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是韩非治国思想中一个带有核心性的理念,在他的治国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韩非所说的"道"取自老子的"道"而又不同于老子的"道"。老子的道有多层含义,而韩非则把道解释为自然世界运动发展的必然即规律。以此为基础,韩非把道引入人类社会国家治理的图式中,不仅把法理解为治理国家的道,而且还把治臣之术升华为道的高度。认识韩非关于道的理念,对于认识韩非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刑赏思想在韩非以法、术、势为手段的治国方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法、术、势三者皆以刑赏为内容和手段.韩非刑赏思想中有关刑赏的依据、刑赏权的归属、刑赏的对象、刑赏的原则等内容,力刑赏在其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充分的例证.韩非刑赏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对正处于经济与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我国法治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是韩非治国思想中一个带有核心性的理念,在他的治国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韩非所说的"道"取自老子的"道"而又不同于老子的"道"。老子的道有多层含义,而韩非则把道解释为自然世界运动发展的必然即规律。以此为基础,韩非把道引入人类社会国家治理的图式中,不仅把法理解为治理国家的道,而且还把治臣之术升华为道的高度。认识韩非关于道的理念,对于认识韩非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韩非在其人人皆自利、自为的人性论基础上,强调"世异事异""事异备变"的变法主张。韩非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道、理和德相应的形而上学基础上的。"道"为让万物之所以存在和变化的自然客观规律(准确地说,即"道"具有自然本性、经验和功用意义);而"理"则是具有功利色彩的万物各自的特殊规律,并且它是"道"的可认识性、可言说性和可操作性的外在表现;"德"(得)即万物普遍的实得道理,从而形成事物固有的本质。韩非综合吸收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的思想,创建了其法、术、势三者相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在这三者形成的有机共同体中,法是核心,而术、势则为两个辅翼。韩非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功过在历史与现实层面都得到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的治国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的治国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政治思想的总结与实践,“法”、“术”、“势”是其政权管理体系中的基本手段,三者融会贯通于一体,均是对国家政权管理形式及权势运作机制的设计。韩非的非道德主义及高度的君主专制思想,使其治国思想体系中君权与民权处于极端对立状态,是其天然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8.
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的思想资源而加以综合发展,建立属于自己的一整套思想体系,适应了富国强兵统一天下并建立新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的需要,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韩非完全站在专制君主的立场上设计役民驭臣之术,将君主与臣民、法治与人治对立起来,这种极端专制主义又潜伏着走向反面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韩非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新课标教材特别提到他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但对法、术、势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并未展开论述。一般认为,韩非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法”。他构建了一套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笔者通过研读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及相关论著,认为“势”才是韩非政治思想的核心。以  相似文献   

10.
王虹 《青海教育》2002,(10):29-30
韩非,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博学多闻,知识丰富,眼光犀利,对人情世故观察之细微深刻是惊人的。韩非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荀子的性恶论。在韩非看来,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真正的感情,只有各自的利益,社会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各谋其利的集合体。基于对人性和社会的这种深刻洞察,他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专制论。这对当时正在发展起来的地主阶级政权和君主专制制度是求之不得的统治秘诀,难怪秦王政对它如此欣羡和赞叹不已了。在韩非法、术、势君主专制理论的体系中,法占重  相似文献   

11.
韩非师从荀卿考论——兼及荀、韩思想之"异"与"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非师从荀卿的经历是其生平事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和《李斯列传》,以及《荀子》《韩非子》等材料,对韩非早年求学荀卿的经历作了考论:时间在前255至前247(荀卿重返楚任兰陵令)年间,地点即在楚之兰陵;其所学内容更多是有关“帝王之术”的内容。荀子的儒家学说对韩非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二者思想在这一点上又体现出了内在的一致性。在目前研究者更多看到荀、韩思想之不同、更多强调二者的对立性时,这种一致性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韩非政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的进步性,深刺体现了时代精神,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基础。作为政论散文的成熟形式,韩非藏论取得多方面文学成就,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是构成其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韩非法治主义的政治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法治主义是综合诸子思想并有重大理论创新的法家思想传统。“法”是理解其政治文化内涵的关键。如果以儒家政治思想为间接的对比参照,从理论层面分析“法”在成文法规、行政功能、刑罚性质等方面的内在特征及其影响,那么就能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得出结论: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的缺失,个人私有权和个体意识也就难以得到良性发展,这是法家的症结。  相似文献   

14.
《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末年侯国城市241个,然志中名目又不及此数。前辈学者对此多有研究,然终不能补足。通过对《汉书》诸表所栽侯国城市的分封、存废等时间排比,最终确认《汉志》所载侯国城市的时间断限为成帝绥和二年三月(公元前7年3月),并补足了241个侯国城市之数。  相似文献   

15.
军正为军中司法官员,出现于春秋末期。至汉代,军正执法之制得到全面正式确立。当时在南、北军及将军幕府均设有军正。其执法权限很大,地位特殊,一般由皇帝亲自任命,人选也通常为皇帝亲信。故军正除于军中职掌军法外,常被委以重任。汉代军正执法制度的成功实施,对后世的军队建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商代之前,无纪年法,亦无纪年。西周成王以后,采取以君王在位年数为序的王位纪年法。其中个别诸侯升王改元,年数从新计算,这才产生了前元、后元之分。汉初为了术数的忌讳,怕遇到“12”这个数字,所以就几年一改元,于是有前元、中元、后元之称。汉武帝时,提出以“天瑞”今年,但一般都是先改元,然后追命年号,甚至有改元后没有命年号的。改元、建元都在年初,新君即位,不逾年不改元。但东汉以后,开年中建元、改元之例,才不管什么遗年不逾年了。唐代有皇帝创改元最多纪录,武则天的年号就有17个之多。明清时代,才一帝一年号。辛亥革命取消年号,以建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改用公历,结束了以国纪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代政府和有识之士对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应用都很重视。《论语》中提及的孔子倡讲的"雅言",就是以上古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代汉民族共同语。倡讲"雅言",是孔子"正名"的修辞观在语言表达上的必然要求;是孔子兴办私学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孔子传承文化典籍的必然选择;是孔子"从周"主张的重要体现;对当今我国推广应用普通话维护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操写作的公文和书信,清晰地勾勒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演进历程,折射出曹操与汉朝皇室的微妙关系。依据曹操文书,可把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反对擅行废立,初挟天子,奉辞伐罪,为“不逊之志”辩,昭然若揭。曹操的文书是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军政方略的动态显示,为我们加深认识这一方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曹魏中期,杜恕力倡儒学,坚持儒家德礼为本的政治思想,既反映了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也说明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难以撼动。杜恕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精华,摒弃了汉代儒家思想中的天人感应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值得肯定。在君臣关系和君民关系上,杜恕不片面强调君的绝对主导地位,对居于统治地位的君提出了种种行事准则,其核心就是要求君对臣民宽厚;在选举和司法等具体的政治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这些思想对于抑制君权的过度膨胀有一定积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