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友邦 《物理教师》2008,29(2):22-23
求解物理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在选取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时,可以对多个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和对多个过程进行整体思维,但在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时,很容易忽视某些瞬时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相对运动、内力等.所以进行整体思维也必须以弄清过程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求解物理问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物理过程和物体规律”.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很容易忽视某些瞬间过程中的机械能的瞬时损失.下面举例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考试中心评价全国高考物理对中学教学的启示时谈到:“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在叙述和分析物理过程,书写物理公式、方程式时要使用规范、准确的物理或数学语言,明确各种符号的物理意义,做到思路清晰、叙述准确明了。”即重视物理解题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实验”有三种“原型”:物理学家曾经做过的经典实验、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事实和科学技术应用活动中的物理现象或事实.物理教师应该理解“物理教学实验”的“原型”,在教学中凸显“物理教学实验”的“原型”,让学生了解“原型”的内容、过程、目的与思路,从而清楚物理实验的方法、过程和设计思想.依据“原型”设计“物理教学实验”时,应该遵从简约性、工具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渐落实,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学生整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其在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中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身探究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布置作业时应为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完成物理作业时更为高效,探究物理问题时的思路更加清晰.本文针对如何在“双减”政策下进行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这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教会他们从物理对象和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结论。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必须指导他们对物理问题进行过程的研究,通过分析实践与应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建立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与再现的教学指导。一、教学信息反馈,凸显物理过程教学的重要现在,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听老师分析解题时明明白白,但自己面对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就说明了学生虽然学习了物理…  相似文献   

7.
“v—t”图像在解决物理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有些时候不被学生所重视.在分析物理问题时,若能有效地巧妙地利用“v—t”图象, 将会帮助我们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简化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8.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时的一种科学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物理规律、建构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而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又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9.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是在处理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朱建廉 《物理教师》2002,23(11):6-8
“示意图”是描述物理模型和物理过程图景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它在形象地反映物理模型的特征和深刻地揭示物理过程的规律时,往往能起到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包成洲 《教师》2011,(35):105-105
“等量”观点是物理研究、学习过程中,当所研究或解决的物理问题不能直接用已知的条件去研究或解决时,应用物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等量关系间接研究或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的只会简单地运用“数量相等”来解决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考试题的突出特点是将物理知识点放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考查,此特点更为突出.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从物理情景(题设物理过程)中发现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意识和传递信息的必备工具。在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中 ,它们都有各自的“语言”。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自然也有它的一套“语言”。因此 ,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时 ,要逐步掌握并熟练运用物理“语言”,这样才能学好物理 ,才能准确地掌握物理知识 ,并科学地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那么 ,物理学中什么才是物理“语言”?它包括哪些内容呢 ?1.物理概念和物理定义是物理学中的基础语言。同学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物理概念和物理定义 ,如 :力、质量、速度、电流强度、功、功率、电压等物理概念 ,这些物理概念是物…  相似文献   

14.
人们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时往往抽象成一定的“模型”进行处理。物理“模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现象和过程的本质,有助于物理知识的迁移.本文对物理“模型”教学的模式及实践做了一定的研究,希望能对物理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所谓“虚设法”是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假设和想象出某些物理量、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从而使一些表面上无从入手的繁杂问题由“死”变活,由繁变简.此法的懈题步骤是:先分析实际问题的物理过程,找出问题的突破口然后巧设虚量,使其与实际问题等效,然后按虚设问题相应的物理规律快速求解,下面我们分别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有些物理问题时,若制约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将引起一些物理量、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或是物理状态的变化引起一些物理量和物理过程变化时,就必须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对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问题以求  相似文献   

17.
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以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能在脑海中建立起生动直观的物理图景,形成历历在目的鲜明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物理知识就比较容易。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强调“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知识创造条件”。应用直观形象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以原始物理问题来实现对素养的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物理问题的过程,通过示例说明对这一过程的考查有助于实现“四翼”中“应用性”和“创新性”这两项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它是将研究对象(物体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从其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即“元过程”,进行讨论,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对这些“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微元法可以把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笔者在给物理竞赛学生讲解一道复合场中带电粒子运动的习题时,意外地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质疑.现将该问题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呈现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师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备课时精心设计的,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几分钟内产生疑问、发现问题,物理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物理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情感、兴趣、意志等)和教学中物理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所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等)而构成的一定的教学氛围和场景.简单地说,就是师生的“情“与物理的“境”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