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和创业教育。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有赖于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评价创新。  相似文献   

2.
时代呼唤创新 ,一切创新都离不开具有创新素质的人。创新型德育教师除了具有一般人才共有的10大创新素质元即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勇气、创新精神、创新意志、创新信念、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和创新能力外 ,还具有以下比较特别的创新素质元 :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的政治观念、创新的道德品德和创新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创新创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内部的一个基层组织结构,兼具二级学院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结构身份,兼具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管理的双重基本功能。创新创业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管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整体规划和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统筹管理和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和孵化管理创新创业项目。为实现双重基本功能,应积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管理的结构架构,全面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造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而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发明家一样有多少创新理论和科学发明。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必须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教育理念。现阶段提倡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创新本位”,把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创新实践 )、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置于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 ,以发展为目的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趋向的新型教育。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三个方面的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海市11所高校的全国“挑战杯”获奖者创新素养和创造力现状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全国“挑战杯”获奖者创新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创新支持感知和创新自我效能感6个维度共19个因子。通过构建“挑战杯”获奖者创新素养与创造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和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创造力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创新人格以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中介对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创新支持感知以创新行为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对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而创新人格和创新支持感知作为创新素养的内部和外部动机,通过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创新意识主要包含创新兴趣和创新动机两个因素;创新能力主要包含想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等13个因素;创新人格主要包含好奇心、挑战性、求知欲等26个因素。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系统,创新能力是创新的保障系统,创新人格是创新的支撑系统,三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激发和诱导或相互制约、牵制。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在培养中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会导致中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此,中学必须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针对语文教育现状,语文教育创新应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环境创新、教育途径与方法创新、教育内容创新和教育评价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要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先是创新教育。课程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施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从而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外,还应当增设教学实践课,开设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的专业选修课和能力创新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创新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已成为时下中学历史教学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不少具有强烈求索和实践精神的同仁及时实现观念更新,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的创造并实践了诸如换位创新、对照创新、反推创新、矛盾创新、重组创新、挖潜创新、发散创新、辩证创新等具体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创新精神的本质特点与结构构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精神在本质上是指一个人从事创新活动、产生创新成果、成为创新之人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特点;在结构上涉及创新意识、创新情意、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品德、创新美感、创新技法等,这些因素在人的创新精神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2.
高校现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有不足,一方面源于师生并没有从内心重视并理解创新和创新教育,另一方面源于现行的对教师和学生评价规则,未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激励。探索真正激发教师和学生理解创新、重视创新、参与创新、主动创新的激励措施,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主角、唱好主角,才能使创新教育摆脱精英教育、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面貌,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育创新主要包括教育创新观念、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评价创新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创新性、能动性、开放性、个体性。实施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增强创新意识,具有创新型的教育能力和创新型的教育情感。  相似文献   

14.
陈莲花 《甘肃教育》2014,(15):21-21
正教育是知识传播、应用、创新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无论是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培养民族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都肩负着特殊使命。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本身就必须创新。教育创新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重点是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之一。实施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5.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应该针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研究工科类专业创新教育的理论、规章制度、特色活动和保障体系。我们为适应这种教育改革趋势,通过成立创新领导小组和创新协会,搭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出台创新基金管理和创新奖励办法,建立创新基地和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等举措,完善学院创新体系,取得显著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要培养出创新人才,首先是创新教育。课程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实施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我们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从而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语言技能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外,还应当增设教学实践课,开设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的专业选修课和能力创新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根据蓝海战略,在科技创新活动不足、科技投入偏低、新产品效益不高和科技创新竞争力不高条件下,市场边界创新、产品价值创新、需求规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降低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效益和增强科技创新后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状,提出选拔机制的创新、用人机制的创新、人才全程培育机制的创新、绩效考评机制的创新、激励机制的创新、在职培训的创新等方法,达到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创新教育平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堪称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创新人物。邓小平理论既是创新的结晶,又处处蕴含着创新思想。邓小平的创新思想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适应当今时代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而邓小平在党内的核心地位和他独特的个人素质是他创新思想形成的责任动力和巨大潜力,其创新思想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体现为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方法创新、道路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深圳改革创新的热土上,地铁集团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的用户,通过主导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创新实践,率先提出了“用户主导创新”理论,并从创新的分类和效用,创新的主体,领军人物主导,创新的组织、风险控制、管理创新、集成创新、技术和产品大跨越、创新顶层产品、创新成果推广、创新效率和本质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作为创新产品和商品的地铁系统装备,经过6年多的运营考验,在信息化、本质安全化、节能、可靠、造价、使用成本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