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启安教授师从樊锦诗和郑炳林两位世界知名敦煌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专注于敦煌饮食文化研究,其博士学位论文力基础的专著《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弥补了敦煌学、饮食文化史及唐五代史研究的空白,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高启安教授的研究视域从敦煌逐渐延伸至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发表论文多篇,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2014年11月7-10日,以"丝绸之路上的饮食文明"为主题的"2014西安·亚洲食学论坛"在古城西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汇集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以及美国、法国、瑞士、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共同对新丝路上的饮食文明进行探讨,促进了丝路经济带文化交流和亚洲食学研究与合作。高启安教授受邀担任论坛主持人并作主题发言,会议期间,接受了我刊执行主编黄桂婵编审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王喜庆研究员是目前国内餐饮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有着丰富的餐饮企业管理经验,对中国饮食文化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独到见解,自第一届亚洲食学论坛举办以来,就一直鼎力支持。2014年11月,由其担任执行主席的"丝绸之路饮食文明——2014西安·亚洲食学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社会影响广泛。2015年10月17-19日,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圣城曲阜召开,来自世界十余个国家的三百多名学者和餐饮企业代表围绕"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主题,对儒家饮食思想、中华传统食礼、世界各国食文化、食礼制度和食行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王喜庆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并受聘为"中华食礼馆"顾问。会议期间,他抽空专门接受了我刊执行主编黄桂婵编审的专访。  相似文献   

3.
Richard Tutwiler教授长期致力于埃及沙漠地区发展问题、食物安全、贫困缓和、尼罗河盆地水资源等可持续性问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界广泛赞誉,并且由于他在其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美国总统奖章。2011年8月17日至20日,以"留住祖先的餐桌记忆"为主题的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在杭州召开。这次饮食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围绕着亚洲饮食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就传统食品与食料、饮食习性与食事行为、中外饮食文化交流、饮食遗产管理和申遗等四个主要议题进行深度的学术研讨。国内外百余名知名食学研究者还共同签署和发布名为"食品安全:21世纪人权保障的底线!--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宣言"的倡议、商议组建亚洲食学研究会以及发布中国杭帮菜博物馆2011年10月开馆等重要资讯,二十多家媒体报道了此次盛会。Richard Tutwiler教授作为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在大会上发表精彩演讲。会议百忙期间,Richard Tutwiler教授专门接受了我刊执行主编、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饮食文化研究》策划与主持人黄桂婵编审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食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伊始至今大致可以以"四个十年"来总体概括。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第一个十年是以中国餐饮业勃兴繁荣为基础的传统"烹饪文化热"重点;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是"饮食文化"热点;90年代末至21世纪的最初近十年间则是食学研究的逐渐深化;第四个十年是进行时态的食学研究拓展与学科建构过程。最近20年来的中国大陆食学研究的深化拓展与成果积累,可以以一本期刊(《饮食文化研究》)、两个专栏("饮食文化研究"与"食学研究")、两套高校教科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烹饪高等教育专业教材")、两套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饮食文化专题史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四次"亚洲食学论坛"(2011杭州、2012曼谷、2013绍兴、2014西安)、1200堂"饮食文化"课(1200个高等教育办学单位开授"饮食文化"课)、论文不可胜计、专著连篇涌现来概括。  相似文献   

5.
何宏教授是知名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饮食文化研究和教育工作,饮食文化研究成果显著.是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2015年10月17~19日,以"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为主题的曲阜·亚洲食学论坛在圣城曲阜成功举办。论坛围绕"食礼"主题,着重研讨中国乃至世界食礼制度、食行为,特别是中华饮食思想的现时代价值。来自中国、比利时、法国、美国、意大利、伊朗、塔吉克斯坦、瑞典、泰国、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200多位知名食学专家参会,并带来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和本国及本地区最新食学资讯。何宏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发言。会议期间,他抽空专门接受了我刊蓝洁编辑的专访。  相似文献   

6.
纽曼教授是美国知名的饮食文化学者,几十年来一直致力在美国推广中餐文化,其创办的《美味与财富》杂志是美国唯一一本关于中国烹饪与艺术的杂志(1994年至今)。她也是亚洲食学论坛的老朋友,每一届亚洲食学论坛都受组委会的邀请并作主题发言。2015年10月17~19日,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圣城曲阜召开,来自世界10余个国家的300多名学者和餐饮企业代表围绕"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的主题,对儒家饮食思想、中华传统食礼、世界各国食文化、食礼制度和食行为等议题展开了深人广泛的研讨。纽曼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主题演讲。会议期间,她抽空专门接受了我刊编辑蓝洁的专访。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烹饪申遗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务院已经公布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有关饮食类的项目缺乏应有的规范,显得异常零乱,特别是与中餐有关的项目,不仅抛开了红案、白案等传统的工艺分类,更使得中国烹饪技艺失去了整体面貌。由此笔者在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上提出的以"中国烹饪"为名目的申遗主张,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也招致一些人的反对。这场争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尚难预料。但一些真正的饮食文化研究者,必然会将讨论引向深入,回应社会世俗力量对中国食学的偏见。  相似文献   

8.
季鸿崑先生数十年致力于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理论建构、教材建设、教学实践与食学研究,成果丰硕,影响巨大。准确评介季老的食学贡献是严肃的历史责任。笔者与季老联袂同道、戮力前驱二十五年,心语共事,体悟良多。通过与季老共同推进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统编教材编撰事务、创办《饮食文化研究》期刊、编撰《中国烹饪文化大典》、发布《泰山宣言》、共同支撑"饮食文化研究"、"食学研究"专栏、联袂历届"亚洲食学论坛"等诸多经历,实录季老的学术思想与建树行为。  相似文献   

9.
笔者谋划编写出版历时24年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将于2014年内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原以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11个饮食文化区位各一分册并一综合卷的12册组成,计划600万字,而目前只能以10册的略写本形式付梓。丛书的编写坚持中华食学研究"十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大众餐桌"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以人类或民族食生产、食生活的地理、自然、文化地域要素制约的"饮食文化圈"理论认知中华饮食史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陶瓷大学詹嘉教授沉潜于陶瓷饮食器具和饮食文化交流研究,在食学研究领域独辟蹊径,卓然成为一家。其学术贡献与成就主要表现在:明确饮食器具是食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确立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食学瓷具研究范式;全面探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视野宽广,思考周密;基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视角切入饮食器具研究;观照现实,倡导和推动中国陶瓷文化景观学、陶瓷遗产廊道学。詹嘉先生为中国饮食文化和食学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是当代中国食学研究独树一帜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相似文献   

11.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汉代合浦,"中外商业毕集",带动了合浦古郡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从史料考析、遗存研究、文化钩沉中可以窥见当时当地的食源、食涵、食器、食习,及其饮食文化的发展态貌与特征。其饮食文化特点,表现为饮食资源丰富、茶饮之风盛行、酒文化发达、食俗多元融合等。民族与东西方文明交流推动了汉代合浦地区饮食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3.
食学是研究不同时期、各种文化背景人群食事行为现象及其特征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问,是自从人类走出蒙昧以来就对自然和人生充满着热情和挚爱的至高无上的学问。中国既是饮食文化与饮食文明的历史大国,同时也是现时代食生产、食生活、食文化的大国。长时间以来,烹饪学、食品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农学、营养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交相关注,既汇聚成了庞大的食学研究队伍,也累积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食学研究在中国已成为国际瞩目的食学高端学术高端平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学名家。  相似文献   

14.
詹嘉教授一直致力于陶瓷文化研究,拓展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目前国内学界知名的陶瓷文化学者,尤其在中外陶瓷文化关系史领域中建树颇多,成果斐然。2015年10月17~19日,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在圣城曲阜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学者和餐饮企业代表围绕"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主题,对儒家饮食思想、中华传统食礼、世界各国食文化、食礼制度和食行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詹嘉教授受邀在大会作专题发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紧张的会议期间,他抽空专门接受本刊执行主编黄桂婵编审专访。  相似文献   

15.
<正>以"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为主题的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即将于2011年8月17日至20日在中国杭州召开。本次饮食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由中国浙江工商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中国北京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中  相似文献   

16.
黄鸿端董事长长期参与亚洲食品文化研究,积极推广台湾饮食文化,取得显著成绩。2012年8月20~22日,以"文化、技术和谐共荣"为主题的2012曼谷·亚洲食学论坛在泰国曼谷成功举办,作为论坛的特邀嘉宾及主办方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的校友,她出席盛会并发表精彩演讲。紧张的会议期问,黄鸿端董事长接受了我刊梁文捷的专访。  相似文献   

17.
在赵荣光教授饮食学术著作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赵荣光教授食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饮食史、饮食文化、食学,并就其发展轨迹做了初步梳理。概念的变化只是为了阐述的方便,赵荣光教授的食学思想本质上是一以贯之,逐步递进的。赵荣光教授不仅是一个不尚空谈的理论家,还是一个尝试改变大众陈腐饮食观念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18.
在赵荣光教授饮食学术著作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赵荣光教授食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饮食史、饮食文化、食学,并就其发展轨迹做了初步梳理。概念的变化只是为了阐述的方便,赵荣光教授的食学思想本质上是一以贯之,逐步递进的。赵荣光教授不仅是一个不尚空谈的理论家,还是一个尝试改变大众陈腐饮食观念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19.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饮食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汉代合浦地区的社会与文明发展影响深刻。通过史料考析、遗存研究、文化钩沉等方式,对汉代合浦地区的食源、食涵、食器、食习等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以此揭示两汉时期合浦饮食文化的发展态貌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食物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基。食学的产生乃必然且有长期发展繁荣的可能性。食学研究始于近代的西方学术界,近几十年也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2015曲阜·亚洲食学论坛上,国内外食学顶级专家和特邀嘉宾探讨了食礼仪、食文化、食遗产、食思想、食制度等研究议题,就食学学科发展的议题发表深度见解,不仅得出了从事饮食研究的重要性与食学学科建立的必然性之共识,并且表达了食学学科建设特别需要朝着方法与视角多元化的方向继续发展的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