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水考     
游水,在历史上曾是联结江苏东北、山东东南的一条重要河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记载,清人杨守敬《水经注疏》有详注。游水流向,据记载是自南向北,为淮河下游分出来的一支沿海河流,切割了历史上海属四县许多东西河道。但是据《水经注》,游水经山东利城(今临沭县)至江苏赣榆县纪鄣入海,即从海拔3米左右的苏北平原流至海拔三十米左右的鲁东南低山丘陵,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今笔者根据史料,对游水略加考索。古今关于游水,说法不尽一致。一说:游水是淮水一条支流。《水经·淮水》:“淮水于淮浦县枝分,北为游水,游水又北迳东海利城县故城东,又北历胸山西,又左迳琅琊计斤县故城之西,又东北迳  相似文献   

2.
何传跃 《新高考》2007,(3):9-16
(一)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  相似文献   

3.
热河考戊子 考水源而不亲履其地、晰其支派、脉络分合之由,虽博综载籍,稽诸故老之流传,不能参互而订其踳曩。或以热河为濡水之源,余固深疑而未暇深考。夫濡水即滦河,自多伦诺尔之北而来,其源甚远;又折而东南数百里,乃历喀喇河屯;又东南数十里,至凤凰岭,热河乃南注会之。不应其源反出於此。盖濡自有源,而热河又别有源,是不容紊。今秋驻山庄,遣喀喇沁郡王拉特纳锡策、内大臣努三往寻热河之源,则得之於察罕陀罗海。其地距热河二百里而赢,流经固都尔呼达巴罕麓,遂名固都尔河。西南至於中关东,茅沟河水自玳瑁为出,西南流注之。又合而南流,赛音郭勒河自霍不霍克达巴罕之三道沟出,南流折向西南与汤泉合,又西注之。三源既汇,又西南流,沿山庄东北历锤峰下。山庄行宫内亦有温泉流出汇之,於是始有热河之名。南流折而东,复折而南入於滦。是则热河乃会濡水而非濡源审矣。郦道元《水经注》云:“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西源曰西藏水,西南流东藏水注之。东藏水出东谿,西南流与中藏水合,又南右入西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又东南流迳列谿谓之武列水。又东南历‘石挺’下。层峦之上,孤石云举,高百余仞,其水合流入濡。”按道元所言石挺,即今锤峰。其曰三藏水,即今固都尔呼、茅沟、赛音郭勒三源,则热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文段,然后完成后面1-5题。(1、2题只选做一题,3、4、5为必做题)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①,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  相似文献   

5.
《史记·货殖列传》所载“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中的“邯郸”指赵都时期的邯郸,其地理位置约相当于今邯郸市西南角的赵王城以及与之相连的东北部区域.“河”指黄河,位于邯郸城的东南.“漳”指洺水,位于邯郸城的西北.邯郸城正当洺水与黄河之间.  相似文献   

6.
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于园林。后五日,献孺召焉。止生坐森阁未归,潘子景升、钟子伯敬由芦洲来,予与林氏兄弟由华林园、谢公墩取微径南来,皆会于潭上。潭上者,有灵应,观之。冈合陂陀,木杪之水坠于潭。清凉一带,坐灌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勺入浚潭中,冬夏一深。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往水轩。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令筏  相似文献   

7.
寿昌县,今为敦煌市南湖乡。故城在敦煌故城西南120里,由于敦煌城东移,寿昌故城附近地貌变动及随之而来的道路转折,从今敦煌市至寿昌故城(今名破城子)约140里。有黑色公路直达乡政府驻地南湖村(在寿昌故城西南4里)。寿昌故城,即汉晋龙勒县城。北魏正光六年(525年)(《太平环宇记》误为正光三年),  相似文献   

8.
据县志载:“南汇地在黄浦东南。明洪武初于华亭南境置金山卫,领千户所六,南汇其一地。十九年筑城,大海环其东南,潮汐折旋,南派入浙,北派入大江,故名南汇。”南汇地处上海之东南,面临东海,在县境的东南伸出大海一角,东海之水至此作一曲折潮汐南北分,南派入钱塘江,北派入扬子江,故地名南汇。  相似文献   

9.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因又称敬仲,后人尊称管子。约生于公元前730-前645年。他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史记·管晏列传》:“管夷吾者,颍上人也”。颍水源于河南登封县西颍谷,东南流,经沈丘县从界首入安徽境,流至正阳关入淮河;颍水入淮之口,名颍口。春秋时称“颍尾”,其上游西向称颍上;隋就颍上置县,其地有今安徽颍上县。  相似文献   

10.
黄州老城区北郊有一座被人们呼为禹王城的古城遗址,据搜集出的有关该遗址的史料研判,可确定它是秦汉时的衡山郡治、衡山国都、西汉中期至东晋时的邾县故城即邾城,禹王城之讹称不过始于清末民初。用一览表的形式,清晰、简明地展现出自战国末年至东晋咸康时该城址的历史变迁,以澄清人们长期存在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1.
商丘古城发展研究——兼析明代商丘城市的历史地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演替和明代城市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西周宋国都城为内外城布局,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为宫殿区,西城为作坊区和居民区。汉代梁国睢阳城大致沿袭西周战国宋国城之旧,北魏时期睢阳城有故城和今城之分。故城(秦汉睢阳城),唐代为宋州城之“南城”,宋代位于应天府郭城中,明睢阳旧城南面,弘治中沦于水。明睢阳旧城与考古之睢阳城非一城,应为在考古之睢阳城基础上向北推移一里左右之城。考古之睢阳城,即金元睢阳城,当为唐宋州城中“北二城”之一城,可追溯到北魏之今城。明睢阳旧城功能齐全,弘治十五年黄河水患损毁旧城全部建筑,迫于城北高地另筑新城(今商丘古城)。新城的修筑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至嘉靖三十七年才将商丘城池修缮完毕,才初步奠定今商丘古城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风貌景观。  相似文献   

12.
虎恃勇毙     
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其穷也,则谓之日:“虎,而且止!吾将与而斗丽死之也。”虎闻其言,丽蒂有懈焉,止以待之。其人间则伐树为梃,执焉而呼日:“虎来!”前与之合,而折其前之左足;既而又合,而折其右足,以死。  相似文献   

13.
[例文] 序越州鉴湖图 曾巩 鉴湖,一日南湖,南并山,北属州城漕渠,东西渠江,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之所为也。至今九百七十有五年矣。其周三百五十有八里,凡水之出于东南者皆委之。州之东,自城至于东江,  相似文献   

14.
杜甫于唐乾元二年(759)从长安出发,经秦州、过成州入蜀,期间流寓成州治所同谷县月余,写下了一系列诗篇。其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一篇,体现出杜甫困窘不失真诚,穷绝不坠沉沦,饥寒而怀济世之心的思想境界,以及生动传神的描绘与浩荡淋漓的抒情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今日的益阳城,房屋鳞次栉比,沿资江两岸修建;而横跨资水的“资江大桥”却象一条彩练又把南北两条街紧紧联结起来。但是,究竟“益阳”因何得名?益阳故城是在资江北岸,还是资江南岸呢? 早在周成王时,熊绎被封于楚蛮,尽有江汉之地。自此,益阳便属楚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灭楚后,始皇置有长沙郡,下设益阳等九县。因此,“益阳”之名至少起  相似文献   

16.
“陈胜者,阳城人也”,课文注释“=[阳城]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辞海》陈胜条与此注相同,《辞海》阳城条“县名,周为颖邑,战国初属郑,名阳城。秦始置县,汉因之。唐万岁登封元年改告成县,五代后周废为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即阳城人。故城在今登封县东南。”课文注释、《辞海》、《辞源》都认为陈胜的家乡阳城是现在的河南登封。这些解释都很有权威,但却经不起推敲。陈胜起义前利用楚人尚鬼风俗做准备,起义时打着楚人怜爱的项燕的旗号,起义后又以“张楚”为号,可见陈胜是楚人。陈胜为王后,从前一起佣耕的故人见到陈胜的殿屋帷帐时,…  相似文献   

17.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鄣,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6,(3)
唐人韩愈写过一篇《送穷文》.以自己想把“穷”送去但“穷”以相随40多年而不去入话。介绍了“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实际上是阐述了自己为人刚直、学风正派、不趋炎附势、不损人利己所遭致的坎坷。最后。韩愈又以“穷鬼”之口说明:君子小人,其心不同;穷可使人立名,百世不朽;故欲逐穷而求富,不帝以珠玉换羊皮,小聪明大糊涂也。  相似文献   

19.
西汉置东武阳县。北魏改为武阳县。北周曾于乐平县置武阳郡,武阳县属之。唐代改武阳县为武圣县、朝城县。北宋将其治所东迁四十里至社婆村。明代迁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两千年间,该县数更其名、四移其治,致使学界将故东武阳县城与武阳郡城混为一谈,引发故东武阳县城址在今河南南乐县韩张镇和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之争。本文试就故东武阳县设置年代及城址进行考证,以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20.
西汉置东武阳县。北魏改为武阳县。北周曾于乐平县置武阳郡,武阳县属之。唐代改武阳县为武圣县、朝城县。北宋将其治所东迁四十里至社婆村。明代迁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两千年间,该县数更其名、四移其治,致使学界将故东武阳县城与武阳郡城混为一谈,引发故东武阳县城址在今河南南乐县韩张镇和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之争。本文试就故东武阳县设置年代及城址进行考证,以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