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阵图遗址     
八阵图遗址据史书记载,八阵图遗址主要有三个:《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牟弥镇,有孔明八阵图遗址。《汉中府纪》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及晋干宝《晋纪》都称,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定军山诸葛亮墓东有八阵图遗址。另外一个遗址是四川奉书县白帝城长江...  相似文献   

2.
平安县的建置沿革多变复杂,历史悠久,是青海省最早建县的地区之一。原名安夷县,后为平戎驿,今为平安县。至今约有二千多年的文字记载的历史。 据郦道元《水经注》云:“水出县东南勒姐溪,北流,经安夷城东,而北入湟水”。勒姐溪原为勒姐羌居地,因得名。 平安县是古代内地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南线重镇之一,亦为赴西藏“唐蕃古道”的  相似文献   

3.
袁伟 《初中生》2018,(16):22-23
《水经注》节选 (河水)又南过土军县西.吐京郡治,故城即土军县之故城也.胡、汉译言,音为讹变矣.其城圆长而不方,汉高帝十一年,以封武侯宣义为侯国.县有龙泉,出城东南道左山下牧马川,上多产名驹,骏同滇池天马.其水西北流,至其城东南,土军水出道左高山,西南注之.龙泉水又北,屈径其城东,西北入于河.河水又南合契水,傍溪东入穷谷,其源也.又南至禄谷水口,水源东穷此溪也.河水又南,得大蛇水.  相似文献   

4.
秦时峣关,即后来的蓝田关,又称蓝关,据汉书、水经注等权威史学、地理文献记载及以后的历史演变,峣关在今蓝田县东南,峣山东部至蓝桥镇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而蓝关即是今蓝田县县城.  相似文献   

5.
《庖丁解牛》节选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庄周,生平不详。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六○年左右,卒于公元前二八○年左右,与孟轲同时或稍后,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人。曾做过漆园吏(漆园,地名。名同实异的有三处:——在今山东省荷泽市北;——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蒙县故城中;——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都相传是庄周为吏之处。)庄周门人很多,形成了先秦哲学思想的一个派别:“道家”。后学尊称为“庄子”。  相似文献   

6.
一明初,黄河下游的河道,大致维持着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道后的原样,在今河南、封邱、兰考间分成两大支流:南流往兰考、商邱,流向今江苏砀山东南,侵夺泗淮水道,由徐州、宿迁、淮阳、涟水转向东北入海。这是黄河的主流。北流会合北清河(济水故道,亦即今黄河),经今山东濮县、济南,在利津东北入海。黄河北流的地势比较平衍,河水在封邱东南的铜瓦厢形成一大弯曲,趋势很自然地奔向  相似文献   

7.
说明夏代地理有争议,本图取相传的一般说法.鲧殛羽山在今山东临沂,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相居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夏朝的与国斟灌在今山东寿光、斟寻在今山东潍县.夏同姓国有扈氏,据考证即雇(顾),在今山东范县、鄄城一带.商汤曾与夏桀战于鸣条,据考证,鸣条为甲骨文里的攸(即条,近今江苏徐州),就地望说,比较可信.桀战败后逃奔南巢(今安徽巢县).商代多次迁都,汤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仲丁迁于嚣(即隞,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东北),纣都朝歇(今河南淇县).周灭商,武王曾在孟津(一作盟津)大会诸侯,之后率联军直抵牧野,败纣军,占领朝歌,商亡.  相似文献   

8.
《雁荡山》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第三三条,题目为编者所加。雁荡山座落在浙江省东南部。分南北两个山组:南雁荡山在平阳县西,主峰九峰尖海拔一千二百三十七米;北雁荡山在乐清县东北。  相似文献   

9.
屈原故乡考     
先秦史料中除《屈赋》外,我们还没有见到屈原故乡所在地域的确切记载,汉代的司马迁为屈原立《传》时没有提及屈原是楚国何地人士,直到北魏《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引东晋《宜都山川记》才说出“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庙,捣衣石犹存。”晋人庾仲雍《荆州记》也有类似的记载:“秭归县有屈原田宅,女(?)庙,捣衣石犹存。”“县北一百里,有屈平故宅,方七顷,累石为屋基。今其地名乐平,宅东北六十里有女(?)庙。”上述这些史料明确地说明了屈原的故乡在秭归的乐平里,今秭归县城有屈子祠,乐平里有屈原故宅  相似文献   

10.
前时因教学之需,阅读了科学院文研所选注《唐诗选》的部分注解。受益之余,亦觉注文中尚有若干值得商酌的地方,因随手录下。今就其古地今释一项,摘录若干条,试作辨正。一、湖北有二荆门陈子昂《渡荆门望楚》诗注①引《水经注》卷三十四谓: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而释曰:“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虎牙山相对”(《唐诗选》上册34页)。以江水流经之荆门属今荆门县,是错误的。按《唐诗选》所引通行本《水经注》卷三十四一段文字,乃经文“(江水)又东过夷陵(以  相似文献   

11.
《尚书·舜典》追记我国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舜曾经“窜三苗于三危”。“三危”究竟为今之何地,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古今学者对“三危”地望有以下十余种说法: 1、认为三危为今甘肃省敦煌县东南的三危山。持此说者最众。西晋杜预说:“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者。瓜州,今敦煌。”(《左传》昭公九年注)其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又记载:“三危山在敦煌县南”;唐代李泰的《括地志》也说:“三危山在沙州东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名”;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说得更为清楚,“三  相似文献   

12.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流域氵米水之滨,是一个经济社会较为全面发展的县。攸县,以水得名。《水经注.氵米水》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 208年的历史,现辖30个乡镇。今按山系,将该县4个乡镇的地名文化意蕴,作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3.
“陈胜者,阳城人也”,课文注释“=[阳城]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辞海》陈胜条与此注相同,《辞海》阳城条“县名,周为颖邑,战国初属郑,名阳城。秦始置县,汉因之。唐万岁登封元年改告成县,五代后周废为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即阳城人。故城在今登封县东南。”课文注释、《辞海》、《辞源》都认为陈胜的家乡阳城是现在的河南登封。这些解释都很有权威,但却经不起推敲。陈胜起义前利用楚人尚鬼风俗做准备,起义时打着楚人怜爱的项燕的旗号,起义后又以“张楚”为号,可见陈胜是楚人。陈胜为王后,从前一起佣耕的故人见到陈胜的殿屋帷帐时,…  相似文献   

14.
一、序言曹丕的出生年代,见《三国志》和《水经注》。《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第二云: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水注云: 沙水自南枝分,北迳谯城西而北注过……城东有曹太祖旧宅所在。负郭对廛,侧隍临水。魏书曰:“太祖作议郎,告疾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射猎以自娱乐。”文帝以汉中平四年生于此。上有青云如车盖,终日乃解,即是处也。  相似文献   

15.
唐王墓,为一大型古墓群。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编修的《郾城县志》记载:"在县南二十里,连绵七十余家。"清末《郾城县记》又载:"县南二十五里有唐王冢","(召陵)寨西北百步许有古冢一,士人亦呼为唐王冢。"今考察,郾城县与西平县交界处,两县境内原有大型墓冢70余座,且为西南东北走向,即从郾城与西平交界处的宋集、前袁、杨店等村庄西南,经漯河市南郊的小铺,再东北过郾城县的召陵故城,连绵40余公里,以郾城境内前袁、杨店村南为最多。当地人根据墓冢走向,传为"七十二座唐王墓,拉拉扯扯到汴京"(汴京,即开封,在郾城东北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粲《登楼赋》 兹楼 《赋选》以为“登当阳城楼”。误。王粲所登城楼,旧说有当阳(属湖北)城楼(《文选》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说)者;有江陵(屑湖北)城楼(《文选》刘良注说)者二说。但核之赋中所言“漳水”、“沮水”、“陶牧”、“昭邱”等地理方位,则“当阳”、“江陵”二说显属不合。今据郦道元《水经注·漳水注》:“漳水又南迳当阳县,又南迳麦城东。王仲宜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  相似文献   

17.
西汉城阳国所辖阳都、东安、虑(卢)县三县因为在同一时代有与它们同名或相似的县名,如都阳、东海东安、济北卢县等,极易混淆。所以,关于它们的地望历来众说纷纭,通过实地考察及对史料和各家之说的梳理,认为阳都县在今沂南县南,东安县在今沂水县西南部,而虑(卢)县在今蒙阴县东北部。此外,还对三县故城城址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北山经》载有三条向西流入泑泽的河流杠水、匠韩之水及敦薨之水,杠水即贯穿汉代敦煌郡的疏勒河干流,匠韩之水即今瓜州县之榆林河,敦薨之水即今敦煌市的党河。敦薨本系月氏语,张骞称敦煌,乃因战国秦汉时期敦薨与敦煌同音,故知《山海经》之"敦薨"即敦煌。汉武帝在敦薨地区建县建郡,遂据张骞所说"敦煌",命名为敦煌县、敦煌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谓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说敦薨之水"出焉耆之北",与《山海经》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泽的流向相反。杜佑、都实、潘昂霄、朱思本等均据实指出郦道元之谬,而清代以来《水经注》研究家仍从郦氏谬说,亟应纠正。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录《项羽之死》,文下有两条注释:东城 秦县名,故城在今安徽定远东南.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镇.西楚霸王终焉之地,《项羽本纪》有两种写法.一日"自刎乌江".本传叙述:"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羽)乃自刎而死."一日"身死东城".论赞评判:"(项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注释未说明"东城""乌江"的地理沿革,无疑造成了文意理解的混乱.按照教材注释,西楚霸王身死之地,一说在"今安徽定远东南",一说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可以断言,熟谙秦汉历史地理的司马迁记项羽死地,不可能自相矛盾.造成自相矛盾情形的,只能是教材注释.也就是说,教材对古代地名的这两条注释,孤立地看,似乎没有问题,联系项羽终焉之地审读,就不能尽如人意了.  相似文献   

20.
蒙兀室韦(mo■-■u■t-∫iet-jwei)唐代部落。是“蒙古”一名在史籍中的最早记载。《旧唐书》: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今呼伦湖),屈曲东流”,“东经蒙兀室韦之北”(突厥方向以东称北,以北称西)。这大约是八世纪左右的记事。学界公认蒙古部原来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参考书:《旧唐书》199下《北狄传》。《观堂集林》15《萌古考》。《白鸟库吉全集》4《东胡民族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