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就是一种追求育人效率的教育创新实践。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效果不佳甚至与初衷相悖,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创新观念、知识结构以及学校内部评价制度存在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应从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共同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高校组织的变革必定引起教师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在组织变革情境下,教师的变革认知类型可以分为无所谓者、支持者、矛盾者、抵制者4类;支持者的组织沉默倾向显著地低于抵制者;上级支持感在组织变革认知与组织沉默倾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上级支持感缓解了无所谓者和支持者的组织沉默倾向,却增加了抵制者和矛盾者的组织沉默倾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人本关爱""育人育心"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根和力量之源,为着人的现代化"培根铸魂""开启泉源"。成都华阳中学持续十八年展开教育现代化实践探索:以现代化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教育现代化;以现代化教师队伍奠基学校教育现代化;以现代化育人方式落实学校教育现代化;以现代化融合手段拓展学校教育现代化。并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描绘学校教育现代化新愿景,展开新的着力重点和突破地带: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加快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启示我们:学校教育现代化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开发师生潜能",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教师创新性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PISA中国上海地区的数据,探索教育过程公平对数学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结果发现:(1)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应用数学的频率显著负向预测数学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熟悉程度则显著正向预测焦虑与成绩的关系;(2)在教学实践方面,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而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显著负向预测焦虑与成绩的关系;(3)在教学质量方面,纪律氛围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建议教育部门与学校通过引入教育过程公平测评理念,转变教学观,探索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定位学生学情、心理特点,分类设计教学任务;重视营造合作与支持的课堂环境等途径,逐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公平.  相似文献   

5.
对五所大学962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创新思维能力一般,创新实践能力比较弱。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给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些支持条件。建议构建全程分段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推行学生活动本位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表现性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6.
胡怡 《现代教育》2023,(10):30-35
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教学创新能力是构成教师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上海市开展了“教与学国际调查”,通过调查教师的创新教学实践来分析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基于该组织的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我国上海地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总体来说与经合组织平均数据持平,但在教学实践的具体表现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具有五年以上教龄的成熟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创新氛围、专业支持、自我效能感这三个因素对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作用。据此,建议通过构建职前、职后一贯制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学校有经验教师的引导合作、纳入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等方式营造创新氛围,提升教师创新的自我效能感,推动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是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的基础,如果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以及不同组织中人的特殊性,任何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都不可能实现.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大学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方兴未艾,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大学组织与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忽视了大学人的存在.相关研究中大学组织与制度被抽象成了专家们科学探究的对象;以大学教师和学生为代表的大学人的主体性与特殊性在大学组织与制度变革中的重要性被忽视.大学组织与制度变革的成功实现妊须充分考虑大学人的主体性与特殊性,必须深刻理解大学组织,制度变革与大学人之间的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科教融合是现代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从理念嬗变来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才培养,但也会带来高等教育组织变革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教融合理念演变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四个阶段。从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来看,为实现优质科教资源整合,高校围绕发挥科研专家、组织创新和科研平台资源集聚优势,形成了大师领衔、书院制培养和科研平台依托三种科教融合育人模式。拔尖创新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发挥科研育人优势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但提高科教融合育人成效还需在培养理念、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等方面持续改进,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相关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显示,未来学校构建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热衷于技术而忽视教育规律,重视硬件和外在形态而忽视教育本质,憧憬未来学校的美好愿景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等问题。其根源是人们对未来学校教育本质认知的局限。本研究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应用文献法、案例分析、人物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未来学校应是育人育心的泛在学校,是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学习中心。鉴于此,未来学校建设应是理念先行、“道”建为魂,具体路径包括提供多元课程维系学生持久的兴趣,革新教师角色深化学校育心功能,构建智慧学堂促进教师育人方式内驱化,创新评价机制提高社会育人可持续性,强化技术理性融合促使学习行为的泛在化等。  相似文献   

10.
太原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秉承"自由探索,兴趣驱动"的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了"五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基于该模式构建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和生态育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创了新书院制的生态育人试验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认为,"三全育人"作为宏观意义上的系统教育教学理念,在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优化内部课程体系以及完善学校育人模式等系列层面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如何在"三全育人"基本理念指导下持续推进组织育人模式创新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创新过程中的核心命题之一,需要各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的关键,但其制度安排与学校实践的关系需进一步探索.基于栖居制度主义理论视角,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我国西部地区县域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在学校组织实践中的微观实施过程.研究发现,其多数教师"没时间""不会""不想"进行专业发展,在"低洼地"只求"立足"与"安心",专业发展模式倾向于随遇而安型.学校内部科层、人情、专业逻辑的低兼容性和高中心性,学校组织活动、社会互动与外部教育逻辑、职业逻辑的松散耦合和脱耦,共同造成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安排与组织实践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欧志伟 《新教师》2019,(10):14-15
永安市西门小学秉承着实践的理念,提出了"多元实践,和谐共育"的办学理念,"实践核心素养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宗旨,"三实"的办学思路——扎实教学教改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笃实责任教育实践,引领学生品行养正;夯实科技品牌实践,构建学校育人品牌。本文将以"三实"的践行来阐述学校对实践教育理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教研组管理多而研究少、研究空泛状况,很多学校及教研组探索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变革教研组.“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中小学教研组在性质、功能、制度、文化、成员(教师)等方面发生调整和变化.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导向、学校教学和科研管理层的决策、课题负责人的角色、教研组的制度等是影响组织变革的因素.推进组织变革的策略有:学校教学和科研管理层的推动、培训教研组组长的课题研究能力、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建立教研组课题研究制度、激发教研组教师研究热情等.  相似文献   

15.
邹良 《考试研究》2020,(2):4-10
为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从育分走向育人,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功能,长沙市历经六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基于增值理念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进行增值评价"。引导学校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主体,学校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寻求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主持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学校教育创新研究”,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和育人模式。全国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100多所中小学校从不同层面参与到这项研究中。为了对学校教育创新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本刊特邀裴娣娜教授及五位博士研究生,从学校教育创新的制度管理系统、资源支持系统和评价系统等不同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年女教师作为刚入职的新人,在传统的学校组织中处于最底层,接受学校组织带来的各种严格的管理和检查。学校组织变革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青年女教师的生存压力。学校的权力下移,教师的工作地位的提升,学校的健康的组织氛围的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积极性,满足了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学校组织变革对青年女教师的压力的调节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整体转型过程中,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会通过各个领域的变革而得到整体落实。作为教育性组织的学校组织变革是学校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学校组织”的生命性、教育性和成长性,直接呼唤着学校对组织形态、组织功能、组织沟通方式的价值更新和实践变革。从奉命到自觉,组织变革将释放教师主动发展的时空,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并直接激发学校领导团队以及各层面责任人在变革过程中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职称制度对贯彻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和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基于“过程-事件”分析范式,发现教师职称评定遵循三重逻辑:“业绩”导向的政策逻辑,“关注日常”导向的实践逻辑,以及政策逻辑与实践逻辑互动生成的独特行为逻辑。政策逻辑表现出“竞演性”特征,为实践逻辑圈定框架,在形塑教师注意力的同时实现“业绩”积累;实践逻辑彰显着教育评价的初心,为政策逻辑作出补充,在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抑制投机取巧。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需要强化日常考核与业绩累积并重的评价导向,探索中小学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评价指标,创新教师教育科研绩效的评价体系;保障基层学校教师职称评审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评定机制,引导学校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双重导向;构建县域教师职称评审的保障机制,畅通监督渠道。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指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专业人员。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还存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实践经历严重缺失等问题,需要借鉴国外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及方法,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研究性教学、倡导师生合作探索与研究、重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