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人才强国的战略中,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体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博士后对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创新博士后培养机制,发挥博士后制度优势,更有效地推进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黄德金 《教书育人》2023,(18):33-35
人才兴则教育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建设的必要抓手和有力支撑。本文从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宏观背景出发,探讨了应用型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从以调整和优化应用型高校人才队伍结构,强化人才队伍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建设为目标,着力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调整人才引进思路,加强人才团队和服务平台建设,改革旧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打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环节间的通道,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在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科学发展明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全面把握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规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求坚持和谐的管理理念,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和谐构建;要求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还要求重点解决好当前的几个重要问题:“两支队伍”的问题、“引进’和‘培秽的问题、如何改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体系的问题。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够顺利地前行。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高层次人才内涵界定不清楚,引进与培养缺乏长远规划,评价机制不健全,薪酬方案缺乏综合平衡,以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创新管理制度并完善高层次人才政策覆盖面,健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人才重阵,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视,从实践探索到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界近年来一直在引进、培养、管理、使用等方面探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与途径。本文基于对省属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分析我省省属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困境,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困扰后发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与其后发展特点有关的客观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制约原因。后发高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加大投入,以稳定现有人才为基础,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补充,以不断完善和创新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发展打下稳固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层次人才是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带动和推进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设、开发、保障好这支队伍,使之发挥积极的作用,是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整体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凝聚高校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意义入手,深入剖析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凝聚高校高层次人才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为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校需要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为着力点,持续优化统战工作机制.通过分析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特点,文章提出了提升海外高层次人才队伍思想建设成效、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大青年海外教师的培养力度和深化人才职称改革等方面的措施,为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育与统...  相似文献   

9.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通过回顾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缺乏与学校学科发展定位相结合的长远规划、人才引进机制不够完善、考核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外来人才引进而轻既有人才培养、对人才培养发展不够重视导致人才流失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出高校要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学校、学科发展定位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实施人才的稳定、培养与发展有机结合的策略等五个对策建议,为我国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在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本校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高层次人才的考核评价、高层次人才的安全与稳定等问题,才能建设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高层次人才对高职院校加快“双一流”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困惑及问题。文章评价了高层次人才在高职院校增强教学能力、提高科研实力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办学能力、提供智库支持及建立标识性成果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分析了高层次人才建设中来自社会、来自高职院校及来自个人发展的阻碍因素,实证研究了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建设方面的现状。为破解这些困境,亟需依托专业特色精准聚才、建立高层次人才用人机制、搭建教科研团队、建立激励及共享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是国家战略层面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及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特征视角,阐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意义及其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作用,并就当前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协同创新搭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柔性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机制等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和贡献率不高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抽样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数量、结构、贡献率、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激励及评价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力度等措施,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校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拥有成为衡量其自身实力与竞争力的标志.近些年来,各高校不断推出各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在短期内产生了很大反响,取得了不俗成绩,使我国的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然而各高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表面的“繁荣”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一直沿用传统的普适性的教师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和发展作用,随着创新教育的兴起,传统评价的弊端日益凸显,限制了高层次人才的发展。多元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育评价,结合"奖惩"与"发展",既注重过去,又面向未来。构建高层次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是有效促进高层次人才发展,实现高等教育要求的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有利于高校发展出发,以服务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首先探讨了人才评价机制的内涵,然后阐述了“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理论。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和实际调查,找出河北省现有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河北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模型,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推进河北省高等院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的大学。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在办学机制与办学模式上的重要创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增长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独立学院质量提升和未来发展,探索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是本文论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之一是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训基地的创建,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企业人才、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提供一个优质平台。通过解析"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训基地的内涵,分析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现状,研究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对"训研创服"四位一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路径进行优化,为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梦卿  邢晓 《教育科学》2020,36(2):82-89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在时代发展中深刻把握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要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色;要展现时代担当,聚焦高水平建设。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在已经具备的开放性日益加强、融合性逐步深化和组织性日渐增强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群)建设、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注重能力提升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路径,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急需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通过对国外同类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初步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