通向语文殿堂的通道,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进入课文中所设置的艺术情境,并以情激情,悟情明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正确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情感的有机整合,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古语云:“教无定法”,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一定“教要得法”,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也有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在高校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美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在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知识与能力,感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丈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而广泛地的美学内容,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美的因素,发挥其审美娱乐功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把语文教育提升到审美教育的高度。特别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放到了首位,要求高中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参与语文美育的过程,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正如教育部国家督导办主任郭振有所讲的,在现代社会里,在知识传授渠道丰富的客观条件下,教师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知识的丰富,另一方面应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方面。“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教师若能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基本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不断自觉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就会使实际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手段进入课堂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设计画面(动画)、音频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 ,它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学科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 ,如何强化人文意识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各种能力水平。首先要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教师的思想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 ,才能使自己成为有较高素养的学生领路人和指导者。其次要提高综合知识水平。教…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很多地方都提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在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一条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前言”第二条中又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当做到“:一个认识三个到位”。一个认识:充分认识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的人文特性为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正所谓“文以载道”。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语文学…  相似文献   

1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向往是人的本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发掘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蔓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蔓育,教师要有“美”的教学观念和“美”的修养,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教材中的“美”,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在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两次提到"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一改旧大纲只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而轻视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与情趣培养的做法,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呢? 一、教点美学知识 美的世界缤纷多彩,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