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歌剧中的音乐形象是整部歌剧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中角色的音乐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对整部歌剧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著名的歌剧中,但凡声名显赫的都有其著名的音乐形象。歌剧《弄臣》便是依靠男一号里格莱托错纵交织的角色塑造奠定了它在西方歌剧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从威尔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歌剧创作特点入手,对歌剧《弄臣》男中音角色的演唱艺术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吉尔达是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推动全剧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威尔第结合社会政治环境和生活经历,在吉尔达的形象塑造上寄予了浓厚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用优美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吉尔达的纯真善良,从而以反衬的手法很好地刻画了黎戈莱托、公爵等主要人物的形象.深入分析吉尔达的音乐形象特征,是理解歌剧<弄臣>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新文学运动以来,白话作家往往多论及拉伯雷,虽然现代中国较迟时间才翻译拉伯雷的小说,对拉伯雷的批评断续的一直发展下来,主要是出现在通行的法国文学史中.共和国初期拉伯雷批评主要是采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这是一次巨大的批评转向.新时期巴赫金文化批评的方法几乎占据了主要地位,怪诞、狂欢化和民间诙谐文化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敞开了更为广阔的拉伯雷研究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新文学运动以来,白话作家往往多论及拉伯雷,虽然现代中国较晚才翻译拉伯雷的小说,但对拉伯雷的批评断续地一直发展下来,并且主要是出现在通行的法国文学史中.共和国初期,拉伯雷批评主要是采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这是一次巨大的批评转向.新时期,巴赫金文化批评的方法几乎占据了主要地位,怪诞、狂欢化和民间诙谐文化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敞开了更为广阔的拉伯雷研究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男高音演唱的咏叹调不仅是歌剧的高潮部分,更是歌剧的抒情部分,对男高音的演唱要求比较高。基于此,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威尔第的歌剧《弄臣》,然后对男高音演唱的咏叹调进行了分析,男高音需要清晰准确地吐字,巧妙地运用气息和行腔,还需要加强对高音部分的练习,这样才能将《弄臣》的精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贫困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想去巴黎,却身无分,囊空如洗。拉伯雷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他笑眯眯地当着警察的面拿出几张白纸,分别在上面写上:送给皇后的药,送给王子的药,送给公主的药。然后在白纸里包了点红色粉末。警察见拉伯雷行踪诡秘,怀疑他是刺客,将他押到巴黎。经过反复审查,再三盘问,警方终于排除了拉伯雷的嫌疑,只好把他放了——这真是妙不可言。笑眯眯的拉伯雷分未花,便平平安安地到了巴黎。  相似文献   

7.
是“以戏/弄臣”,还是“以戏弄/臣”? “以戏弄臣”出自《史记&#183;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这句话历来有两种断法:“以戏/弄臣”和“以戏弄/臣”。甚至有人认为这两种断法都可以,说是此语双关。那么,“以戏弄臣”到底该怎样句读呢&#183;  相似文献   

8.
音乐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到一部歌剧的成败。本文以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的作品《弄臣》为例,论述作曲家是如何塑造了黎戈莱托的音乐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剖析以及对音乐的阐释,探讨了黎戈莱托音乐形象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9.
“弄臣”辨误杨广增《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中“弄臣”的注释:皇帝押近宠爱之臣。这样,便把“戏弄臣”一句断读为“戏弄臣”了。如此理解句意不妥。这个句子中的“戏弄”是由两个单音近义词构成的复音词,在文中指的是秦王的行为,“臣”是蔺相如自称。古汉语中复音词汇...  相似文献   

10.
朱塞佩.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伟大的歌曲作曲家。在他一生创作的26部歌剧中,他塑造的歌剧中女角色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威尔第为我们塑造出了很多出色的女主角。本文重点选取《埃尔纳尼》、《弄臣》、《阿依达》这三部歌剧为例,对剧中三个女主角埃尔薇拉、吉尔达、阿依达的戏剧形象进行分析,找出她们三人性格中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品格,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特定时代文学的“现代性”。文学的“现代性”的存在是以特定的社会之“现代性”为前提,两者维系着一致或相悖的联系。因此就其本质而言,文学的“现代性”是替特定的“社会制度”编制意识形态的话语;它与特定社会的产生具有“同源性”和“同谋性,”以及抵制和消解等多层关系;而且文学的“现代性”本身就内含其特有的二重特性,其起落消涨又是一个相互“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决定了不同时代文学多彩纷呈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浅论"诗无达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无达诂”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初衷是为了给汉代儒生自主阐释《诗经》提供理论依据,却在客观上强调文学阐释的相对性和多样性,从而赋予阐释以批评学的意义。“诗无达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关涉文学作品自身的特性与阐释主体接受的能动性,又关涉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陆岩军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4):16-18,26
江淹是我国南朝诗人、辞赋家,在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江淹自言其“爱奇尚异”,这种爱奇尚异的性格与当时仰慕奇人异士、追求高妙雅致的社会风尚有关,又与追求新变、追新求异的文学风尚有关。这种性格也影响到江淹的处世交友和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4.
“文如其人”作为我国传统的人文观,几乎成为一种被公认的文论规范和史学笔法。但人品和文品分属道德和关学两个不同体系,二者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文学批评也不是道德评判,不能把作者的人格、人品如何作为判断文学作品优劣高下的先决条件,更不能够在它们之间划等号,而应该回到文学本身,唯文本批评,真正地“为艺术而艺术”。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穷而后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文学命题,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有情感真实、人格高尚方面的祈向,也包含艺术境界之美的追求,涵盖了文学艺术创作上"真、善、美"的全部要求.如将这一命题的内涵放到北宋"诗文革新"的背景中加以解读,可以发现命题的提出既缘于宋初文风之颓废,又立足于崇实尚用文风之建构.  相似文献   

16.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着重论述才子佳人小说的"对称性":从"情才","男女平衡倾向","诗媒","一夫一妻(二妻)"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尽力地追求幸福的结论。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太大的差距,使得男女双方在各自的爱情争夺战中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现代学史上的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平淡朴讷的风格与他参禅悟道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章友他的生平、人品和作品三方面对此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多元文化语境中,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需要人文化转向,即在文化研究中还原、挖掘其内在的主体精神,从而既形成理论研究的新框架体系,保持本土文论的哲学品格和话语特色,又能借助于文论精神意蕴的学习与传承,启迪当代文人生成“审美新感性”,在新的审美经验模式下寻求生命主体精神的“立言”和“还乡”。  相似文献   

19.
《论语》的哲学文本,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文学的审美性。历史、文学两种文化特质的融汇,同样体现在《论语》的人物品评之中。与此相应的是,《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体例及真实程度等体现出史学的范式,人物品评的语气、修辞等则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范式,二者构成《论语》人物品评的双重范式,并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文本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现代叙事本文“情境化”倾向切入 ,探讨了叙事本文中“情境”的构成、存在方式 ,其审美机制和审美特征 ,将其与中国传统的意境、境界等审美范畴比较、区分 ,确立“情境”作为审美范畴在叙事本文研究中的作用 ,以填补现代叙事本文研究中因传统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淡化带来的审美范畴的空缺 ,为现代叙事本文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