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许耀桐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不仅推动着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发展,而且推动着精神文明的变革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科学与高科技的新时代。科学技术世界性的、全方位的革命,越来越对人们的思...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研究与历史发展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研究,实际上始于19世纪对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与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原生的现代化、续生的现代化、后发现代化和当代社会的“后现代”发展—相联系,先后形成了经典现代化、后发现代化和后工业社会发展理论。不同形式的现代化理论,既反映了人们对“现代化”的历史、现实与实施的不同观点,也反映了人们在现代化研究中所实现的历史发展观的持续变革。研究不同的历史发展观及其变革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确立科学的历史发展观,进而推动世界历史研究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异化”概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一是意识、精神分裂为二或树立对立面;其二是指意识发展到精神阶段出现的人类的对抗性社会;其三是指人的本质是通过劳动外化,转化为对象。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揭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性质和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五个层面对科教兴国战略予以剖析,旨在落实五个优先发展,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即在社会宏观层面优先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在科技微观层面优先发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系统自身的加速发展;在社会运行层面优先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学社会化、制度化的进程;在长远发展层面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保科学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在社会心理层面优先进行文化建设,促进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中国现代化持续发展,全面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发展时期,即中国现代化的实现阶段。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一场中国社会深刻的变革,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1991年由陆学艺、李培林主编的《中国社会发展报告》关于“社会发展总体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面的、整体性的转型过程。我们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和技术是几千年来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人继承前人把历史推向前进。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到来,科学技术被推到历史的前台。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领袖,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拉开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帷幕;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奠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引向纵深发展。他们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论  相似文献   

7.
当代发展观念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发展观念作为发展理论和发展科学的前提和核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第一阶段是从发展的客体论到发展的主体论,即从把发展归于人之外“物”的发展,以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为尺度转向以人本身的现代化为发展动力和根本标准的发展观;第二阶段是主客体相关论,其理论有“中心—边缘”理论或依附论以及佩鲁的发展主体、文化价值和世界交往的整体结构论;第三阶段是从消极的多极主体交往论所造成的“文明冲突”转向多极主体模式所体现的全球化发展理论,并展示了跨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高职教育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尤其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响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高职教育发展观和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教育教学的变革,目前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跃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变革的要求。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网络时代主体的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应走在网络时代的前列;随着学校的全部校舍可以简化成一部电脑,一根电话线和一个“猫”,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不是独一无二的“传播站”,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传授“意会”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梁锦茂 《广西教育》2006,(7B):81-81
应该肯定,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或者学校对员工的管理,以单一的智商(IQ)因素作为关注和考量(或称作“控制论”、“系统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为历史的发展和推动曾经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但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IQ”论这种单一的考量管理模式已经失去了它以往的魅力,取而代之的将是“EQ”论的“人本”为先与“IQ”论的兼容管理。只有这样,老企业、老学校才能焕发青春;新企业、新学校才能抗得住颠覆,越战越勇。那如何“为先”?如何“兼容”?作为管理的实践,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中包含有丰富的社会发展思路,这些思想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实事求是”的社会发展思想基础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社会发展价值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社会发展机遇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论;“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中心论;“再手抓”的社会发展协调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社会发展动力论;“计划和市场都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原理,提出了“从政治角度考虑经济问题.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治理国家的科学方法论。提出了:发展根据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规律论:“台阶式”和“梯度式”;发展动力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条件论:“稳定和开放”;发展模式论:“社会整体进步”;发展保障论:“政治明与依法治国”。他把发展问题作为时代根本主题的第一要义来研究.把社会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提高到“三个有利于”和根本价值标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境界、全新的高度对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创新性诠释.  相似文献   

12.
论人文精神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论人文精神涂又光①人文精神,在中国,在西方,象一轮喷薄而出的海上红日,正在高等教育中升起。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传说五帝到清朝末年,可谓“人文”阶段;近百年来,可谓“科学”阶段;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和对国情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坚持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分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即改革;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深化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解答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找到了发展生产力最具时代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国则、高等教育与科研、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沿着时间的轨迹大致经历了初始、探索和发展三个阶段。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这方面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一、初始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标志是美国“莫雷尔法案”诞生。“莫雷尔法案”是美国国会1862年颁布的一项教育法,其中规定由联邦政府拨给各州上地3万亩,作为设立开办工、农学院的基金和补助费,培养发展工农业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美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时期,需要…  相似文献   

15.
谭嗣同与近代消费伦理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九世纪末,谭嗣同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猛烈抨击传统黜奢崇俭消费伦理,否定其神圣性与权威性,痛斥它给现实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强调变更判定奢与俭的理论依据,以实际能力而非名份为具体化标准,正确认识俭德,鼓励“尚奢”,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此举对传统消费伦理形成,客观上推动了整个封建伦理道德向近代变革,对转化人们思想,促进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不乏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积极对待教材错误王春明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第四课第二节在讲述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中,为了说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列举了如下事例:“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生产力的飞跃。比如,冶炼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大机器工业取代了工业作坊,...  相似文献   

17.
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社会秩序论主要是关于社会结构和维持的问题,核心是社会和谐;社会进步论主要是说明社会变迁和发展的问题,他认为人的理性决定社会变迁和发展,人类理性发展的“三阶段”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太原市小店区教育局围绕“134”进阶式教师培养工作思路,构建以促进教育发展,教师成长为目的,形成培养链、创新链、转化链的“双翼三链”培养模式,与优质师范类大学深度合作,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转化成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动能。注重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动课程和课堂建设。立足课堂主阵地,发挥培养链、创新链、转化链“三链”作用,全方位全过程关注教师成长,在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机制变革、课堂教学变革等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生活与创作的联系为基础,论证了传统文艺理论将文学创作过程“假想”为“收集素材阶段、作品构思阶段、语言表达阶段”的“三阶段”论的“老框架”的基本合理性、正确性;进而对颜纯钧先生提出的“非线性与非稳态”以及“行为控制”论的“新思路”提出商榷意见,指出所谓“新思路”依然被统摄在“老框架”之中,无法对其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萌芽于19世纪后期,其意涵与形式伴随美国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逐渐丰富和多元,先后历经以"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促进农业技术变革、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工业繁荣、以"参与型学术"引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发挥了积极社会影响.以参与型学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学术革命撬动了社会服务职能转型,其价值理念从功利化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