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奉行数千年而不管,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华夏民族能够接受这种政策主张?这~主张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是中国经济臾研究被忽视的问题之一。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与”重农抑商”的关系,从表现上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可是当我们深入到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特殊本质关系之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与中国古代以来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有着某件联系的,这个联系就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数千年来,在本质上始终是农业社会经济形态的阶段性转换,而“重农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2.
从各个时期的商业政策分析,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前期,中西方国家都选择了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中国仍然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西方国家却开始大力发展商业,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从而导致了中西方走向不同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3.
重农抑商政策自秦汉确立以来,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所奉行的基本政策,东汉继承了前朝的抑商观念及政策,但东汉的统治基础-豪强地主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实行了较宽松的抑商政策,封闭性的大田庄的存在对商业的存在发展一定的保护作用,商人势力也大为增强,逐渐与豪强地主联系在一起;将政治特权与经济势力结合在一起,对汉末割据局面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宽松的抑商政策是东汉经济政策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东汉“宽商”不抑商陆荣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两汉统治者都是把重农抑商奉为基本政策的,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便采纳了这种通行的观点。①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就两汉的商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李桂海先生认为,“东汉的抑商政策,总的说来不像西汉那么严...  相似文献   

5.
刘邦刚一建国,就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当时恢复和发展农业有一定作用。不过,刘邦时期的商业经济仍有一定的地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清政府是否推行了抑商政策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包括笔者在内 ,绝大多数学者都是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抑商”所指内容的 ,忽略了当时决策者对抑商的认识 ,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历史事实是 ,明清时期人们把抑末、抑商看成是对商人收税 ,这是抑末、抑商内容的唯一所指 ,并不包含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8.
研究秦汉经济史的同志,多半注意研究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和限田等政策,很少注意研究“禁民二业”政策。其实“禁民二业”政策是与重农、抑商、限田相辅相成,同时并行的一种政策。秦汉政府所施行的“禁民二业”政策,对秦汉社会经济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秦汉的“禁民二业”政策作一简单的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传统,然而由于两国封建社会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因而其“重农抑商”传统的根源、出发点和手段也不相同。另外,与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重农抑商”不同,日本封建社会推行“重农抑商”的是幕府封建主阶级,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0.
陶圣建 《新高考》2009,(10):29-30
【知识梳理】 重农抑商又被称为“重本抑末”,就是强调发展农业生产,限制甚至打击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具体说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它具体表现为封建政府对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种种限制,以此促使百姓安于农耕。  相似文献   

11.
重农抑商,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重农抑商,在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古代中国是一个在大河流域形成的农业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上自君主、下至百姓,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即使是在封建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老百姓也仅仅是勉强能得个温饱,若是赶上灾荒、战乱,天灾人祸的年代,老百姓就要“多半年糠菜”度日,甚至是卖儿卖女以求活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重视农业,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人民才会安居乐业,社会…  相似文献   

12.
孔孟的“重商”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归咎于孔子和孟子是为公正的,拨开历史米雾,可以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开创了“重农抑商”的局面。这个传统之所以源远流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地主阶段土地私有制。  相似文献   

13.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和政策。人们往往认为,在这一政策的实行中,重农必定抑商,抑商必然重农,秦汉两代更是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典型。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汉初六七十年间,推行的是以重农而不仰商为主的政策,它与人们常说的重农抑商有着极大差别。文章对汉初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沪商形成、发展处于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上海区域经济的特点造就了“海纳百川”式的商业文化,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的企业家精神,并在正式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沪商社会网络资本影响着实际的经营管理机制。崛起于新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的新沪商,比较完整地传承了传统沪商商业精神,呈现出更加鲜明的聚集性、国际性、创新性特征,引领着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体现着对传统沪商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并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出新型产业形态。新沪商的商业文化记忆或商业文化精神,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种内在的亲和性,这也正是沪商文化传统得以延续、新沪商崛起的重要内在原因和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初“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仅就这一课题做一探讨,力求对它作出比较科学的结论。汉初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为什么汉代地主阶级重视并大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呢?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有汉一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初期。连年的战乱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前所没有的破  相似文献   

16.
明代尤其是明代初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同时也有恤商、通商之举,明代中后期尤其是后期确立恤商、通商政策。明代恤商、通商政策使商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及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越此前各个朝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先进强国。但是,"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流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并且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影响并妨碍了恤商、通商政策推行,延缓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渐失去了领先世界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正>从战国时期兴起一直延续到清末的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图强。“重农抑商”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最早是商鞅提出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而且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基本经济政策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18.
西汉初期,蜀商表现出很强的经商能力,活动范围十分广泛,蜀商富倾天下,蜀商的经商能力和其个人品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汉武帝实施国家统制经济政策和统一西南,蜀商赖以发挥的土壤不复存在,蜀商从此黯然失色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的社会实际出发,从“性恶论”和工商业与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荀予的重农抑商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的社会实际出发,从“性恶论”和工商业与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荀予的重农抑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