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依据课程标准研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推进语文考试评价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参考核心素养取向的国际大型教育评价项目的实践经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建构以“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大观念”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其中: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3种类型,语文实践活动是指为了达成语文课程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开展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行为,语文课程大观念是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的对语言文字运用本质规律的认识。该模型以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为依托,借助典型且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系统评估学生对语文课程大观念的理解,可用于命题质量评估、语文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实践、语文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目标引发并催生了新一轮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变革。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统摄性要求到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逐层逐级分解,每门课程都将承担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任务。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聚焦具有公共性与融合性的“环境问题”,探索跨学科内容有机整合的教学路径,有助于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真正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新课程修订工作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引。其修订要点主要在于搭建了新目标,强调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建构了新内容,强调由“零散知识点”走向“课程内容结构化”;催生了新教学,强调由“教学内容变革”走向“学习方式变革”,突出学科实践与综合学习;倡导了新评价,强调由“育分导向”走向“育人导向”,以变革纸笔考试、推进表现评价和加强技术赋能实现评价育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22年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分析,发现公民道德教育在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中的呈现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三科课程标准都重视学生个人品德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的良好道德品质;内容呈现方式整合了公民道德教育内容,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但是,学科性质不同,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在三科课程标准中的分布不均衡;课程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之间的一致性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课程标准的编写要完善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分布,提高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之间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深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与研制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体系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培育在劳动教育领域的落实,并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发展与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领域(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经验,以“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作为维度,由劳动文化传承与理解、劳动意识培育与提升、劳动审美养成与提高、劳动应用拓展与创新四大指标构建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体系。遵循素养作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深度融合,并在具体情境中体现的根本特性,参照我国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建议通过开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基于情境化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制定基于层级化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实现课程、教学和评价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当下“核心素养”变为了教育界很流行的学术名词。“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根据社会时代的需要,汉语知识的具备能力和中国人的思维素质。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发展和修订的纲领和灵魂,是学科教育重建的把握和基础。汉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语文科目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力举措。它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教师综合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同时也为建立以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评”三位一体,促进以评促教,推进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程静 《湖北教育》2023,(6):42-4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习任务群”概念,其实质是通过课程内容设计撬动教学方式变革。语文学习任务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做中学”,即关联学习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怎样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呢?  相似文献   

9.
<正>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高中历史等级性考试更是如此,因为它的“核心使命”就是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对等级性考试的认识,教师在设计高三复习阶段教学时,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进行筹划。笔者在“美国独立战争与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一课教学设计中,力图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生历史学习的全过程,现将粗浅想法呈现于此,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10.
2023年天津中考语文命题紧密切合天津学情、考情、民情,将考试评价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从积累、阅读、表达三个领域评价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考查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充分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基本理念。从试卷总体架构及命题意图、守正创新命题原则、核心素养导向、综合性与实践性、选材依据与原则、教学与复习指导策略等六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学科教学变革真实发生,提出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应完成“两次落地”。第一次“落地”是以学科单元为基本单位,通过建构六项学习结果的评价模型,倒逼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建构内容标准和行为标准,并以此展开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第二次“落地”是以跨学科学习为形式,通过设计基于情境脉络的真实问题,打通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形成跨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学习结果。核心素养的“两次落地”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黄华金 《天津教育》2023,(13):129-131
<正>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双减”后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以人为本,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兴趣、在形式上力求创新、在学科间追求融合,让学生在作业中再次思考、再次感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双减”政策落地后,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同时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对中考命题改革做了进一步规范。以2022年苏州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为例,从“立意、情境、内容、任务”四个维度分析试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导向,可以为新课标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思政课堂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吕海花 《天津教育》2023,(29):116-118
<正>2022年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倡导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理念,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相关要素,推动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而“在场教育”是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变革的理念导向,尤其是倡导“身心在场情智融通”的语文课堂,通过更新理念、创新设计、优化实施、学评互通,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师生情感共鸣与智慧碰撞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与新课标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5.
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大单元教学评价,需要制订以素养为导向的评价目标和要求,关注评价的针对性、阶梯性与连贯性;需要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与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具备单元整合意识,通过整合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单元任务、单元评价,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全面推进依据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的命题原则,可见素养立意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命题设计的基本导向。下面围绕“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教学内容,聚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细化评价目标、设计评价题目、制订评价标准、呈现评价结果,综合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以及促进教与学的改进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教学绕不过“高考”这一道坎,“我个人认为,对于21世纪中国的发展,没有一件事情比于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重要。她的成败,关系到今后几十年中国的命运。她的成败,很大程度要取决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因此,“高考”必须改革,作为国家选拔性考试,必须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语文课改的核心也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夯实基础,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破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难题,需要聚焦几个问题:首先,亟须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国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物化到数学、语文等具体学科,并建议将其作为与各科课程标准的评价配套使用的相应学段的评价标准;其次,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材体系,统整、改良现有的中小学教材;最后,就是研制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同时,需要充分借鉴PISA(国际学生评估计划)等国际评价的成功经验,集中攻克核心素养评价技术难关,整体提升我国中小学评价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东兴 《河北教育》2005,(11):18-21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中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关于评价的问题有着诸多的模糊认识,如:把“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把“考试”与“应试教育”等同起来;把“考试”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不少教师对评价的问题也表现出复杂的心态,如:新课改下的考试怎么考?搞课改实验考试时吃亏怎么办?对评价改革,很少有命题权的基层学校和教师应该做些什么……近几年来,沧州市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其总体思路是:以“重在改善,意在发展”为评价观,强化评价的反馈与矫正意识;以简便易行的“评价板块”落实评价的“全面性“;评价活动生活化,以多样化的“生活记录”落实“发展性”;按照构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谋划评价内容,积极稳妥地推动全市语文教学评价。他们的做法值得赏析。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语文学习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以其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当前一线教师有较强烈的教学变革意愿,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教学变革程式化、形式化”等问题。研究认为,逆向教学理论以“学”定“教”的逆向教学理念、评价引领教学的三阶螺旋递进结构和以终为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观点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适切性。小学语文逆向单元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内容重构、要素分析、确定目标、设计评价和实施活动的路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