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维吾尔语中没有与汉语介词相对应的词类,这给维吾尔学生汉语介词的习得带来很大的困扰。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广州大学学习的100名新疆喀什未就业的维吾尔大学生进行有关介词"在"的偏误语料调查。在母语迁移理论的指导下,论文运用偏误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维吾尔学生汉语介词的习得偏误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研究,并提出避免这些偏误发生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介词“在”在汉语中属高频词且其用法灵活,致使维吾尔族学生在使用时,偏误颇多,实践中可从遗漏、误加及由“在”组成的介词结构错序等方面分析其偏误类型,并从语言迁移角度、认知角度、环境角度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并适时采用“偏误预治”策略,减少偏误发生。  相似文献   

3.
柴青清 《文教资料》2013,(12):28-29
由于汉语结构助词自身复杂的语法功能,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结构助词的学习中常出现一些偏误。作者主要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结构助词时产生的偏误及偏误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词法是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重点,但由于自身母语及各种因素限制,常出现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偏误,包括介词偏误、助词偏误、连词偏误和语气词偏误。介词偏误是由遗漏、误加、错序和误代造成的。助词偏误分为结构助词偏误和动态助词偏误,都是由遗漏、误加和泛用造成的,其中动态助词还存在位置不当的偏误。连词偏误和语气词偏误则是由遗漏和位置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古丽更娜 《教师》2013,(26):110-110
汉语教学作为维吾尔族学生双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地提高了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了维吾尔族的文化事业发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汉语词语偏误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逐步总结出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词语偏误的类型和产生原因,以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书写情况进行了调查,概括维吾尔族学生常用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和书写偏误类型,分析了各类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如何改进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标点符号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介词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为此我们对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汉语与维吾尔语语气词在用法上存在着较多的不对应,致使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气词时出现了多种偏误。本文在对偏误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出现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地防止偏误的发生,成为语言教学理论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用偏误理论,对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词性偏误类型进行概括与分析,为学生的汉语词汇习得和教师的词汇教学提供预测要点。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词语理性义偏误类型进行概括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汉语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偏误,在教学中掌握主动,还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把握汉语习得的规律,增强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关汉语介词"在"使用方面存在诸多偏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汉英对比,分析"在"和相应的英语对译介词在语义、句法、语用上的区别和联系。考察汉英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在"的特点,让留学生体会汉英两种语言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减少偏误,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关汉语介词"从"使用方面的偏误颇多。汉语介词"从"和英语对译介词不论是从语义还是从句法、语用方面说,都不是等值的。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使用"从"时所发生的偏误,与母语迁移有关,学生将母语(英语)介词在语义、句法及语用方面的规则套用到"从"之上,这些偏误的比例约在30%以上。考察汉英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从"的特点,让留学生体会汉英两种语言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减少偏误,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介引对象成分的“对”有3个义项,它们在中介语中的使用情况各不相同。考察它们的使用频率、正确率以及偏误后发现,不同义项的难度等级和偏误规律不同。在教学中应该把这3个义项分开,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少出偏误,有效习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28个汉语常用介词在新加坡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情况。首先提出了鉴别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的特点和偏误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认定了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介词的4个特点:“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存在句句首处所词语前使用介词“在”的频率、“当……时/的时候”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以及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带“来得”的“比”字比较句:8类偏误:有关框式介词的偏误、介词冗余、介词短语所处的位置有误、介词与介引成分及介词短语与谓语动词搭配不当、介词之间的混用、将介词短语用作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否定表达有误、语句意义不明;并进而提出了5项教学建议:通过汉英对比强调汉语介词用法上的特点、突出强调时间词作状语和方位短语作定语的结构特点、确立易混淆的介词并加强辨析教学、依据语块教学理论加强框式介词的教学、用认知图式来阐释结构和语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比了留学生真实口语和本族语者口语中汉语介词的使用状况,发现除“把”以外留学生口语中使用的高频介词与本族语者比较一致,但介词种类总数不及本族语者丰富。另外,留学生口语中介词的后接成分以单纯成分为主。文章以言语生成理论中的“利己性”假说为基础,具体分析了频率、组块效应以及编码复杂度对留学生口语中介词使用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中介语理论为依据,探究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少数民族学生介词误加偏误的各种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介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介词标记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在句法功能上起介引功能、衔接功能、构句功能等。而有些典型介词标记的使用可以改变汉语语序的格局,介词标记"把"、"被"等可以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使句式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句式的突出特点是:一是使施事和受事置于动词前;二是句式往往突出动作的结果。说话者选用介词标记是有动因的,要求介词标记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还要与语境相匹配。从句式结构上可以看出介词标记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些成分的组合是有规律的,从认知角度探讨这些成分的组合规律,对外国人学习以介词为标记的句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跟介词“从”有关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从”表示空间、时间起点的使用规则进行了再归纳,指出当“从”表示空间起点时,除了强调“从”后一般要跟表处所或方位的名词词语外,还应该强调“从”字短语的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即居于动词前作状语;留学生在使用“从”表示时间地点的意义时,容易遗漏“起”、“就”,因而有必要对必须出现“起”、“就”的情况进行归纳。另外,“从”的偏误原因有很多.其中母语负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日韩语中,与“从”相对应的格式不止一个,在使用汉语的“从”时,容易与其他介词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