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后,日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社会展开政治色彩浓厚的经济外交,以谋求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由于日本所持的外交理念和国际社会现实的差异,导致其经济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塑造大打折扣。文章试图通过对冷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疏理,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创设专属经济区的目的和立法意图在于为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奠定基石,将沿海国的资源利益同国际社会的航海利益结合在一起,保证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的有效控制,为沿海国政治上的独立和军事上的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要将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实现"国家政治主权"和"国家经济主权"的有机统一。沿海国的主权权利在两个"适当顾及"中处于优先地位。"和平目的"原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宗旨,也是确认专属经济区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巨大转变,中美两国战略利益、两国战略性质也相应发生改变,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复杂多变的波动时期。而对于现实国家利益的追求始终是主导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中美两国在安全领域、经济领域、台湾问题及人权问题方面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巨大分歧,因此中美关系始终在冲突与合作中摇摆,但两国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仍是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就萌发了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念头,冷战以后更加明确地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做出了许多努力。日本如此孜孜不倦地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彻底改变战败国的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取得与经济实力相应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通过联合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维护经济安全;同时借此突破国内和平宪法的限制,为走向"军事大国"铺路。正是因为这些动因的存在,日本在"争常"道路上才越挫越勇。  相似文献   

5.
对经济全球化及此条件下民族主义新态势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世界经济进一步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非国家行为体的出现及作用的日益加强也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关系的无国界经营认同世界经济,这是对传统民族国家观念的侵蚀。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在全球化命题前,都力图获取最大利益,同时避免损失,民族主义随之凸现出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更多地是与一国维护其本民族国家利益和谋求在未来新的国际体系中的相应地位联系在一起,并与全球化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家安全观念有何变化?国家安全主要指军事安全。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已经超出军事范围,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安全观念,主要表现为经济因素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各国都认识到,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就没有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对国家利益问题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在长期领导国家内政和外交事务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利益观念.本文从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三个方面分析周恩来国家利益观的基本内涵:在政治利益方面,周恩来强调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干涉内政,主张扩大国际交往,争取国际支持,提高国际地位.在安全利益方面,周恩来反对任何军事威胁,主张集体和平和集体安全,扩大和平地区,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在经济利益方面,周恩来主张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保证.同时,他主张开展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互相帮助,互通有无.  相似文献   

8.
国家安全观念有哪些新变化?朴素的国家安全主要指军事安全。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已经超出军事范围,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安全观念,主要表现为经济因素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各国都认识到,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乎的提高,最终就没...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与全球化相连的结构性调整的复杂过程,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冷战联盟的解体和变形、信息与通讯系统的国际化、东亚的迅速崛起、全球经济力量的变化,使军事力量的作用相对减弱,而其他威胁安全的因素大幅度上升。因此,安全从单一的、纯军事意义的概念发展为一种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环境多领域,又包括人、国家和国际多层次的复合概念,即综合安全。 在综合安全中,经济安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经济安全是指维护国家经济正常运行,不受内外环境干扰、威胁的一种状态。它既包括一国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包括该国为确保经济持续发展而确立的战略及其措施。例如,80年代,马亚西亚提出,马来西亚的综合安全有三大支柱。第一,保证东南亚的安全;第二,保证东盟强大;第三,也是最基本的,是必须保证马来西亚内部的巩固、安全和强大。马来西亚认为,经济增长是综合安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东盟各国所理解的综合安全侧重于各国内部的安全。因此,它们更专注于各自的国家建设。 综合安全是国内安全与外部安全的统一体。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发展和安全内涵的扩大,说明各国对各自安全利益的需求越来越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得到实现和维护。亚太安全与合作会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对国家利益问题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在长期领导国家内政和外交事务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利益观念。本文从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三个方面分析周恩来国家利益观的基本内涵:在政治利益方面,周恩来强调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干涉内政,主张扩大国际交往,争取国际支持,提高国际地位。在安全利益方面,周恩来反对任何军事威胁,主张集体和平和集体安全,扩大和平地区,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在经济利益方面,周恩来主张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保证。同时,他主张开展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互相帮助,互通有无。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安全新概念: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涵义 各国学者迄今尚未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涵义形成完全一致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界定,往往受本国特定的经济水平、国际地位和国家战略所制约。但从各国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论述来看,一般都认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涵义应该是指主权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处于不受内部或外部因素的破坏和威胁的状态。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经济安全,即一国经济免于财政能力降低、金融市场紊乱、国际收支失衡、产业结构老化、生态环境危机的冲击而处于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二是国际经济安全,即一国内部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外市场份额、国外资源供给、国外投资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对国家安全提出了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的挑战。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家安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获得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双赢后果,都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的新的内涵,准确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新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科学技术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力量国家安全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一方面,国家安全问题自国家出现之日起就已经出现了,具有和国家的存在一样悠久的历史;另一方面,在一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或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安全的内涵、中心和侧重点都在发生变化。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于国家或政权的危机主要来自于外敌入侵或内部动乱,因此,这一时期国家安全的中心内容始终是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冷战的持续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蓬勃兴起,综合的国家安全概念逐渐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国家安全概念中,除了原有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以外,也包括了防止内部动乱分裂和保护民族经济发展等内容。此后,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风险和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中印关系发展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印两国在国内国际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安全领域和边界纠纷、西藏问题等传统领域都有了新的合作契机和共同的利益需求。中印关系发展面临着良好势头。在此情况下,中国必须理性看待印度崛起,突出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强双方往来,增进理解和信任,从而推动中印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想主宰天下,那时国家安全的标准,主要是看军事实力有多大。而现在,传统的以军事安全为基础的国家安全观念发生了变化。在国家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安全的地位变得突出了。克林顿甚至一度将“经济安全”列为美国对外政策三大支柱之首,经济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和首要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经济安全呢?目前国际上并无统一的认识和界定,不同国家对于经济安全有不同的侧重面。一般来说,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生存与发展处于不受威胁和干扰的状态。它一般涉及国家经济主权、重大经济利益、社会…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抵制“化霸权”,坚持多元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不断加剧,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力量的对比结构表现出新的特征。深刻认识这种变化并把握其规律对于制定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趋势。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过程和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包括国家间关系在内的全部人类社会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促使一国政治经济发展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日益联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源于需要的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际安全机制构建的出发点与归宿。国家安全利益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条件,因此,国家安全利益也是一种生存发展权利。基于利益的国际政治权利是国际安全机制形成的基本动因。权力分布和利益汇合最能解释国际机制的形成,基于利益的国际政治权力是国际安全机制形成的现实基础,只有能较好地反映权力结构的国际安全机制才能真正起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后冷战时期,美国进入克林顿、布什两位总统执政期。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两任政府对华政策表现出连续性和灵活性。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时代,中美关系的积极、健康发展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9.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冷战的产物,冷战后仍是日美关系的重要基础。随着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日本已经突破自主防卫底线,进入国际安全合作领域。日美关系日益向着更加对等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方向发展。战略同盟关系依然是美日追求最高国家利益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波美密切关系是“威胁平衡”和“利益平衡”的产物。对波兰而言,一方面是为了制衡外部威胁,即主要通过美国的力量平衡来自周边大国的安全威胁,实现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追随美国谋求多层面的国家利益。对于美国来说,则能够从中获得较大的国际战略空间和行动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实现钳制欧、俄的战略需要。同时,波美关系也诠释了在大国主宰的国际权力政治中,中小国家有的不只是悲剧,还有机遇和喜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